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中山西山西经典语录
我们行走过相缭山川,行走过千里莽原,行走过无边落日,行走过燕落平沙。在沿途中,我们不断看见变换的风景,看见真实的世界,直到最终看见我们自己。 读柴静的《看见》,这样一种类似于成长告白的书,我想它带给我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它让我看见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人生,看见形形色色的纷嚷人群,看见那一个个或悲伤或悲怆或悲情的人生逆旅。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书的第二章介绍的是非典,那个曾经举国轰动的巨大恐慌。于我而言,这场浩劫并没有太多印象,只记得那时还在上小学,除了戴那种特别厚实有好几层纱布的医用口罩捂了几天后,就只记得学校举办了一个关于非典的演讲,特别奇怪直到如今我还记得那篇稿子的开头是:“众所周知,非典疫情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这是我印象中的非典,就好像每次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一样无关痛痒。直到不久前,我读到了这本书,读到了这场疾病所带来的悲观与绝望。 很难想象一个诺大的北京城就这样被一场疾病攻击甚至践踏得体无完肤,也很难想象除了《还珠格格》还有其他的事物也可以造成这样万人空巷的局面。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里没有充足的医疗设施,只能依靠传统的消毒隔离来防控病情。透过那些文字,我甚至可以想象到那里的病人整天在忍受着那些消毒水味和仿佛来源于自己身体深处那些病毒的恶心气味,我不知道在他们心中究竟是与命运负隅抵抗的不舍与决绝多些,还是静待死亡孤寂从容的勇气多些,所有的一切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们一定有他们的痛苦与孤寂。五月天,正是城春草木深。书中有这样一群人:要不到口罩,每天用大锅煮口罩来消毒的护士牛小秀;那个给丈夫发短信说“窗前的花开了,我会好起来的”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护士王晶;那个面无表情,却斩钉截铁地说着“我们用精神防护”的医生朱继红……是所有的这些人用生命与意念在与死神抗争。非典结束了。 感谢柴静,感谢这本书,让我看见了真实的非典,看见了大灾大难后彰显的悲悯情怀。或许这回忆很痛苦,但这回忆是对痛苦的清洗,是对牺牲的人的告慰。二〇〇三,春夏之交。
——“山西,山西”
海子有句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柴静的家乡在山西,她的文字里也理所当然地夹杂着对家乡的情感,但我作为一个仅仅在初中地理书上了解过山西的普通人,却对这一章的内容记忆深刻。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山西前后的变化反差太过鲜明,这强烈对比中显现的变迁才更加为我所心痛。 其实我想每个小孩子都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喜欢抬头看天,当然那时肯定生发不出什么类似“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深刻情怀,但就是喜欢倚在窗边,或躺在草坪上,看那天蓝的不知所以,看那云飘得安静柔和,再幻想着那些奇形怪状的云朵之间又在进行怎样的对话,我觉得这是有关孩提时代最具诗情画意的启蒙了。但像书中写的“那里的空气就像小时候在教室里烧煤炉子被呛的那一下”真的很难想象那个化学课本中学到的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真的会出现在这世界上某一角落的漫天空气中,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和折磨?那里的孩子没见过星星,没见过白云,至于蓝天,只能是见过有一点蓝的,我不知道这样有一点蓝的天在他们的脑海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色彩,或者还是说并不能算作是色彩。书中说,村里的道路上全是煤渣,连路边的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小女孩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 这一刻我从心底里觉得难过。 我不明白当时为什么那么多的焦化厂、纺织厂、造纸厂依然还在向那流动着的河水中排着那些冒白沫子的黄水,正如我一直不明白纯净的蓝天与工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共存?天空的确一无所有,可它本该有它的蔚蓝与深邃。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山水无言,却在用挺立与流淌见证一切。相对于其他章节,这一章没有悲情的渲染铺陈,只是平静却又不失张力的记录。读这一章,心中没有像其他部分那样心中充斥着强烈的情感,而是觉得它像一股清泉蜿蜒心间,慢慢剥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梵高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所有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所谓的不朽,那不过是风景看透后的细水长流。而这一章节似乎颠覆了我——这章开篇介绍了一个来自伊拉克运动员的故事。在那个子弹泥沙鲜血充斥的地方,达娜从未停止训练,像文中描述的:“二十三岁的她,穿着从约旦买来的二手跑鞋,鞋帮是裂的”,可尽管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或者可以说是没有逃避,从未停止训练,哪怕天天在危险中游走。在最初国际奥委会宣布取消伊拉克代表团的参赛资格时,她会像孩子一样不停地哭,在我看来,她是一位真正体现了奥运精神的人。 她说:“没有人知道自己在伊拉克的命运是什么。”多么悲痛,但我想说,精神不朽。 是的,精神不朽。
人生是一列远行的列车,穿越苦痛折磨,也穿越星辉和爱,反复的旋律拼接着感情的绵延,重复的节奏连接着情绪的皈依。而那些愤怒拔节生长的韶光,让我们看见沿途的风景,看见夏花绚烂秋叶静芜,看见星河璀璨宇宙浩瀚,看见阳光明媚人潮汹涌,而这些所有记忆中原始的知觉,与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直至我们看见我们自己。
深刻,值得阅读。
柴静,一位央视的记者,著名主持人,一次偶然的邂逅,读了《看见》,此书,就好像看见一个女子的成长过程,从无知无畏的年少轻狂,到理解了解后的从容淡定;从初出茅庐的锋芒毕露到而立岁月的内敛恬静;从自以为是、过于用力的自我到冷静自省、客观自然的大我,没有华丽和自我标榜,没有夸大和说教,只是娓娓道来,只是不带偏见的表述,却自有动人心扉的力量,如此平凡丰富,如此深刻。
读书的过程中,看见很多感同身受的段落和情绪、很多不约而同的体会和表达,还有一些我自己心里有但是却被她说出来的通透。书里有很多经典语录,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细读了这本书,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仔细一想,其实这就是这么个理,谁不渴望成功,不喜欢失败,可残酷的现实,既然有成功就注定有失败,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失败,不是这方面失败就是在那方面失败。
其实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我们懂得在每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下一次我们该注意什么,这也是成功,不是吗?可悲的是,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一次失败之后,就一撅不振了,整日沉迷在失败的痛苦中,这样乞不是这么一件可悲的事。
失败一直都不会是悲剧,失败证明你还去努力,渴望改变结局,期待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悲剧是你丧失了这种渴望,你开始麻木,开始放弃去改变的机会,这才是最大败局。失败了,不过是尝试失败爬起来,再去尝试。
失败并非没有意义,在不断追求的路程中人的生命依然得到彰显。如果从结果评判,那是成王败寇。如果从生命奋斗的不屈历程看,那些失败者也是。于是就印证了那句失败不是悲剧,放弃了才是无药可救。
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这经典语录,不知道戳中多少人的心灵。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