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情说说
昨天晚上,闺蜜小芸给我打电话哭着说:“正在上初一的女儿有抑郁的倾向。”
孩子已经半个多月没有笑脸了,闺蜜一直以为是学习压力大,直到昨天老师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孩子在学校精神不振,还跟同学透露出“活着好累”的想法。
闺蜜这才慌了神,反思自己这几个月来,确实对孩子管束太严格了,经常责怪她学习不努力,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其实,闺蜜对孩子的这种付出,已经不仅仅是爱,而是一种“隐形暴力”。
什么是隐形暴力?
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书中是这样解释的:隐形暴力是利用责任感、罪恶感和恐惧感控制着你,让你在被控制的同时感到一种沉重。
这样的行为,看起来是“爱”,实则不然,它已经脱离了爱的本质,成为了“情感勒索”的方式。
01 每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情感勒索型”的家长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丁一,成绩优秀,顺利地拿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充满星光前程的人,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有多么无助。
丁一的梦想是学习地质专业,可是父母坚决要求他报金融专业,不喜欢金融的丁一,在大学里过得很不开心,他整夜整夜失眠,最后得了重度抑郁症。
在心理学中,将父母的这种强制行为也称之为“投射效应”,很多人在自己的早年生活中,体会到被情感勒索的无助和无能。这种感受在岁月中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不断强化,越发坚信自己没有获得梦想的能力,从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常用的“情感勒索”方式都有哪些呢?
1、一面说着“为你好”,一面却制约着孩子
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面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强硬的态度和手段,向孩子不断施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年幼的孩子还无法分辨情感的区别,在父母的压力下,往往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来迎合,以博取父母的开心。
这种心理也被称之为“反哺效应”:动物学家将一些动物长大后,把自己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但在父母和年幼孩子之间,这种强制性的“心理反哺”,却往往透支着孩子的幸福。
2、不断向孩子诉苦,以得到孩子的妥协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会告诉孩子家里穷,自己有多辛苦,目的是通过使对方内疚、自责来产生对自己的妥协,从而达到对孩子的影响和控制。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书中说:“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孩子想要的是来自父母积极的关心,并非是父母丢失自我的付出。”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付出感会让自己感到内疚,内疚而导致自己心理的恐慌,并失去安全感。
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却用错了方式,用绑架孩子的情感来填补自己内心爱的空洞,而孩子则步步退让,丢城弃甲,一再地改写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以求抱住彼此之间有限的连接,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价值,这样的方式不是爱,而是“情感勒索”。
02 被“情感勒索”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陷入寻爱而不得的迷雾
苏珊·福沃德说:“我们总是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因为我们根本伤害不了那些不爱我们的人,而我们总是甘愿被所爱的人伤害,那是因为我们爱他们。”
然而,这样的伤害,很可能会在人生的很长时间里,控制孩子的行为,侵蚀他们的感情,让孩子因缺爱而不断向外求索。
在电视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小凪就是这样的女孩,她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就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感,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讨好别人。
她在工作中害怕得罪人,同事拜托的任何事,她都有求必应,甚至不惜为同事背黑锅。下班后,也总时时关注社交网络,只要认识的人一发朋友圈,就立刻点赞、评论,维持彼此的关系。
可是,这样的迎合和讨好,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背地里,同事们在私底下嘲笑她是“免费的专用外包工人”。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和小凪一样,因为成长中的一些情绪记忆,令我们感到恐惧和自责,害怕跟别人发生冲突并渴望认同。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书中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不恰当,以爱的名义形成控制的事实,让孩子失去自由呼吸的空间,孩子便会感到害怕和空虚,并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寻找一些替代品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只有了解情感勒索的本质,才能彻底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苏珊·福沃德指出,发生在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勒索,大多会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父母要求,孩子抗拒;
第二步:父母施压,孩子感到压力;
第三步:父母威胁,孩子屈服。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表现出来的威胁和压力,有时可能是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也有可能是不厌其烦的说服。
这样的行为,就像空气一样侵袭孩子的人生,让你很难分辨哪些是真诚的关心,哪些是对自己情感的侵犯。
而孩子身在其中,很难从关系的迷雾中跳出来,以至于长大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以寻爱为原则,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己的本心。
03 尊重孩子独立的个体,才是正确爱的表达方式
那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步入“情感勒索”的陷阱呢?
