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的经典语录
保罗·卡拉尼什,为了探索生命的意义,弃文从医,走了和鲁迅先生相反的路。而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无力通过手术救助更多生命的他再次回归文学,写下了这本自传。
本科文学的他成为了斯坦福医学院神经外科住院医生。也是在他的笔下,我才第一次认识到神经外科医生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职责。也许正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无休止的高精度手术拖垮了他的身体,让年仅36岁的他患了肺癌。
曾经保罗一直作为医生、作为主语,思索探寻病人及家属对待死亡的态度,帮助家属和病人接受死亡。确诊以后,他成为病人、成为宾语,需要自己面对死亡。从主语到宾语的转变何其艰难,但他最后再次争取做自己生命的主语,回到手术台,挽救更多的生命,直到拿不稳手术刀为止。
书的前半部分讲他的成长,讲他做医生的选择,以及作为医生对于死亡的思考。读来只是震惊于神经外科医生的生活。可书的后半部分保罗确诊以后的心理落差和状态转变,再加上回到手术台工作的心路历程,着实震撼得我无法平静。
我是在母校的一家披萨店看完这本书的。看到妻子所写保罗没有能力继续下笔以后的生活,看到38岁的他的离去和女儿出生的轮回,我控制不住地在公共场合垂泪许久。在我身体有恙,正面临着精神上最大考验的黑色时期,我很庆幸能读到这样一本书。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和保罗对话生命真意的机会。他对于死亡独到的思考角度给了我战胜生活中困难的勇气和动力。我才有勇气不屈服于自己面临的考验。我相信,以后每次遇到让我缺乏动力和勇气的考验,回看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一定还能带给我震撼和力量!
短暂的一生里,保罗没有停止过和死亡打交道。他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思索与践行是为后人留下的重于泰山的遗产。我愿将此书推荐给一切目标成为医生;一切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处在人生低谷;一切正在或将要面临着自己或亲朋死亡;一切想要通过理解死亡来领悟生命的你们。
PS:
《当呼吸化为空气》经典语录_经典名句语句摘抄赏析_句子迷www.juzimi.com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96859/book.douban.com▲《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著,杨林、宋淼 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读友:俞小海
时间:2017年9月16日
第二卷。
柏拉图继续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讨论什么是正义。谈“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做不正义的事从本质上是获利,遭受不正义是受害,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尝到过不正义的甜头,也尝到过不正义的苦头,于是大家觉得相互间最好订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守法践约就是合法的、正义的。
如此看来,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所谓“最好”就是干了不正义的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不正义的罪而没法报复。这个折中点能为世人所接受和赞成。
试想,一个有力量作恶的人才不会和别人订立契约,既不害人也不受害,他才不会当这种傻瓜。所以,由此看来,正义似乎只有那些缺乏力量的、经常受害的群体,才需要这样的契约,正义是弱势群体的武器。这也就不难理解正义的呼声,公平的呼声都是从社会的底层呼唤出来。
苏格拉底们继续指出正义的另一面,“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本事作恶。”
柏拉图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牧羊人偶然捡到一个镶宝石的戒指,宝石朝向自己就隐身,他有了这个特殊的本领,后来牧羊人勾引王后,杀掉了国王。柏拉图的结论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像神一样随心所欲行动的话,正义的人的行为也会变得同不正义的人一样。
读到这里,不禁抚案沉思。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这个“脸就变”自然指的不是更善良,而是更险恶。其实,人阔不阔,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会变的。这里的阔只是形象地说明人的力量增强,他作恶的能力变大,按正义的本质来解释,他再去遵守正义这个契约那就是疯了。
比如“为富不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句子都是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沉淀。
正义,并不是来自于那些人本身真正的善,不正义却是与生俱来。比如,早些年杭州的飙车案,最后判了个危害公共驾驶罪。富二代淹没在正义的浪潮中。这些正义的人都是没有豪华超跑的人。
▲《当呼吸化为空气》,【美】保罗·卡尼拉什 著,何雨珈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读友:鱼儿畅游
时间:2017年9月16日
读序(p1一31页)以及后记和致谢(p181一207页)
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刚刚从省肿瘤医院看完一个肠癌并淋巴转移的亲属回到家中。因为日渐加重的病情和肿瘤细胞的多处转移使这个壮年男人坐卧不安异常难受,也让在场的家人和朋友非常难过。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面对有些病魔依然束手无策。
封面上写着这是一本令比尔盖茨落泪的“生命之书”。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一位因肺癌晚期已去世的患者,更是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曾荣获业界最高奖项,被称之为“美国天才医生的人生绝笔”。
今天仅仅阅读了序和他妻子露西的后记及致谢,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露西短短的后记和致谢文字记录了保罗的生存与死亡,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以及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妻子眼中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但依然“温柔体贴,开朗大方,充满希望”的保罗。
文中叙述到: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亲朋好友们的支持,保罗以优雅的姿态面对病痛的每一个阶段,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自己本来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无望,他表示悲痛,但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就算身体巳然垮掉,他还是精力充沛,当然不是奢望能病愈,而是希望充实地度过目标明确、意义深远的每一天。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活得非常充实,他以自己优美的文字,回顾自己短暂的生活,记录与死神相遇的点滴感受,病情稳定的一个阶段,他甚至重返手术台,继续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
保罗以他短暂的生命,与死神争分夺秒,“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保罗笔耕不辍,完成此书成为他活着的目的......常常午夜时分文思如泉涌……在肿瘤医生的候诊室也不忘写几段……因为化疗,他的指尖出现了龟裂现象,很痛。”
露西的回忆是痛苦的。保罗最大的遗愿,就是“请一定要出版这本书。”他希望“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会用来照亮你眼前的路。”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示世人,生命是可以战胜死亡的。
会静下来好好读一读这些文字的,去感悟一个令人敬畏的强者面对死亡所诠释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季随笔:吉辛101篇手札珍品》,【英】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著,马永波、张云海 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读友:谢飞
时间:2017年9月17日
一个多星期以来,我没碰一下笔。七个整天,我连一个字母都没写。除非是生病,这样的事在我以往的生活中从未发生过。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靠辛苦的写作来撑持,充满焦虑。
我的生活不像大多数人应该做的那样:为活着而活着,而是活在恐惧的驱使之下。挣钱应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三十多年以来——我十六岁开始自立谋生——我不得不把挣钱本身当作目的。
开篇第一章作者一周没写出一个字,显得无比自责,时刻焦虑未来的生活。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大家对未知的生活都会有焦虑和害怕呢?我常常厌恶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想去改变换个工作换个生活,不用为五斗米折腰。
但生活不只是自己开心就好,家庭的责任总是又把我们拉回到无奈的现实中。下一个决定总是很难,或许我把困难高估了,到了那个节点我想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吧……
当然不对了。70%多的氮气被吸入后又被呼出了,没起什么作用。而氧气进入体内后与体内被废弃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混合着那70%多的氮气被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