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蒋勋经典语录
蒋勋生活十讲最美句子
蒋勋名言关于美
《生活十讲》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0年5月1日出版的哲学小品文集,作者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对应的还有《孤独六讲》,也是同一时间引入出版的书籍。
《生活十讲》从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这10个方面,写了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观念和新兴思想碰撞下,如何平衡自己。
这是一本我高中时期就读过的数,这七八年来,也经常会想从书中找到一点关于生活的答案。
成长的每个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困惑,但是生活本身是不变的,变的也许是你对生活的态度,你的心境,你累积了更多生活阅历之后对生活不同的看法。
蒋勋的书不难读懂,语言也很平实,最简单的,讲一个道理。
蒋勋的书,也适合各个年龄层,就像前面说的,生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话题。
关于价值观、关于伦理、关于文学、关于爱、关于欲等,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时期的困惑,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带来的不平衡,有时候也是自己成长带来的不平衡。
关于爱,书里一句话,影响了我好久,但是年少的时候体会和现在体会,就会有些不同
“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来,别人会离开你吗?不会的,赶都赶不走的。”
其实不只是爱情,生活也一样,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能爱生活和别人。小时候一万的有智慧,是要变得优秀,是要拥有更多的知识量,现在就觉得,所谓的智慧,其实是认清自己,并找到自己和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
关于文学的关怀,蒋勋说,他在十五六的时候,受困于身体变化的苦恼,不知道如何平衡,于是他到文学中找到平衡。其实在我的成长里,受困于过强的期待,受困于求而不得,受困于爱不到,最好的平衡方式可能就是文学。
还有关于哲学、关于价值,书里都有很多比较开阔思维的解说,给生活一个出口。
蒋勋励志
蒋勋先生语录。
蒋勋名言精简。
非常感谢邀请!
我先介绍一下蒋勋这本书的来源。蒋勋在《生活十讲》的序里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曾经在电台主持过一档节目,叫做“文化广场“。他把一星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作为话题,发表评论,不仅探讨了社会中的伦理或爱情关系,也探讨了价值体系里不容易察觉的保守性和堕落性。这个节目,后来获得了台湾的金钟奖。他的节目也被做公益的朋友,制作成光盘,授权捐给监狱的受刑人。两个热心听众把他的节目整理成了书稿,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生活十讲》。
这本书分为十讲。第一讲讨论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角色,取名为新价值;第二讲叫做新官学,讲的是知识的权力和负重;第三讲说的是新伦理,探讨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和人际关系的变幻;第四讲新信仰,谈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第五讲谈物化,讲的是台湾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感觉台湾和大陆相比,已经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厚的地方。去过台湾的人,能够体会到大陆久违的人与人之间良善、温暖的味道。可是蒋勋还是很担心,他在另外一个节目中说,每个处在上层社会的繁忙的现代人,回家之后,都应该寻找一种宋朝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身心远离世俗,得以栖息。我们现在说的minimalism,也叫极简主义,其实是宋朝文人雅士的滥觞。第六章讲的是创造力,特别提到了希腊文学。他说,宗教作品其实最初也是文学,只是因为信众把它当做宗教经典来读,所以忽略了它本身自带的文学性。希腊神话,得益于没有发展为任何一种宗教,反倒让人可以作为一部神话说来品读,因此有了一种文学的纯粹和美感。第七讲讨论的是文学力,讲的是台湾社会,给予文学创作者的扶持太少。曾经在法国留学的蒋勋说,法国艺术家得以自由表达和独立创作的前提是,法国社会给予了他们充分的物质支持,让他们至少不会为生活饮食而担心,但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和读书人,如果还有着食不果腹的担忧,让他们如何能够安心创作?接下来的两章,讨论的是爱与情,情与欲。蒋勋虽然熟读佛经,在感情和私欲这个问题上,却并没有被清规戒律框定。他对爱怀着极大的包容,比如谈到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时,他说,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被婚姻保障的,而婚姻放在今天,也保障不了什么。两个人对彼此持久的吸引力、求新变化和不断成长才是爱情唯一的保鲜剂。最后一章,探讨的是健康饮食,叫做新食代。
读蒋勋的文章、听他的音频,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仿佛喧嚣世界的一尾清泉,不仅有醍醐灌顶的效力,还有涤荡身心的功能。你会在他的文字和声音中,慢慢变得平和和温柔,对生命的美赞叹不已,对生活的幸运也好、苦难也好,充满感恩。
这里节选几个豆瓣书友的评价,以供参考:
豆瓣书评@刘一涵 这本书的思想里,蒋勋把因果贯穿始终。《地藏经》是入门必读的,就是教人信因果,蒋勋不一般,一般人只看到了小我的因果,而他却悟出了更广阔的因果关系。还有他讲到爱因斯坦,晚年的爱因斯坦,成了一个虔诚的教徒。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从唯物变成了唯心,很多人说,当人们遇到科学无法解释的时候,就只能把未知向神求助。“爱因斯坦的信仰不是出自脆弱,而是谦卑,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不足,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坚强。”
豆瓣书评@吴璇花
一本好的书,好在哪里?它会教给你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直接用自己的思维结果来灌输你。就像柏拉图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但他们说起一些哲学问题的时候用的就是谈话和讨论的方式。而不是某一个人写出大纲在黑板上告诉你,什么样的题目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回答。 蒋勋的《生活十讲》就让我觉得遇见了一位老师,他坐在他的书房一直和我聊天。我们聊什么是新价值观、聊官学、聊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和新食代。我仿佛看到他时而端起一杯茶在喝一口后沉默一下又继续说。又或是说到情绪激昂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慷慨激昂的意味深长的向我看来。而他这些些思维方式也终将会使我受益一生。慢慢的勾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豆瓣书评@Azeril
无疑,谈生活,生活是一个太宽泛的话题。我们只能从心出发,去探寻那种美好的可能性。 蒋勛先生的这本书,据他的自序里说是由人将他当年从事近十年的一个广播节目录音整理之后出版的。而书中的内容,也的确牵涉广泛,内容丰富。其根据的固然是台湾社会当年的生活万象,而在一个侧面上说,也是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所在。 虽然从书的结构看,是就十个方面独立成篇又互相贯通地探讨生活的问题,及我们可以去探索、去改善的途径。而从中一以贯之的精神是不变的,即一个深谙社会脉搏与生活之道的知识分子对于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忧虑,以及他古道热肠地劝勉。之所以不说教导,是因为那种浅显文字间散发出的平和与真诚。他似乎是在同阅读者聊天,讲一些故事,说一段自白,不知不觉间就让是非分明地道出来,而那又的的确确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那一路我们都是参与其间的,尤其,那种对于生命的关怀,是很感染人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蒋勋品味四讲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