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周礼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15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周礼经典语录
《周礼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周礼经典语录

《周礼》不是伪经,它的体系的精髓是井田、战车、军制之间的关系六官下,中大夫一共有30多个,下大夫一共有120多个而六军也正好需要军长6个、师长30个、旅长150(150-30中大夫=120下大夫)个,可见军长没有部队,师长兼任旅长国人暴动,再加上烽火戏诸侯,西周的朝廷班子全部死在了骊山,导致备份在洛阳的典籍有经而无人解、有字而无人识。孟子以后乃至汉朝的人的解释,不能全信,特别是孟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把流血漂杵以为是杀人多,其实《荀子》有记载,周武王远征时是累日暴雨,日期上也是清明前后,春雨连绵,但是清明节那几天,一般都会短时天晴,不然怎么过节,《诗经》记载周军到达牧野时“会朝清明”,地上很多积水,所以只杀了2万人就流血漂杵,周武王确实是很仁慈的,反倒是之后,姜子牙带兵把赶回来的商朝15万大军几乎全杀了(《逸周书-世俘》)。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源自夏朝以前,何驽在陶寺发现250米一夏里,根据徐凤先“日影千里差一寸”,整个汉文化区是一个边长2500公里的正方形,每边有100个百夏里,一个边长百夏里的范围封一个部落,理论上有1万个部落。以边长2千夏里为一个区域,就有2个区域,其中12个人口稠密的地区,被虞舜定为12州《尚书虞典》《史记-五帝》:并州、幽州、营州、翼州、青州、雍州、兖州、徐州、梁州、豫州、荆州、扬州。夏朝初期,小冰河期,北方石峁、老虎山、偏堡子等文化突然消失,北三州并州、幽州、营州被废,只剩九州。商朝初期因为夏的残余势力割据东夷,所以废青州、梁州,立了孤竹国等来开辟辽东铜矿,恢复幽州、营州,也只统治九州。周朝重立西北的并州,立齐鲁,恢复青州,立偃国,恢复幽州,失去营州(孤竹国)、梁州(弓鱼国)和徐州(淮夷)。一夏里是250米,一周里是500米,所以周的方千里,是一个州。在邦国千里这个前提下,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自(追去底)是个古字,甲骨文、金文都有,甲骨文里是比旅更大的单位。汉代和郭沫若把它释读为师,我把它释读为官,也就是军字的前身,这个字估计很早就有了,而那个时候军队里还没几辆战车,之后官,才被把自,替换成了车,变化为军。《诗经》文王部分就有了军旅,可见商朝只有军和旅,师这个单位是周朝灭商后才有的,《牧誓》把师氏放在亚旅和千夫长之间,师尚父统领3000虎贲,纣王时商朝的亚旅统领7500人,千夫长统领1500人,所以周朝建立时,把旅缩小到500人,建立了2500人的师(师)和12500人的官(军)。周初,最大的诸侯国是鲁侯国,1、周公的亲儿子,2、必须拥有哪怕齐国叛变,联合其他部落来攻,也能守得住的资本,3、与齐国联合,实力就能弹压周边部落,所以是7个百里(加上境内的附庸国),比公爵领地还大。理论700乘,其食者半,375乘,大国三军,三郊三遂。《礼记· 明堂位》称:“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375*4,马车只占四分之一,大部分是牛拉的后勤车),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公,分为1、夏制的公爵,没有参与周灭商的战争,只有5个方百夏里也就是1个方百周里的封地,所以说公侯百里,和周的子爵一样的封地;周人不像商人,不改变不改封者的原有的称呼。

2、亲周王室的公爵,拥有5个方百周里的封地,理论500乘,其食者半,250乘,次国二军。

3、死者为大,作为哀荣,所有的国君死后都称XX公或X公X,但是下葬的礼制则分为五等(《孟子�6�1万章》云:“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其中子男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的面子不重要。大夫死后称XX子,比如孔文子,最后演化为孟子荀子之类的敬称。

