作家茅盾经典语录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茅盾在1920年初就发表了《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和《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论文。较早地大力提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同时,他是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并于同年接手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 茅盾从一开始就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必须从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中解脱出来。在理论的不断深化完善中,他最终得出了文学应反映民众的痛苦和期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即“第四阶级”)的结论。 从1927年秋到1928年春,茅盾很快地用近距离的素材完成了连续性的三部曲《蚀》。它是一部反映动荡年代里革命知识分子真实心态的深刻之作,其中对革命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描写是当时许多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它标志着作者在这一时期是在内在精神的冲突下试图冷静地来回顾“五四”以后所走过的道路。 小训真实地描写了在严酷现实斗争压抑下小资产阶级的灵魂矛盾与悲剧,带有悲观主义色彩。 长篇小说《虹》是茅盾1929年4月至6月在日本所撰。作品把知识青年寻求新的生活道路放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递进描写,深刻地描摹了一代知识分子从“五四”到“五卅”时期如何冲破囚笼,走上与人民大众携手战斗的艰难心灵历程。 但是,《虹》在局部描写上还带有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检讨自己过去的“概念”,以此去笼罩人物和情节(尤其是作品的后半部分),或多或少地给作品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概念化倾向。 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1939年至1944年,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作品以1940~1941年的重。
奇怪这个问题没有人答。茅盾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认真拜读过,包括多篇长篇小说以及基本上所有中短篇小说。散文没读过。我的最大感触是,茅盾真是一个大师,天才中的天才,文笔是我读过所有作家中最好的之一。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卓越的大师新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余,他的《林家铺子》《创造》《报施》等一系列的短篇小说文字功底都十分丰满,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整整一个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但是茅盾的长篇小说真的是有些晦涩艰难,他的《腐蚀》《子夜》我读了很久,但是还是感觉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与深度,最近准备重新读第二遍。如果你想读茅盾的作品,可以先读他的短篇先读《创造》《报施》相信你也会爱上他的文学的。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