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遇见》经典语录
文/白杨桥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舜网论坛驻站作家,阅读悦读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开在指尖上的花儿》、《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高二下学期,家乡被划归历城区。那年暑假,我们这批在齐河一中就读的学生,被集体转学到历城二中。谁知道呢,历城二中一年的高三生活,给我留下了此生难忘的记忆。
因为是转学,一些事情需要提前准备,我们就在暑假的最后两天,住进了历城二中。我们这一批转学的学生,共八人,有高一的也有高二的,只有我和晓云是女生。学生们还没返校。
偌大的校园,安静空阔,古木参天,鸟鸣啾啾,浓阴匝地。教学楼只有一座,很气派,但孤零零的。余下都是平房,学生宿舍、伙房、办公室、老师的家属院,一排排的,整齐也简陋。还有一间小商店,在学生宿舍的尽头,临路。店主是一老师之妻。
教学楼的右前方是一片小树林,杨树居多,挺拔且青葱。操场在小树林的正前方和东南,平坦开阔,心情随之开阔了些。
两天后开学,我被分在25级2班,文科。(在齐河一中读完高二,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文科多些,转学时,恩师曹明田老师亲自写了介绍信。)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压力随之而来。因为历史、地理、政治这三科,同学们都是高二就开始学,而我那时学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简言之,就是我必须用一年的时间赶超别人两年的努力。
人生的魅力,也许就是谁也不知道这一生会遇到谁。但遇到一个或者几个好老师,确实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好运气。就像在齐河一中遇到曹明田老师、黄俊青老师一样,在历城二中,我们也遇到一批好老师:教我们地理课的是韩会国老师。印象里,别的老师都是拿着课本、备课本,教案等来教室,韩老师却是空着手来教室,讲台上拿起一只粉笔就开讲,有时候也腋下夹一幅地图,贴到黑板上就讲起来。一讲一节课,包括“翻到课本第多少页,看图几点几”,都和课本上的丝毫不差。甚至,一只粉笔,刷刷几下,那些地形图、气候图就在他手下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了。看得我们这一众少男少女眼睛一亮复一亮,心里佩服得不得了。
我们都喜欢上地理课。我知道自己没有基础,更是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地复习和预习,这样的两周后,在一次上课讲东南亚时,韩老师忽然提问: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几个?哪几个?同学们都举手,我也犹犹豫豫举起了手。韩老师目光扫过教室一圈,一指我“你”。我深吸一口气,流利回答完问题。韩老师竟然微笑着“嗯,不错”。韩老师一定不会想到,就是这三个字,一个微笑,影响了我整个的高三,甚至此后的人生。
接下来的日子,所有的地理课,甚至别的学科,我都认真努力,潜意识里,想让老师多表扬几次。甚至,都改正了以前老师提问不举手的习惯。但整个高三一年,韩老师就表扬了我唯一的一次,只有三个字“嗯,不错”。这三个字激励我整整一年的早起晚睡,三更灯火五更鸡。
那年高考,我的地理单科成绩全历城二中第二名,77分。第一名78分。
除了韩老师,二中的老师也是各有特点。历史老师姓王,课讲得好,人也帅气,听他的课也是种享受。王老师经典动作有二,一是讲着讲着,吸吸鼻子;二是讲着讲着不自觉摸摸自己的腰带。政治老师年轻漂亮,衣服很多,花枝招展自成风景。英语是山师毕业的新老师,大不了我们几岁,发音的时候有点大舌头,但因为敬业,故而瑕不掩瑜。语文兼班主任也姓韩,长相憨厚,上课认真。课下却对我们说 “好好学,别报师范。老师这活儿,太累,工资还这么一点点儿”。也是,韩老师一儿一女,师娘没有工作,那时还没有打工一说。一家四口全靠他那点工资,日子确实捉襟见肘。这样的苦日子,并没有完全击垮韩老师的积极性,劳动课他还是身先士卒带头干,汗水把衬衫打湿了一片。他仍然勤勤恳恳地带班,早起晚睡盯在班里,备课、批作业,抓纪律,辅导学生。
那时候,每天中午的伙房门口,总有人卖自家做的小菜:炒白菜、炒豆角、炖豆腐,也有炸辣椒或者炸藕合的,都是中间夹了肉糜,外面裹了面糊。两毛钱一个。有时候伙房的菜卖没了,我们就买她们的,她们都很好脾气,也耐心,给的菜比伙房的多。一有买她们小菜的,就很高兴。后来知道,这些卖小菜的都是二中老师的家属们,卖点小菜,补贴家用。
通常,我们从六点起床早读到晚上九点半下晚自习,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学习。身体能顶得住,得益于二中的运动观念。有同学开玩笑,说历城二中“尚武”,也是呢,二中人确实热爱运动。每天的早操,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是跟着跑操的,连校长都跟着队伍跑。音乐激昂,哨声响亮,脚步整齐。我们拔节的青春,唤醒了一个又一个的黎明。
课间操,是历城二中的一道风景,就连课外活动的二十分钟,都有人在操场跑步,打球。
那年的运动会,让我记忆犹新,我报了三千米长跑和铅球。铅球为班级得了三分,长跑是第七名,取前六名,我没分。但同学们热烈鼓掌,热情鼓励,现在想起来,心都是暖的。老师们也有参赛的项目,彼时,每个班级都为自己的老师呐喊助威,手拍红了,嗓子哑了,兴奋地不得了。小小的运动会唤醒了我们努力拼搏的初心。
操场西北角的那片小树林,应该是二中最美的风景了,不仅是树荫匝地,枝叶婆娑,更在于那朗朗书声。一般是下午的大课间,不想在教室待了,就拿一本书,走进小树林,找一棵树,或依或蹲或坐,开始背诵。小树林里,三五步一人,大家互不干扰,各学各的,我们的班长就曾经有段时间抱着英汉词典天天背单词。
后来,我们转学的八人,陆续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在二中那片土地上完成了蝶变,给青春涂上美丽的色彩,而二中那种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成了我们的原则和习惯,成了我们血液的一部分。伴着我们成长的的脚步,二中也成长着,慢慢地声名鹊起,成绩日益骄人。
再回校看望老师,喜悦感恩心疼不舍交织着,我们像一群燕子,翅膀硬了就飞走了,而我们的老师们,依然坚守在那里,岁月荏苒,雪花慢慢爬满头。尽管师娘们都不再卖小菜了,但和别的行业相比,作为教师的他们依然清贫,甚至为了评聘职称,备受煎熬。我们刹那无语,心里很难过。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我们都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的标记,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大国重器的制造和创新,又必须依靠教育和教师。
回望历城二中,那片有着我美好回忆的热土,那里有我的恩师和同学,有我的汗水和拼搏,有大国重器的梦想,有一群一群的青春在歌唱。今天的二中,是一代代二中人努力的结果,是一批批的老师们奉献的结果。成绩的背后是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是甘做人梯、无私奉献。是寸草春晖,永不难忘。对历城二中,只有感激和难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恩师,为教育,做点什么。
遇见你,在青春的路上。三生有幸!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