4、周天子的王畿内有三公,是宫廷公爵,没有领地,住在郊区,非世袭,终身制,一般由公爵之后或重要的亲戚担任,称X公,而不是XX公或X公X。

侯,分为1、夏制的侯爵,没有参与周灭商的战争,只有4个方百夏里也就是1个方百周里的封地,所以说公侯百里,和周的子爵一样的封地;亲周王室的侯爵,拥有4个方百周里的封地,理论400乘,其食者三之一,125乘,小国一军。何休《公羊传》隐公五年注说:“天子六官(军),方伯二官(军),诸侯一官(军)。”《国语�6�1楚语》:“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军,古文官字通假军字)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周的伯300里,其食者三之一,最多只有100乘,4个师。周的子200里,其食者四之一,最多只有50乘,2个师。周的男100里,其食者四之一,最多只有25乘,1个师。这些是总兵力,还需要留些防守,能够出兵的兵力则更少。

诸侯以下的伯子男,不算诸侯(废话)国,算附庸国。《公羊传�6�1隐公五年》云“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馀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国语�6�1鲁语》云:“天子作官(军),公帅之。……元侯作官(军),卿帅之。……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左传�6�1僖公二十九年》云:“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天子与鲁侯与各公爵的附庸是伯爵,比如臧伯、井伯、毛伯、秦伯、郑伯等。诸侯国的长子,在继位以前,要来王畿做人质,同时学习周礼,并担任周天子领地里的边伯,甚至担任周天子大军的实际统帅。所以长子称伯。侯爵的附庸是子爵,比如高子、国子等。男爵一般是古国、侯甸男采卫的男。这些爵爷们的领地,不一定是在一起的,会有很多块飞地,加起来的面积才符合分封面积。周朝1里等于500米,夏的公爵侯爵,只相当周的方百里,子爵男爵只相当周的方五十里,所以《孟子�6�1万章》好读书不求甚解,胡乱解释为“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夏朝、周朝都有五等爵,但是夏朝五等爵的名称或许不是公侯伯子男,夏朝1里等于250米,商朝一里扩大到320米,于是对加封的诸侯取消了公爵,对没有支持商灭夏的诸侯,则全部降了一级,原来的夏公爵改称商伯爵,夏伯爵改称商子爵,所以商朝各地的伯爵子爵才会那么多,而商王的部下基本是侯爵,原理如下:当时部落联姻和兼并已经很普遍了,纯粹的夏男爵已经基本不存在了。但是根据《库法》等文献,战国秦汉的小县五十周里,说明虽然兼并了,但是夏朝开始的最小区划依然保留延续了下来。夏男爵25*25=625,夏子爵625*2=1250,夏伯爵625*3=1875,夏公爵625*5=3125,商男爵32*32=1024,商子爵1024*2=2048,商伯爵1024*3=3072,商侯爵1024*3=4096,跟着商朝混,获得加封后的子爵,领地比原本的夏伯爵还要多,所以夏伯爵就改称子爵、夏子爵就改称男爵。大批的夏伯爵改称子爵,这也是孔子把蛮夷称作子爵的原因,比如楚子、吴子,以及那些投降他们的家伙(虽然这些国家被楚国吴国加封成了比原来周天子给的更高的爵位)比如滕子、邾子。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井田》和《翰苑探史-中国经济史论集粹二十五题-井田制考索》提到夏商周秦汉的田尺考古实物存在0.8的度量衡递增规律。

西周秦汉尺(黑黍)0.2463米,0.246*0.8=0.1968,先周壁羡镇圭尺(黑黍)0.197米,先周剑尺(红黍)0.185米,0.197*0.8=0.1576,商殷墟象牙尺(黑黍)0.1578。《礼记·王制》(西汉):古者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8先周尺*0.197=1.576米,6.4西周秦汉尺*0.246=1.5744米,一周步等于1.6米。一井边长160*3加路网沟渠约500米。五十周里小方国边长25公里,百周里方国边长50公里。

《孟子·滕文公》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如果西周是100,那么先周就是100*0.8=80,商是80*0.8=64,夏是64*0.8=51.2。孟子又好读书不求甚解了。西周份地的边长是160米,先周是160*0.8=128米,商是128*0.8=102.4米,夏是102.4*0.8=82米。西周方百里的边长是50公里,商是50*0.8*0.8=32公里,夏是32*0.8=25.6公里,几乎是周的一半,所以由夏制变周制很简单,这也是周制普及各个姬姓方国的要因。而商则要侵吞它界,所以只能空投几个殖民城,控制一下要点,小打小闹。后期沿着太行山分封,来缓冲侵吞它界问题。

