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经典语录
有滴有滴~~要么?给个地址?
说一次不算数,重复就是幸福1书的开篇说到:1.1重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鈡得到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里的轮回不是指佛教来世的意思,而是指命运或者生活的循环。循环是重的,负担、悲喜剧重复上演。因为处于循环之中,改变徒劳无功,下一个循环又要重走一遭。这是生命之重,重到你无力移动丝毫。也才有书中所说的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如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生命改变不了循环,生命也就没了分量,这就像剪裁好的电影,特定的时间,主人公会纠结,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生命禁锢于电影的时间轴中,毫无价值。就好像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一次次穿越时空,企图回到白晶晶自杀前的时间点拯救白晶晶。重复了5次,宿命,或者说因果的推演总是走向同样的结局,拯救失败,徒劳无功。1.2轻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每一个生命不再重复了,它可以选择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如果有来世,他的每一次人生都会过得不一样。它可以很精彩。einmal is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一样。这样的生命,它的初次排练就是它本身,没有什么价值。2书的中部:轻不是生命能承受的托马斯离婚后,过上了轻的生活,他有一群炮友,直到遇到特蕾莎才变重。他因为战乱出国,为了追随特蕾莎回国,此后在乡间过与世无争的日子。而萨比亚则继续过她轻的生活,最后她葬在陌生的美国,地下没有爷爷和叔叔。特蕾莎和托马斯死于重之征兆,而她却死于轻之征兆。3书的结尾:3.1幸福(牧歌)卡列宁是最重的一条狗,它生命循环,很幸福。卡列宁围绕在特蕾莎和托马斯的身边,过着建立在重复之上的循环生活,并期望他们也这样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伊甸园的生活不是直线赛跑也不是历险,它是在已知的食物中循环移动,其单调并非厌烦,而是幸福。伊甸园,伊甸园的图景(牧歌),就是幸福。3.2真爱(无私,无条件的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她对可列宁无所求,甚至不要求爱。特蕾莎和卡列宁间存在的爱超越了她和托马斯的。它本来就是一条狗嘛,一开始就没报什么期望。相比起卡列宁,托马斯是一个更轻一点的人,她很担心他会离开她。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她要找到托马斯爱他的证据,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是逼他离开布拉格。同样,特蕾莎总想逃离她母亲,因为她母亲的爱不是无私的,是有条件的。特蕾莎需要用媚俗去讨好母亲的,变成母亲希望的样子,才能交换母亲的爱。如果她母亲也不逼着她媚俗的话,或者她会喜欢上她。那个梦里,特蕾莎顿悟了,托马斯变成了一只兔子,像卡列宁一样的小动物。已经够了!托马斯已经老了,不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托马斯的爱了,于是特蕾莎终于拥有了他,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动物。
01
第一次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笔者的印象是米兰·昆德拉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但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似懂非懂。
直到认真读完好几遍,才被作者精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不得不说,这部小说并非一般的通俗小说,而是一部哲理小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智慧,昆德拉以一位哲人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故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像一部四重奏的交响乐,讲述了四个主要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他们完全不同的性格、互相交织的生活、各自的人生际遇共同奏响了一道让人沉思的交响乐。
02
在小说开始,昆德拉就展示了一个悖论:“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何为生命中的“轻”?又何为生命中的“重”?
