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说说
顺产确实好。剖腹产太伤身了,而且不是剖过一次以后就还的剖
我来分别说一下吧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初中生,初二意味着以下几点:1、两极分化和成绩的定型期;2、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训练期;3、签约名校资本的积累时期;4、个人习惯和素质的养成期;5、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成型期。可以看到,无论从中考还是更长远的成长生涯来看,这个时期就是一个积累精华、历练本领和树立方向的关键阶段。因此,谁能牢牢的把握住初二,就是在提前把握未来的中考命运。初二上学期:两极分化初现端倪:学生水平初步拉开。对于初中三年有一句经典概括:"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可谓言简意赅,将初二年级的特点概括的非常到位。为什么一到初二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1、初二上学期数学中的平面几何难度加大: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形式多样、模型众多,辅助线的构造变化多端、技巧性强,致使学生感觉初二几何比初一难度阶越较大,而且比较繁杂和抽象,多数学生会在这个阶段开始对数学产生畏惧,兴趣开始减弱,是造成后续数学成绩下滑的始作俑者。2、一门全新学科的加入--物理:相比数学至少7年的学习,物理属于突然进入且没有基础,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开好头很重要,否则会丧失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物理的进入,在初二上学期对两极分化的"贡献"主要在于增加了课业负担,占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综合以上两点的共同作用,一般在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成绩出现明显下滑,从初一的梦幻中惊醒,跌入初二两极分化的现实当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防微杜渐,见微知著?1、把初二的压力缓冲在初一:初一是初中的黄金期,如果能利用好,对缓解初二的压力会很有帮助。建议,在初一的下学期开始,有计划的提前进行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先入个门熟悉基础,为初二做好衔接和铺垫。另外,英语方面也可以在初一制定长期的单词计划,放长线,把单词量任务分散到初一和暑假。2、暑假先行,初二领跑:物理一定要在暑假提前学习,因为在大家都站在基本同一起跑线时,一点点的提前付出,都会成为领跑的资本。3、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细节: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是训练一个人按规律做事和把握细节的过程,对于学生无论在平时听课学习,还是考试测验中都会大有帮助。另外,从长远上看,初二上能不能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会对学生能否在中考减少细节扣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二下学期:两极分化达到高峰,学生实力基本定型。如果把初中比喻成一个历时三年的马拉松,每一个学生都是长跑运动员的话,那么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同学们将进入这场长跑的"生理极限"阶段。初二下这个"生理极限"到底有多么痛苦,痛苦的根源又出自何处呢?究其根本,来源于各科难度已开始达到中考高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非常集中和明显。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1、数学将在初二上学期全等证明及辅助线构造的基础上,升级为四边形的几何证明与辅助线构造,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内容的加强,因为三角形结合四边形的几何综合证明问题,历年都是中考数学的核心难点,出题位置都集中在最后三道,难度自然达到高峰。2、物理的理论性内容开始大规模出现,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大加强,无论从题目篇幅还是所涉及规律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上,都会有质的飞跃,特别是到了初二下的后半段,已经开始大量训练在中考中难度较高的力学综合与电学综合题目,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二下开始丧失物理的学习兴趣,进入状态和成绩的持续低迷阶段。总之,初二下的学习直接关乎中考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真本事"是从初二下开始练成的,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是开始在初二下开始彻底分化完成的。一旦初二下的成绩确定了,那么基本可以认为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实力就此定型了。如何避免在初二下陷入手忙脚乱、痛苦不堪的境地?1、寒假很短暂,但是很关键:寒假要比暑假少1个月的时间,但是同样经过一个假期后,初二上和初二下所面临的形式截然不同。