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刘昭补注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不一定可以开垦)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五分之二),不垦者(绝对无法开垦)千五百万二千顷(五分之三)。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边长方100夏里为1国,100夏里=25公里,这是考古研究所何驽在陶寺遗址实地测量、自然科学研究所徐凤先通过天文学演算得出的结论,与我通过文献和度量衡考古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汉文化区的边长基本是2500公里的方形区域(2500公里*2500公里=625000000万平米,1夏顷等于36夏亩等于25万平米,82*6=492再加路网和沟渠就是500,500*500=25万平米),也就是理论上每边有100个夏朝的百里之国,100*100=1万,实际上很多地方是高山密林湖泊大海(至少占5分之3),当然没有这么多国家,但是如果再加上非汉文化区的一些国家,这就是万国来朝(《左传》哀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人口统计估计是靠大家自己分头主动交代,距离则靠测量日影换算,具体见徐凤先、何驽《“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概念的由来。1夏顷有36夏亩,也就是周朝的1井9周亩,所以顷和井音近,“井”也因此才成为了一个古代面积单位概念。4夏顷组成1个邑,应该是夫妻和同住的一方的父母,合共4人(加儿童则约6口人)的分地,不分男女,成年的人人有份。1个方形邑的边长是1公里。1成25邑,1国25成。1国的边长就是25公里。4*25*25*10000*2/5=1000万人,4*25*25*10000*3/5=1500万人,司马彪说的是边长2500公里的方形区域的总人口,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全天下大联盟时期特有的统计数据1公顷=100公亩=100*100平米,1顷=100亩=100*666.67平米,1夏亩=6724平米=10亩根据《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尹绍亭》即使是现代,4口之家(成年2口),刀耕火种,1年种20(市)亩,一茬轮歇耕作制,休闲13年,也还需要260(市)亩荒地才行,这还是精细分配后的适宜使用的荒地,何况夏朝的粗分配,虽然已刨开了高山密林湖泊大海,但是依然包含很多不适宜使用的部分,还要考虑和平生活下家族的繁衍分裂,6口之家(成年4口)需要1960(市)亩荒地,不算过分。罗马王政时代早期的部落一开始每男丁2犹格,也就是5000平米不到,1犹格,种5罗马斗收25罗马斗,2犹格就是50罗马斗,51罗马斗才够吃一年,留下种子,40罗马斗需要加上打猎才勉强够吃一年。夏的一夫有6000多平米,差不多,是刀耕火种,所以多一些,但是夏朝讲究土地轮休,一个人分有十几块地供轮休。罗马贵族共和早期每男丁4犹格9000平米不到(此时已经有很多佃农和奴隶,好几千人的富裕阶层很多家庭都

20犹格以上),商朝早期也是1万多平米,中期每男丁耕种7犹格1万8千平米不到,商朝末年也是1万6千平米

《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是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1井3屋,一家有三块轮休的份地,五家为轨,就是2井。十轨为里,就是20井5邑。四里为连(出战车一乘,一车四马,所以用四),加上中间一里的公田,就是25邑。十连为乡,250邑。十乡2500邑。二十一乡,就是2个百周里。封地里至少存在三分之一的不适合农耕的废地(东汉郑玄注解),管子把废地的六乡为工商之乡,应地制宜,变废为宝。

《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2马),四丘为甸(2乘),四甸为县(10乘),四县为(小)都(50乘)。”四邑为丘,就是四邑夹一丘,一共五邑。四丘为甸,就是四丘夹一甸,一共五丘。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1马),使之相爱;四闾为族(1乘),使之相葬;五族为党(5乘),使之相救;五党为州(25乘),使之相賙;五州为乡(125乘,1军),使之相宾。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1马),四里为赞阝(1乘),五赞阝为鄙(5乘),五鄙为县(25乘),五县为遂(125乘,1军)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1乘),五卒为旅(5乘),五旅为师(25乘),五师为军(125乘)。

