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12地震说说
关于地震的说说
适合汶川地震的说说
纪念512地震10年后说说
缅怀512地震的说说。
大家好!我是寝不语 这是我的第51期 趣历史 欢迎大家观看!
又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年。10年前,汶川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无数人为之震颤、为之哭泣。
10年过去,这片曾经山河破碎的土地重获新生,如今走进今日汶川,街道整洁、道路畅通、新房林立。往日的残垣断壁上如今人们安居乐业,用四川老乡的话说就是“很安逸”。
10年前,13万中国军人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义无反顾挺进灾区抗震救灾,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今依然能让我们感动不已。
这13万中国军人中有各种专业化部队,武警部队,工兵部队甚至有空降兵部队,特种部队等的,但其中有一只专业化兵种可能在平时的媒体中都很少提及,但一旦祖国大陆上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们不一定是最先到的(汶川地震中最先到的部队是某部 空降兵),但也许是最后走的,他们是灾区人民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灾后重建的力量。
他们叫“水电部队”,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
主要职责:担负因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战争等因素导致损毁的江河堤防、水库、水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等水利水电设施应急排险、抢修抢建任务。
先来了解一下那场“举国之殇”的汶川地震前后共发生几次次生灾害:截至2008年5月24日12时,共记录到余震7904次,4级以上余震178次,5级以上27次,最大余震为2008年5月13日15时07分的6.1级地震。
还有的次生灾害包括,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高压输变线路引起的次生火灾及人员伤亡,家庭燃煤、气泄漏,山体滑坡等,其中最严重的次生灾害就是“堰塞湖”
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把红旗竖起在唐家山唐家山堰塞湖: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坝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千米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石板沟堰塞湖:汶川地震发生后,青川县青竹江石板沟一带形成蓄水1200多万立方米水的堰塞湖,威胁着下游数万人安危,其中蓄水超过800万立方米的石板沟堰塞湖被水利专家定为高危湖。
地震发生后第七天,武警水电第九支队率先派出85名官兵组成的抢险队伍向“灾区”挺近,他们的任务是要分头赶到山体滑坡的赵璧山抢通道路,同时往小盐井堰塞湖排险。漫水湾村小盐井堰塞湖四周环山,上游是大桥电站,“我们的爆破精确度要以毫秒为单位。”部队指挥官心理清楚,下游村子居民比较集中,一旦破堤后果难以设想。只用30分钟,险情排除,由于高强度徒步行军官兵们坐下短暂休息,奔向下一个险情!
武警水电部队,身背雷管炸药,徒步进山5月25日武警水电部队组织431名突击队员,身背雷管炸药,徒步翻山越岭,奔赴唐家山堰塞湖执行抢险任务。动员令下达,随后急行军2天徒步前往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每人平均携带30公斤装备和生活保障物资26日到达险情现场迅速投入工作。
这还是一只保障灾区人民物资畅通守护人民生命线的队伍,“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第一支抢通汶川至理县首条生命线的武警铁军就是武警水电部队。
地震发生两小时后,驻川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携带22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在武警水电三总队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开始从北向南抢修道路。沿途到处都是从山上滑落下来的障碍物,官兵们一边清理、一边前行,由于任务重时间紧驻川武警水电部队先后共派出620名官兵仅用3天,硬是抢通了一天“生命线”
接受120救治的申桂珍十五日17时35分,三十五岁的申桂珍经历了七十五小时劫难,终于脱离死神魔爪通过这条“生命线”送往医院救治。而社会各界的爱心洪流也通过这条生命线源源不断的送往灾区,给受灾人民更多的保障,给前线救援人员更多的专业设备医疗器械药品支援。
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胡主席,灾情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要求,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先后抢通了9条被誉为保命路、生命线的通往灾区的道路。累计完成震毁道路抢通235公里
大家都知道,汶川地震后最后一只撤离汶川的部队是第二炮兵某部,其实在整个抗震救灾第一线,每个最危险的险情现场也有这只默默无闻却又技术精湛的抢险工程部对的身影,为这支以不同方式战斗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线上的人民子弟兵点赞!
追忆512地震的说说。县城作遗址 博物馆在任家坪北川地震遗址其实地震遗址何止北川,只是在这里保留不建了512地震十年说说。
关于512地震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