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经典语录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而在秦时明月中他同样也是一位霸气的帝王,他不仅身上带着一种强大的压迫力,甚至一个动作与一句话都能够震慑人心。今天我们便来看一下这位始皇陛下究竟有着那些经典语录!
三百人抓不到,那就三千人,三万人,三十万!
这句话是在他得知三百虎豹骑被盖聂杀光后说出的,虽然有着怒意但也是霸气十足。在他眼中无论是江湖豪侠还是别人眼中强大无比的剑圣都不过尔尔,只要是阻挡了帝国与自己的路的人终将化为齑粉。这是嬴政的自信,也是这位千古一帝的气势。
2.不惜重兵,永去胡患
在看到“亡秦者胡”这几个字是嬴政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主动出击下达了一个命令。也是因此才有了蒙恬北击匈奴的故事。这八个字不仅是一道军令,也是嬴政想要出去匈奴的决心,更是他对帝国基业千秋万代的期盼。只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的始皇陛下似乎理解错了意思,这个“胡”指的并不是匈奴,而是胡亥!
3.欲亡我大秦 痴人说梦!
这句话同样是针对匈奴说的,虽然只有寥寥八个字但却将嬴政那强大的自信彰显无疑。嬴政相信只有有他在即便是强大残忍的匈奴也无法动摇大秦根基。而秦帝国在继自己之后也必将传至二世、三世,直至千秋万世!
4.这个由剑开始的故事,必将,由剑来终结!
这句话不仅听上去霸气,似乎也是一种对结局的预测。秦时明月由一把名叫渊虹的剑所拉开序幕,那么又会被哪一把剑所结束呢?是天明的墨梅?还是重铸的渊虹?亦或是韩信背后的那把从未出鞘的剑?
5.先生可愿与我携手,共创一个九十九的天下!
这句话是嬴政对与韩非的邀请,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只可惜的是韩非没有同意,这也为他日后的身死埋下了祸根。两人的立场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携手,就容易韩非问政哥的那句话:“不知这九十九,是秦国的九十九还是韩国的九十九?”韩非虽然才华横溢也够聪明,但与嬴政相比却不够狠辣果决,所以两人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大家还知道嬴政说过那些霸气十足的话吗?有兴趣的可以来讨论一下!
作为皇帝,他天资聪慧,更是勤劳异常,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更是日批竹简百二十斤。后世皇帝的眼中,他应该就是邻家皇帝类型的,比自己聪明,还比自己努力,那些如雍正般苦行僧似的皇帝应该就是从他这里学到的。
作为后世不断抨击的暴君,他有点不务正业,对待下属宽容的根本不像话,灭楚之战,起初因为听信李信之言,以致伤了王翦之心,在得知李信失败,他能以万乘之尊向自己的臣子认错,以师事之,更是应王翦要求,赐以良田豪宅。
礼贤下士之能千古无人出其右,无论是对弱顿、茅焦,抑或是他养着的那些儒家博士,他都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甚至那坑死的460人也仅仅是坑死他们,并未听说有株连之说,460人历史上常说是儒生,其实不过是一些方士之流,都是一些卢生徐福的拥趸,要是搁在后世,你们这样欺骗皇帝,还骗走无数的财富,我想不是轻松的坑死就能解决的,要是搁在明成祖那小子身上,应该足够诛连十一族了。
礼贤下士是老秦人的习惯,也是嬴姓皇族常做的事情,采用离间计得到的大才由余,以及五张黑羊皮换来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精神在秦始皇身上得到更好的发扬,例如国尉尉缭子,一个骂自己丑,说自己虎狼之心的人,他依然以最好的礼仪待之,并将三公之一的国尉让其执掌,对于李斯的建言立即悔改执行,对于一个支持自己的富饶寡妇巴寡妇清更是让她礼抗万乘,死后立下怀清台,等等……
他不仅是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估计也是最后一个。
太晚,困了,就这些吧,别的,有空再续……
……………………………………………………时光分界线,继续上面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打算引用一些名人的话来评价:
其一,明朝的大思想家、史学家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其二,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评论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其三,鲁迅先生也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其四,毛泽东评秦始皇——
1,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2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3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其六,司马迁在《史记》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其七,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其八,西汉名臣桑弘羊说他:“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其九,新朝王莽:“功越千世!”
纵观今古,还是比较喜欢《秦时明月》里,纵横二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卫庄:始皇帝嬴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盖聂:始皇帝嬴政是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人!
卫庄继续问:这算什么结论?
盖聂继续道:嬴政是一个自古从来不曾出现过,未来可能也不会再出现的人。
卫庄:你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
盖聂:这不是我的评价,当是后世史官们的评价。
卫庄:历史是胜者书写的。
盖聂:嬴政和他的帝国会失败。
卫庄:为什么?
盖聂: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却做了超越人的事情。
卫庄:那他就不能继续超越?
盖聂:他只是一个人,这个庞大的帝国因为他一个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
卫庄:所以,如果他死去的话
盖聂:他会死去,因为他是人,没有人能够不死。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 然而由于一路劳顿,秦始皇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邢台市广宗附近)。 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 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 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后来秦始皇渡黄河,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从几篇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推敲,发现了可疑之处。这次出游随从人员主要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人,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扶苏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返回边关。 从突然的人事变动来看,这似乎是赵高等人的计谋。因为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赵高在秦始皇遣病重时遣走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块绊脚石。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 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要做皇帝,而他不能支配活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 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还是认为秦始皇是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