凡起役,勿过家一人

匹马丘牛

根据《周礼》和《国语齐语》,我发现,周公以后的西周的百周里方国,是按“四井为邑”合36块份地、乘25为900、再乘25为22500份625邑的五十周里小方国(小都),由4个组成1个有9万块份地2500邑的百周里方国(大都)。《周礼》和《国语齐语》比较,同样一个百周里方国的面积,天子出兵比齐侯少了一半。相信不出兵的部分是奴隶和王田导致的,天子留有余裕,管子则是采取强干弱枝,用4百里商田的农夫,养活2百里周田的战士。

齐国除了有2个百周里的使用西周田制的奴隶主土地(1家3块地,每块160*160,共76800平米),还保留有4个百周里的使用商早期田制的自耕农土地(1家两块地,每块100*100,共20000平米)。《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突然变成三进制是关键),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三十家为邑,《周礼·夏官·职方氏》“青州,其民二男二女”,商离母系社会时期近,女性地位更高,一夫一妻为一家,就是64块份地。十邑为卒,十卒为乡,就是6400块份地。三乡为县(县相对于都,处于边鄙位置,突然变为3进制是关键),3县9乡就是五十周里小方国(小都),由4个组成1个百周里方国(大都)也就是12县,5属50县就是4个百周里。商朝的田可以参考明清时期的朝鲜王国韩百谦的《田考》。齐承商制,商俗四进,《左传》昭公三年:齐(国)旧(制),四(进)量(度),豆、区、釜、钟。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1釜等于64升),釜十则钟(突然变为10进制是关键,周制是夏制改九为十,齐制是商制改九为十)。

《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的男女比例,不能简单的认为不真实。太平地区,营养较好,女性不停怀孕生育,就容易死于难产而男多女少。商获得大量东夷战俘奴隶而女性逃进山林、周又截取了这些奴隶,就会加剧男多女少。原始野蛮部落彼此吞并杀俘,则会导致男少女多。而且《周礼》是武王伐纣后这个特殊时段写的,长安得到了大量男性东夷战俘,所以男多女少。

声称面积:《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应为十)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五百里不是五个百里而是边长五百里的前提是“邦国千里”,侯爵的齐国为边长400周里方形,但从最宏观考虑,青州所在的方千里有很多不适合使用的地域,比如海洋和高山还有沼泽就占了一半。

十和七很容易误会成同一个字。《山海经·大荒东经》《逸书·周书·世俘》也都有类似问题,亿十万其实是亿七万,也就是17万。

封建面积:天子分封的面积,是承担兵役出兵数量的基础,侯爵的齐国为4个边长100周里方形。

计算面积:封建面积划分时依然十分粗糙,有很多不适合使用的森林和湖泊,诸侯之地,封疆方4百里,其食者三之一,400的三分之一是125

实际面积:侯爵的齐国有1军,125乘攻车,125乘守车,250乘草料车,也就是1.25个边长100周里方形。

齐国作为侯爵,在讨伐东夷和无数代的努力下,最终在齐恒公即位时拥有了6个周百里有多的面积,几乎和7个周百里拥有三军的鲁国相等。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再加上齐国土地普遍贫瘠,所以6个周百里,只能养活300乘战车三万人

夏制82米*用7*10*4*110%(路网和沟渠)=25公里《归藏》考古发现,商朝开始设立高台式的国家粮仓储备商制102.4米*用8*用9*3*109%(路网和沟渠)=25公里商制102.4米*用8*用9*4*109%(路网和沟渠)=32公里《吕氏春秋·简选篇》“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汤乘大赞是否是得到了其它方国的帮助所以从1个部落9乘增加到8个部落72乘?72乘*72人=5184人,再加上车兵?《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墨子·明鬼下》“汤以车九两,鸟陈雁行。汤乘大赞,犯逐夏众,入之郊遂,王乎禽。”70乘*75人=5250人,我怀疑6000人是真的,70乘是后人根据每乘75人算出来的。其实实际是648*9=5832再加车兵18。方百夏里(等于方五十周里、25公里)使用商田制则有三三得九乡(一乡边长8公里),一乡出战车一辆,商汤是以自己一国之力灭亡了夏桀。扩大到方百商里(32公里,25+8=33,最小单位扩大,路网大量减少,所以缩到32)的商田制,则有四四16乡。到了纣王时期,犯愁于16乘与25乘军事改革的冲突,以及征伐东夷带回的大量战俘,而被囚禁的西伯姬昌帮纣王想出了办法,一如商汤帮助夏桀对付昆吾、越王勾践帮助吴王夫差吸脓血一样,获得了信任,再加上名马和美女,纣王才释放了周文王。