从初二上的结束到初二下的开始,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是在少的可怜。那么,这宝贵的时间就更应该珍惜,一旦到了春节,随后的时间基本就不可能在由学习的机会,所以必须在节前就安排好学习计划,提前预习刻不容缓,没有任何可以推卸的理由,否则今天的懈怠,就是明天的眼泪。2、紧跟学校脚步,时刻加强巩固:进入初二下之后,压力陡然而升,如果稍有一丝放松,就会很快被大部队甩在后面。因此,必须时刻保持紧迫感,利用好平时的每一点闲暇时间,抓紧训练和能力强化,而且一定要站在比学校学习内容还要高的水平上,才能确保在期中和期末的大考中取得佳绩。3、三省吾身,重视积累:在初二下这个阶段,再想只凭小聪明和突击式的复习方法来取得好成绩,是面临巨大风险且收效甚微的愚蠢做法。不大好每一级的基础,做好每一层的沉淀,检修每一处的漏洞,那么楼盖得越高,崩溃得可能性就越大,即使短时间内还能支撑,早晚也会垮塌。因此,建议学生开始准备错体本和难题本,随时记录自己的失误和薄弱环节,定期反思和加强巩固,才能把每一层楼盖踏实,最终才能完美封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整个初二年级中高度集中的学习压力,我们必须利用好宝贵假期,占据先机;必须抓紧平时空闲,巩固提高;必须重视每次考试,查漏补缺。学会自我管理学习不是为父母、为老师,学习是自己的事,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要有一个学习目标,自己现在的位置如何,有哪些优势,哪个地方可以再提高,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要如何改进,每天自己学习的效率如何,学习的状态如何,学习的效果如何等等,都是自我管理的范畴,都要心里有数,心有对策。自己辛辛苦苦整理的,亲爱的楼主.......^_^
初一大拜年,初二走亲戚,这是我们这里人们过年不变的“规矩”。
大年初二,最重要的亲戚就自然是“娘家”。 因此,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
据考证,这个风俗由来不仅是因为“出家的闺女也想娘”,要回家探亲,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更是因为,在过去,出嫁的妇女是“家庭主妇”,在婆家要操持家务,伺候公婆,还要应付妯娌、姑嫂、邻里各种关系,甚是辛苦,一天也休息不得。特别是操持全家的“过年”更是辛苦,因此规定初二回娘家,名为探亲,实则是让妇女休息休息。因此,在民间有“娘家不摸锅,摸锅死婆婆;娘家不着瓮(各家盛水的器具),着瓮死公公”的咒语。当然这些话纯属封建迷信,更无科学依据,无非是让回娘家的妇女不干活,休息休息而已。
初二回娘家,表达了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妇女的尊重,表达了人们希望每一个人过年都能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回娘家”有讲究,不是一个人回,要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大人、孩子都要穿新衣服,还必须携带一些礼品,甚至红包,并且必须在娘家吃午饭。
穿新衣、带礼品甚至红包,是向娘家人表明,婆家日子过得殷实,衣食无忧,让父母家人放心;带得礼品也有讲究,要有给父母的,这是表达孝心,也要有给侄儿侄女等小孩子的,这一方面是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得孩子们的欢心和热爱,让他们感觉到姑姑的“好处”,盼望着姑姑多回娘家。
必须在娘家吃饭,是表达对父母和娘家的一种依恋,无论婆家再好,还是娘家的饭好吃,还想着自己姓得是娘家的姓,表明自己永远是娘家人。
现在,我也是年过半百之人,多年的家乡过年经历,让我感觉到,在当代,初二“回娘家”习俗至少包含着这么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血浓于水,女儿回娘家是一种自然的亲情;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理所当然要一同去;孩子有着外祖父母的血液,自是要“认祖归宗”, 更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根在哪里?
第二,回娘家是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延伸。一个家庭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双方父母没有厚此薄彼。初一拜年,拜的都是男方的老人和父母,初二,理所当然,就该去拜女方父母。
第三,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出嫁的女儿并不是“泼出去的水”,父母对女儿的还是充满了无限的牵挂,夫妻(孩子)双双回娘家本身就是一种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幸福的表现,初二回娘家就是女儿向父母昭示自己生活的幸福,女婿向岳父母证明自己能照顾他们的的女儿,让父母对女儿的生活放心。
第四,我们这里有句俗话“外甥(女)是姥娘家的狗——宠物狗”,这表达了姥爷姥娘对外甥(女)的喜爱之情,老人见了孩子高兴,这是一种天伦之乐。
因此,初二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是一种对父母最大的孝敬,亲人相聚,畅叙亲情,是生活幸福和谐的一个标识!
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定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噢,记着,还要带着给父母、孩子钟爱的礼品!
相关链接:大年初一,一定要带着孩子拜大年—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