苏珊·福沃德对此提出了SOS理论,S是停下来,O是冷静观察,S是制定策略跳出问题,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帮我们缓解与孩子的关系,也能教会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停止对孩子的抱怨或斥责,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与孩子一起直面问题。
闺蜜在听从我的建议后,开始平复情绪,她尝试着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心情不好,是因为学习的压力太大了,妈妈没有理解你,向你道歉,你能不能把真实的想法跟妈妈说说。”
听了妈妈的话,女儿一下子哭了,而后紧紧抱住了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
解开情感勒索的束缚,首先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接纳孩子的优缺点,在沟通中与孩子产生共情,才能有效打开孩子的心扉。
其次,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冷静观察事件的成因,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闺蜜的引导下,孩子告诉她,自己的压力并不是学习,而是害怕让妈妈失望,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而结果往往又达不到目标,内心对自己产生了焦虑情绪。
苏珊·福沃德说:“情感勒索的关系是双方合力形成,这里面有一个共生的关系,对孩子来说,为了保持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就可以牺牲自我,无形中被陷入情感的勒索而没有觉知。”
这个时候,跳出原有的思维看问题,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再次,教孩子学会用辩证眼光看问题,对于不喜欢的事敢于说“不”。
闺蜜最终明白,让孩子产生恐惧感的根源在于自己,她让孩子在一张纸上写下,想要对妈妈说“不”的事情,并让孩子大声念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轻轻点头,看到她的反应,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书中说:“父母应当努力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下生活。”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背着“付出感”负重前行,只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轻装简行。
我们最该对孩子持有的态度是,你能成为我的孩子,让我体验养育的苦与乐,本身就是一种恩赐和回报,无关其他。愿我们都能透彻了解“情感勒索”的本质,松开自己的双手,让孩子自由翱翔在梦想的天空。
你我共勉!
抑郁症患者实名回答。
抑郁症是纯生理疾病,不是心态好就不会得抑郁症。我见过心态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人患抑郁症自杀,也见过消极悲观极度自卑依然死皮赖脸(指生活方式,并无贬义)活着的抑郁哥。
看了那么多回答觉得几乎没有一个靠谱的。要么是没得过抑郁症的人靠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单方面的结论,要么是一些患者或者假装的患者在发泄情绪。
我作为一个深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并且一直在研究自己的病症,以此为依据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抑郁是一种情绪,人的情绪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当你遇到一些困境或者是令人绝望的事情的时候,例如破产啊失恋啊得绝症什么的,你的心情就会陷入低谷。重要的是:这个情绪会在生理上有影响!!!比如在你失恋痛哭的时候,可能你不一定会去关注,但是你的心率肯定是不平稳的,手脚也会发抖,胸腔会有酸痛感、窒息感,甚至肌肉也会有酸痛或者无力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明显区别于剧烈运动啊摔伤啊之类的感觉,可以说是情绪极端绝望的情况下特有的生理反应。而抑郁症就是这种情绪会失控,而且是伴随着生理反应一起出现的!!!你可能正在做一件很开心的事,突然间就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不一定会是剧痛),就像是你遇到了什么巨大的人生变故一样,可是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才是抑郁症!抑郁症在早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前兆就会发作的,这点我个人认为是区分抑郁和抑郁症最大的依据。因为抑郁基本都有明显的诱因,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些,但是抑郁症可以说没有明显的导火索,可以说在旁人眼里,他今天过的很不错啊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愚见是,抑郁症基本上是纯生理疾病,而抑郁是一种正常人在挫折中感到绝望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所以说什么多说说话啊,多交一些盆友啊,多出去走走啊,这种内心疗法,就像我电脑中病毒了你说喷点消毒水就好了一样。很多抑郁症自杀的患者身前都有很多朋友,性格也很开朗,大家都会觉得他不是一个内心抑郁的人,也没人会想到他有抑郁症,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不了解抑郁症,或者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抑郁症纯粹是生理疾病,有相当充分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心态平稳甚至乐观,有的人甚至刚发微博说自己已经看开了或者已经找到活下去的勇气之类的,但是生理却是他们无法控制的,生理一旦失控,心理即刻崩溃,行为自然也是无法掌控的。比病魔更可怕的是世人的无知,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无知的人还盲目的自大,自以为好像很了解一样。可想而知那些真正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的人生前是多么的绝望。