《周易》128米*用8*用6*5*105%(路网和沟渠)=32公里30男*36=1080,出战车2乘,1080*25=2万7千,2万7千*(10+12)=59万4千宣方不言侯,或为旧制,30男*81=2430,出战车2乘,2430*15=36450自以为是的纣王从军事需要,改成25的结构,这就是《周礼》五五军制的由来这样22个“小百商里”方国的面积和安阳附近商朝领土平原面积是相符的,32公里也与安阳殷墟到淇县鹿台的距离相符但这样其实是减少了封地,所以引起了大贵族们的不满。而且军队出征后,安阳周围只有大量东夷奴隶与商人平民成了纣王唯一可以征调的力量,前徒倒戈,安阳附近都没商纣王时期的古城,考古学家估计是把早期城墙都拆了,焉能不败纣王其实和秦始皇、隋炀帝还有崇祯差不多,和他类似的人物应该是查士丁尼二世,他西破保加利亚、东破阿拉伯,可惜胡乱推行改革,触怒贵族,将领叛乱,军队倒戈,被叛军杀死。《逸书·周书·世俘》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韦]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纣王在打败东夷后,拥有天干集团军(500辆,分成10个50辆)和地支集团军(600辆,分成12个50辆),兵力远比武王庞大的多。1车和武王一样配150人,1100辆就是165000人,加上宣方军的旧编制的近万人,和177779差不多。征东夷的10~15万大军,只残存5000殷军跟随其子北上,姜子牙的吕国避而不战、肥敌自重,周公的鲁国(原在河南鲁山)和召公的燕国都未封,无力阻挡殷人北上,殷人在孤竹国旁边的夏人遗民故地建立了国家,也就是韩侯其子朝鲜。朝歌和殷墟以及周围的共22个国加宣方共近88万男丁,除军队外的另外10分之9的70万,则成为了亡国奴,18万战死(部分为莱方),30万成为战俘,剩40万不到。安阳附近“小百商里”82万8300男丁,22国*32公里*32公里=22528平方公里,换成58万3200男丁,也就是东夷奴隶至少有25万,考虑到要迁徙部分商人到山东,那么就是30万男丁以上,商纣王征服东夷的胜利不比周武王少。

战车的制作是纯手工的,殷人没有了战车和18万战士,所以周公平叛三监之乱才那么迅速,只是击败了管叔麾下的战车部队和非战士的商遗民步兵。

《逸书·周书·世俘》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割耳朵)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的人都是指成年男人)。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武王1506男出300兵2辆车,400辆车就是30万1200男,但是六官的配置是37万5千夫(2井5家屋1主1奴,1成500男出战车1乘,官通假军,6官每军125乘也就是750乘)到67万5千夫(1家屋3男,1井9男,1成900男出战车1乘,官通假军,6官每军125乘也就是750乘)。301200+300230=601430,周原本就有余夫,再加上战胜国的滚雪球的移民潮,能够填补战损,而且还是极限配置,一部分给分封国。俘虏不一定会变成奴隶,汉尼拔和凯撒都曾经释放过战俘。这次的战俘,都是东夷人,武王对商人还是很宽容的。周公击败东夷,分封康叔在卫国、微子在宋国。之后周公在平定东方之后,用新的商人战俘充实周人的生产,组建了八启。宋国为公爵国,二军22万5千夫,大部分是本地商人,迁徙来的商人数比三监之乱前大大少了,再加上东夷的战俘,估计主要是靠战俘了,大分封下不会产生移民潮了。周制160米*3*2*5*5*2*104%(路网和沟渠)=50公里这就是三《易》的真相。

