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禁欲经典语录
看到上面所有的回答,很遗憾,没有一个回答到点上的,当然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和错误。
佛法修行从未要求"禁欲”!没有任何一本经文提过“禁欲”两个字!欲望从来不是靠禁止压制可以解决的!关于欲望,尤其是对佛教,世人最大的误解就是简单的理解为了“性欲”。(五戒中的邪淫戒)。
学佛修道要做到的是断除欲望,也就是心理根本不想,生理也不需要,这是修行的功夫做到的,不是靠禁能禁出来的,生理和心理都需要做到。这样才会自在,否则生理上禁止,心理需要,谈何自在解脱?根本就是不自在到极点了。
从生理上说,生命的根本源自于欲望,没有男女欲望之结合,哪里来的人?此为根本大欲之一,第二大欲则是食,因此孔子在礼记中就提出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两大欲望都是生理上的,无法通过禁止来断除的。
以上的食色生理欲望,可以通过修行做功夫转化色身,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法门都有很多。用道家的描述就是“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淫,食,睡(佛教中则有不倒撘,也叫不倒单),也都是大欲。这些都是通过做功夫去做断的。
那么学佛修道提倡的是什么呢?叫做寡欲,或者少欲,而绝不是禁欲,越压制越出问题,在家和出家人都一样。修行则通过各种法门,占用你的心理时间,念佛,念咒子,观察呼吸,观音,观想等等,让你尽可能的去少想欲望之事。当心理想的少的时候,有心理导致的欲望行为会少一些,但是累计到一定程度后,生理上的欲望会发出,进而影响心理,男生最常见的就是修行一段时间后, 也许心理根本没想男女之事,但是小丁丁阳举,继而引发心理上的欲望(我不会告诉你以前在寺庙打坐想到观音姐姐都硬了。。。。)。这里需要有毅力和智慧,也有很多对治的法门(道家的比较多)。
同时反对 @释平象 的这句话 “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的性欲会直接转化百分之九十以上,他的性欲是很淡的。”恰恰相反,事业心企图心强的人,往往性欲远比普通人旺盛,不存在转化这一说!看一下大家熟知的那些名人,现代也好,古代也好,无论是英雄,枭雄,文人,高官,这些人的企图心和事业心都远比普通人大,成就也大得多,往近了说齐白石,康有为,徐志摩等等看看他们都有几任老婆或者女人??怎么能说他们的性欲很淡?
心理上的欲望,远比生理的欲望难断除,禅宗著名的金璧峰禅师传说说的就是这个事情,金碧峰禅师的功夫估计已经解决了饮食男女的大欲,但是他的贪欲在于他的紫金钵盂。篇幅原因,贴出链接,禅师 金碧峰,有兴趣可以点击看看这个故事。所以真正的断欲,用更直白的话说也就是“放下”。
回到问题,对于僧团,有通过戒律禁止很多行为,但是不能说佛门禁欲,光禁止身行,心里却一直在意淫,有什么用?压制到一定程度,必定出问题,因此我所知道的一些佛学院和不少寺庙中同性恋大有人在。
出家人的各种戒律,可以理解为是军队里的行为规矩,既然出家了就必须要遵守,如果违背了严重的规范,则要被逐出僧团或者面临处罚(如波罗夷重罪或者僧残)。戒律从衣,食,行,住,坐,卧都有规范,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此才能作为僧宝。
对于出家人,淫指的是一切淫行,包括自慰,男女,男男,女女,到菩萨戒更严重,起心动念心里意淫都是犯戒啊,不过这个没人来惩罚你,只有自己知道了,如果自欺,那么修行则不会有寸进了,所以也有说佛教修行是在修心,但是功夫不到是做不到的。
对于在家人,淫戒指的是不邪淫,就是不和伴侣以外的人发生淫行(到了现代,不一定非要结婚后,确定关系的恋人也可以)。
学佛学解脱,修道修自在,学了佛之后既没解脱,又不自在,然后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越学越不自在,学来干什么呢?图个下辈子?坦白说,由于记忆带不到下辈子,所以下辈子做什么都和你这辈子没什么关系,正如你不会知道你的前世一样,每一世都是独立的个体(未必是人)。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点可不是佛教特有的哦,世间一切道理都要你如此做),自然会心安,当能自净其意的时候已经是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