昆德拉给出了自己态度——“轻”是指没有负担,飞离大地,远离真实的生活;重是指负担沉重但生活充实,贴近大地。但这并非作者的最终结论,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引发人们对于“轻与重”的思考。
医生托马斯,他具有双重性格,是一个矛盾体。他断绝了和前妻以及儿子的一切关系,和女人只保持着“性友谊”。他失去自由之轻,得到生命之重是因为特蕾莎。他认对特蕾莎的际遇表示同情,她的到来使他慢慢感到了爱,开始时感到很不习惯。他不愿承担责任,但是最终他选择了特蕾莎作为他的最佳伴侣,一起生活并度过了余生。他失掉了自由,却学会惦念并拥有了许多对美好瞬间的理解,生命开始变得重了。在托马斯的情感经历中,他始终在“轻”与“重”之间徘徊。对他而言,萨宾娜代表了一条路,是轻,而特蕾莎则代表了另一条路,是重,是以爱为主。在 “轻”与“重 ”的权衡下,托马斯最终选择了“重”。而在职业方面,由于政治原因,托马斯的职业生涯一直往下坠,从受人尊重的外科医生变成了玻璃清洗员,最后成了卡车司机,是一个由重到轻的过程。
特蕾莎出生就带着生命中的重。这些“重”将她的灵魂沉沉地压在肉体的深处,直到她遇上了托马斯。特蕾莎摆脱不了母亲的阴影,经过六次巧合遇见了托马斯,才使压抑的灵魂浮到了肉体的表面。爱使特蕾莎从“重”走向“轻”,可是,到了最后,她发现这些轻是无法承受的,于是,她将生命都寄托在了一条宠物狗——卡列宁的身上。特雷莎可以说是传统的化身,她一直就在追求灵与肉的统一融合,因此她关注自己的身体,注重提升自己的灵魂,极力摆脱母亲的影响。对于她来说,爱上托马斯是对自己的救赎和提升。特蕾莎选择了重,却承受了无法承受的轻。
然而,当托马斯和特蕾莎准备回到乡下过平静生活时,他们却在一次聚会后遭遇车祸,不幸双双身亡,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画家萨比娜是是一个一直都在追求“叛逆”的另类女孩,她以一次次的背叛逃离生命的“重”。作为托马斯的情人,她和托马斯似乎是一类人,一样追求生命的“轻”,他们之间只有“性友谊”,没有责任,没有负担。萨比娜从捷克到瑞士,从瑞士到法国,从法国到了美国,一次次从“重”的国度逃离到“轻”的国度。可是,哪怕到了号称最自由、最“轻”的美国,她仍然没能逃脱自己厌恶 的“媚俗”。
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是位才华卓越的大学教授。然而,表面的光彩无限却无法掩盖他内心不能承受的重。萨比娜的“轻”深深吸引了弗兰茨,哪怕两人之间有太多的误解。弗兰茨一直都在渴望激情,他们的生活对他来说是新奇而且伟大的,就像他一直向往的伟大的进军,这使她鼓起勇气斩断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伟大的进军”使他脱离了他习以为常的平庸生活,这是对他自己原来尊崇的“道德”的反叛,也是一次对媚俗的背叛。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却死于一次意外的抢劫,他的死却没有任何价值。
03
人生不过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大部分人都希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因此坚持不懈地追求着“重”。
然而,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生活的负担使我们身心俱疲。于是,有的人选择了生命中的“轻”。
轻与重的的抉择如雾里看花,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清自己走过的路,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 米兰·昆德拉用他精妙的语言,在这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但人生中很难协调轻与重,灵与肉,大多数人都是很尴尬地存在着,以一种别扭的方式生活着。
小说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托马斯与萨比娜做爱,托马斯偷偷地看了下表,萨比娜不能忍受,为了处罚他,她藏了托马斯一只祙子,让他找不到,萨比娜给了托马斯一只女式的白色长筒网祙,托马斯就这样穿着一短一长的祙子回家了。
这是一个精妙的隐喻。一短一长的两条腿,就是一轻一重。这个意义延伸开来,家国与个人、爱情与性、忠诚与背叛、专制与民主、禁锢与自由,都是一长一短,无法协调,但是又相互依存。
小说中,昆德拉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值得过的人生?
书中有句德国谚语:“只活过一次等于没有活过。”很多事情,只有等到过了很久,我们才明白其中的意义,然而,到那个时候,一生也就过去了。而生命一旦永恒消逝,便不再恢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最后一句话说:“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他真的变好了吗?未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着类似的思考,作者对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有了深刻的洞悉。读罢本书,我们仿佛看到了布拉格迷人的黄昏中,那一幅幅美丽的油画,听到了一段段浪漫而忧伤的琴声……
百度文库里有…你要我可以直接发给你哈!
这话听过 好像是关于一本小说的评论 啥名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