夏制82米*用6*9*5*110%(路网和沟渠)=25公里夏早期,1邑1家,每个大家庭196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2男,1成出兵2*25=50男夏中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49个份地,成年4男4女,出4男,1成出兵16*25=400男,所以叫“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商制102.4米*用8*用9*4*109%(路网和沟渠)=32公里商早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16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2男,1成出兵8*81=648男纣王128米*用8*用6*5*105%(路网和沟渠)=32公里商早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16个份地,成年8男8女,出8男,1成出兵30*25=750男周制160米*3*2*5*5*2*104%(路网和沟渠)=50公里周早期,1邑10家,每个大家庭3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1男,诸侯1成出兵10*20=200男,天子1成出兵5*20=100男,出车1“乘”,所以领地叫“成”,诸侯的首都叫“都”,王的首都叫“城”,“城”的面积是一“成”

商中期军制已经不可考。商末,行,150人,是基础单位,百夫长率领,分为东行、西行、中行、上(南)行、下(北)行。纣王时加倍为300人,分左旃150、右旃150,有战车一辆、辎重车一辆。卜辞中有“东行 中行 上(南)行” ,还有“右旃”、“上(南)行左旃”。“行”分“大行”和“行”两级。古代步兵的基础阵型是梅花阵。5个行组成1个大行。大行,750人,纣王时加倍为1500人,千夫长率领。 “登人三千”、“登人七千”、甚至是“登旅万”。理论值3750人为一旅,由一个家族组成,也就是亚,首领叫亚旅。商中期一般只有一个(理论值3750人)、两个(理论值7500人)到三个旅(万人)作战。一个旅有五个大行,五进制是全世界古代步兵单位常见,宿营时也是呈梅花阵。一个旅,纣王时有战车25辆、辎重车25辆。纣王时,一个旅理论值有7500人。官(军)是最高军事单位,武丁时仅见“中官(军)”,武乙时则见“乍三官(军), 右 中 左”。“官(军)”的军事首长叫做“官(军)”或者“官(军)长”。商朝的军很可能不是固定编制。官(军)以下的编制单位是旅,卜辞中有“左旅 右旅 王旅”,“王旅”疑即“中旅”。卜辞中也有以臣仆投入战争的记载,征调这批人时不用“登”而用“呼” 意思是主人带领他们参加作战。有时候甚至用“执”,表示将他们强制带入军队服役。驷马战车才能达到战场有效冲锋速度,这很可能是师尚父的发明,在牧野之战发挥了威力。商朝的两马战车基本还是夏朝单马战车的用法,担任指挥车和射箭高台,追击和逃跑时才出击,甲士也能比轻装步兵跑得快。商朝时,旗帜系统还不完善,步兵眼睛盯着的是高人一等的战车,沙尘滚滚的混战中,自己家族的战车去哪里,步兵就跟去哪里。

《史记》周武王以车300辆、步兵45000人远征商都,1辆150人。此时的商周军制是相同的。《逸周书-世俘》记载,周军灭商军:车1100辆,折合人数165000,估计分为10个天干旅500辆、12个地支旅600辆,一个旅50辆,其中25辆是战车、25辆是辎重车。估计天干10旅75000人负责征伐、地支12旅90000人负责防守。之后周军也仿效商军建立了西六军75000人负责征伐和东八军10000人负责防守。周朝因为师氏师尚父率领3000虎贲所立的战功,建立了2500人的师这种单位,把旅降为500人的单位,军也变为常设单位,有12500人。所以《尚书牧誓》把师氏3000人放在亚旅7500人和千夫长1500人之间

夏朝九州,一个州,方两千夏里,到了周朝就是方一千周里。《周礼》记载,可以封六个侯爵或者十一个伯爵。五侯十一伯,被错写成了五侯七伯。意思是北到无隶也就是瀚海的营州和青州两个州,六侯十一伯,除了齐侯自己,齐侯都可以征伐,不必征伐自天子出,这两个州里,能打下来就都归你齐国。所以齐僖公可以在青州以内到处打,齐桓公可以征伐营州的孤竹国,自行立燕国为附庸国。