那些假装自己有抑郁症的人也是很讨厌的,把自己的过错和怨恨的情绪都推给一个他自己不了解的疾病,既是自私的表现,也让广大的人对这个疾病产生误解。
我觉得那些真正得过抑郁症还能大难不死的人,要么是身边有很爱自己的人陪伴,要么是自身意志力极度强悍。当他们靠自己一个人挺过来之后,必然是看透了这个世界了。
我依然会和病魔抗争下去,我相信我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它。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割线 4.24 要战胜病魔实在是需要超强的韧性和心里素质,你忍耐那股抑郁的“流”冲击你的全身的时候,不亚于忍耐巨大的痛苦,一定要在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我心中的信念就是对命运的叛逆和不甘,海明威说的好,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能打败他。虽然不知道海明威最后有没有战胜郁抑症,但是就算他倒下了,我也会秉承这样的精神,继续走下去!(未完待续)
2018.9.10更新:
鉴于有很多人请教我是如何自我治愈的以及如何减轻发病时的痛苦,详细的在评论区第十三个评论的回复里有写,这里再简单的概括一下。
因为本人并没有从医资格,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作答,希望有用,如果没用请及时就医。
首先是心悸、窒息感,我的方法是到开阔的空间,其次是深呼吸,散步,很简单对不对,也很有效,但是会花费很多时间,我病情严重的时候平均一天要散步两个小时,后来接触瑜伽和太极的时候状态已经好很多,但是我想这两种功法的呼吸方式应该都会很有效,比如瑜伽的月亮呼吸。
第二点是关于如何调整情绪,除了之前说过的哲学书历史书,我用的最快速生效的办法就是电影,抑郁情绪是很容易被恐惧掩盖的,至少在抑郁症还没到无法挽回的时候,看恐怖片会让你暂时从抑郁情绪中解脱出来,喜剧片也是同理,不过效用没有恐怖片来得猛,如果胆子小,恐怖片的副作用就是睡不着觉,不要适得其反。
第三点就是爱情确实是治愈抑郁症的良方,这个有很多人已经证实了。
第四点,是个人的理解,即抑郁症和植物性神经还有额前质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如果严重到一定的程度的抑郁症,因为神经系统损害过重,以人类目前的医学水平应该基本治疗不好。
第五点,药物治疗要谨慎,我已经遇到不止一个人说药物的副作用了,你吃的那些药你可以自己上网查一下,越有效果,见效越快的,对神经系统的干预就越大,而且神经科的处方药大多都有药物依赖。不过如果你已经很严重我觉得这点副作用比起保命也不算什么。
第五点,个人经验及考据,书法、瑜伽、游泳、太极对神经系统的调理以及对轻微损伤的修复有所帮助。
第六点,抑郁症发病会伴有记忆混乱,时间感知丧失,梦境和现实分不清的感觉,这个时候强烈建议写日记。如果你没有人能陪伴,就像我一样;也没有人能理解,就像我一样,那我也建议多写写日记,和自己聊聊天,谈谈心。
第七点,我得抑郁症后才领悟的一点,就是降低阀值,我自己简称“降阀”。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很发达,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填满自己的欲望,并且以此为人生的意义,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的欲望和能力不匹配了,而且这是很正常的,根据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在我们有生之年,人类社会都会是金字塔,所以节欲才能走向幸福和心灵的宁静。这也是情绪控制和人生规划的精髓,不要总拿世俗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抛开什么家世背景出生天赋不谈,那些生下来就自闭症(杠精自行百度啥叫自闭症)、身体高度残疾的人,他们靠努力有机会成为掌握社会百分之八十资源的那百分之二十的人吗?虽然这些例子是极端,但是放到普通人身上也是一样,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极限,不要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毒害精神的宁静。流过血泪,见识过世间万般,才真正知道知足常乐的含义。
————————————————————————
今天在看到网传的峨眉山跳崖女生的遗书(图侵删),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可以作为我对抑郁症分析的佐证,也希望有很多人能了解抑郁症,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更新一个当时磕的配方,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副作用的(只有谷维素据说会增肥和掉头发):谷维素加维B加刺五加(中成药冲剂)。
我觉得抑郁症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让我对社会、人性、人生有了全新的领悟。
现在我生活面临的挑战比那个时候更大了,外部环境也更恶劣了,但是我的心态非常好,和之前抑郁症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抑郁症和你遇到的挫折的大小不成比例关系,也不能说明一个人脆弱懦弱与否。
我想说的是,不要去苛责那些自杀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条件。在穿越时空不能实现之前,我们的命运都是早就写好的剧本,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当你有了足够的阅历你会知道 ,运气不是强者的谦词,也不是弱者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