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控控制经典语录
清华大学的张明楷教授“陈旧观点认为行为不能使不动产移动,不动产也可能转移,长安街公安部那里的牌坊南移过,你们有人看过吗?”“清华大学内的一些偷偷盖房子的三部曲,我都观察的一清二楚:先圈地,再搭杆,然后突然一夜就biu,冒出了一个房子…………”(萌到了) “放弃秘密窃取的要求吧!”(主观的放弃秘密窃取说,客观的放弃秘密窃取说)“在日本,黑社会隐匿身份付钱进入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这是诈骗罪!”(日本法律禁止黑手党进入高尔夫球场) “我 国 司 法 界 将价值通常界定为交换价值,一定注意,主观价值也很重要!物不只是用来卖的,是可以用来满足各种需要的!”“在德国,毁坏车辆修复后归还物主仍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因为修复前的车对车主还有其他价值,比如保险价值”“在物理空间上具有可管理性质的电、天然气资源是不是有体物呢?” “这么解释电,这是注意规定呢还是拟制规定呢?” “那么法益保护怎么表示呢” “保护法益究竟是什么”“日本学者讨论保护法益时,不讲究道理,而是列举:这种你怎么办?那种你怎么办!”“前几年很多人说我们国民不自由,日本手机开户要用占有产权证购买,德国宾馆wifi密码每个手机都不一样方便网控,其实我们还是很自由的”(后来,我国手机号码需要身份证实名、网络平台发言需要手机号实名认证,不知道以后wifi密码……)“虚拟财产的物理管理,法大的一个教授发文说网络上的游戏装备不是刑法保护的财产,法大那个教授大声疾呼说:你这个魔剑,又取不出来!你们说是什么财产?”(楷哥模仿那个教授大声说的时候笑哭了)“几年前,周( )给我打电话让我看新闻,被高尔夫球场占地的农民工捡球场的高尔夫球去卖,那个高尔夫球价值一万元一个,问我这个案子要怎么办” 老师在后海住过一段时间,说他有个夏天在散步,看到一个女主人牵着狗散步,红灯到了女主人拖着狗往前走,狗就不走,一到绿灯,狗sou的一下就冲了。老师说“我心想道,你不是散步呢?有的时候真是人不如………”“你们思考一下,抢夺时带凶器定抢劫的这种情形,一个女子刚取完钱摔了一跤,钱摔了一地,跑上前去说大爷这是我的钱,大爷不听,回头看了一眼这女子,正好腰上别着一把管子刀……”“所以说,朴素的法观念也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朴素的法观念”老师说过的趣话,举过的有趣案例 实在太多啦 老师说日本最权威的刑法教材,比如大冢仁的刑法学都非常易懂,老师谦虚地说他外语不好,但是学了三天日语就可以看大冢仁的刑法书了。(震惊)老师说国人太吵啦,他说想起自己上研究生时,回到宿舍突然发现自己一天还没有说过话。(膜……)二更结束
法家名言
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8、以智说愚必不听
9、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4、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1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16、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7、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8、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1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20、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21、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2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26、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28、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优美文章)
2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30、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3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3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3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3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9、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40、小利为大利之残
41、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我的人才是明智的)
4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4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4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男人伤感签名)
4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47、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49、君人者释其刑?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5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51、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5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4、巧为?,拙为鸢。(做车?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5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56、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9、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6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6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6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描写菊花的句子)
6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6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6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0、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1、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7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73、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7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7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7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7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7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8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8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8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8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8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8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8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8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8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90、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1、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92、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9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94、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95、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6、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9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9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10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10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0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0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0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0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106、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0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0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09、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3、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114、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115、小忠乃大忠之贼
11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1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18、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1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1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2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23、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12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25、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12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12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1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3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32、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3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34、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3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37、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3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4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4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42、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4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8、以智说愚必不听
9、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4、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1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16、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7、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8、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出处:www.binzz.com,转载请保留。
1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20、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21、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2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26、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28、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优美文章)
2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30、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3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3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3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3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9、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40、小利为大利之残
41、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我的人才是明智的)
4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4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4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男人伤感签名)
4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47、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49、君人者释其刑?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5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51、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5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4、巧为?,拙为鸢。(做车?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5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56、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9、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6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6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6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描写菊花的句子)
6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6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6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0、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1、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7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73、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7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7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7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7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7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8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8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8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8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8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8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8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8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8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90、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1、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92、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9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94、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95、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6、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9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9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10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10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0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0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0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0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106、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0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0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09、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3、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114、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115、小忠乃大忠之贼
11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1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18、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1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1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2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23、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12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25、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12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12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1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3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32、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3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34、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3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37、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3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4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4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42、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4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谁人无罪,何人无辜,法不扬善,止过也,世间无过,天下常德,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如果要有法家思想代表性一点的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细过不失,大邪不生”,“圣人不法古,不修(循)今”,“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申不害:“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慎到:“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
韩非子:“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如果只是经典言论:
商鞅:“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韩非子:“不吹毛而求小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欲速则不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守株待兔,讳疾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华而不实,出生入死,买椟还珠,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