周公的周邑,召公的召邑,不是大块的国家,只是小采邑。王畿内边缘地区也会有边伯封地,由诸侯的长子来天子脚下负责学习管理和充当人质,终身制,或继承父亲国家时归还,不世袭。王畿千里,养着西六军750乘和东八军1000乘,625平方公里,出25乘,1750乘就是43740平方公里,这些是有效使用面积,最大的话,西安到洛阳连起来,以两者之间为中心,半径250公里的正方形至于周王室直辖,靠王马的数量来推测《孙子兵法》驰车千乘,革车千驷,带甲十万根据蓝永蔚的《春秋的步兵》,西周,一成之地出驰车一乘,步卒百人。其实配套的,还另外有装贵重辎重的革车一辆、装粮食的车一辆、装工具帐篷的车一辆。所以六军征讨南方时,每军125乘,合共750乘的周军,其实是有4倍的车子的,750*4=3000,《诗经》歌颂“其车三千”就是这么来的。另外三辆车子,是用各4头牛拉的,1匹马对应3头牛,所以叫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孔颖达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但是天子亲兵的小车不是用牛拉车,而是用马。不打仗的年份,诸侯需要给天子进贡币马代替,各种庆典,四方各国也会朝贡一些优秀的种马,天子死的时候要很多马陪葬,所以诸侯必须要补充马匹给新天子。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诗》曰‘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天子驾六,四黄两绯,但是诸侯不能直接给六匹马,而是要给八匹黄马、四匹红马。《周礼》:‘乘马有四圉(人),各养一马也,诸侯亦四马’,《顾命》:‘时诸侯皆献乘马,黄、朱乘,亦四马’。”《周礼·夏官》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齐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齐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36+4=40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

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诏赞王鼓,传王命于陈中。会同,充革车。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乘。凡有牲事,则前马。道右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自车上谕命于従车,诏王之车仪。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従。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犯軷,遂驱之。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凡驭路,行以肆夏,趋于采荠。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仪。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掌凡戎车之仪。齐仆掌驭“金路”,以宾。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仪如齐车。掌贰车之政令。田仆掌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车之政。设驱逆之车,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凡田,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大夫驰。

驭夫掌驭贰车、従车、使车,分公马而驾治之。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

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4马)一(圉)师、四圉(人);三乘为皂,皂(12马)一趣马;三皂为系,系(36马)一驭夫(下士);六系为厩,厩(216马)一仆夫(中士);六厩成校(36驭夫),校(1296马)有左右(中大夫);

驽马三(倍)良马之数:丽马(2马)一圉(人),八丽(16马)一(圉)师,八师(128马)一趣马,八趣马(1024马)一驭夫(下士)。(4驭夫4096马)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凡马,特居四之一,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颁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饰币马,执扑而従之。凡宾客,受其币马。大丧,饰遣车之马。及葬,埋之。田猎,则帅驱逆之车。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凡军事,物马而颁之,等驭夫乙禄,宫中之稍食。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掌驾说之颁。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

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校人,马死,则使其贾粥之,入其布于校人。

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

庾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正校人员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圉师掌教圉人养马,春除蓐、衅厩、始牧,夏庌马,冬献马。射则充椹质,茨墙则剪阖。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凡宾客、丧纪,牵马入陈。廞马,亦如之。

驭夫共60人,每天都有20驭夫休假,良马1296匹36驭夫,驽马4096匹4驭夫,驽马三(倍)良马之数,这些驽马就是拉革车、粮车、工具车用的。

1296匹马,可以拉324乘战车,1军125乘,周王室直辖的有2个半军,再加上各个边伯的守边巡边部队,估计有三个军,最后再加上三公率领的三个军,就是天子用于征伐的西六军。

《国语�6�1鲁语》云:“天子作官(军),公帅之。……元侯作官(军),卿帅之。……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

到了战国,推行牛耕,同时搞标准化,把一百人的四辆车全部变为马拉战车,就成了兵马俑那种格局,以彰显高速机动,甚至还有了与骑兵搭配的纯战车部队。

上一篇:阿拉丁神灯 经典语录
下一篇:双十一的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栖见的白日梦我中的经典语录,白日梦我金句,白日梦我经典台词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