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的说说
落难的王子先是情感上很脆弱,多愁善感;后来变得坚强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他遭遇了厄运,经历了苦难的磨练,所以才会有这种变化。
秦琼落难,尚有黄骠马可卖!
水浒中的武松落难的一年时间在柴进家里吃喝拉撒睡,结果呢,武松并没有对柴进有感觉,反而产生了花无百日红的感慨,武松这句带着情绪说出的名言,其实也反应出他的心态,那就是被人施恩不好受,自然也就对柴进谈不上半点感恩了。
而武松对宋江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宋江在柴进府上和武松接触的时间并不多,他给予武松的关心和帮助,相对于柴进养了武松一年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但是武松对宋江可谓是感激不尽,在分别的时候,武松甚至跪在宋江面前,连磕了四个头,眼泪汪汪,舍不得这个大哥。
柴进和宋江同样是对武松有恩之人,但是武松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或许是因为柴进对人他不尊重,但是有人就会说,柴进养了武松一年,先不管柴进对武松的态度如何,武松都应该感恩啊,一年白吃白喝供你,这点可能连亲戚都无法做到啊,所以武松对柴进的态度是不应该的,是忘恩负义的,而宋江对于武松的帮助,无疑就是给了一点小小的帮助而已,结果武松就把他当成了恩人,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那么这件事情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
为什么柴进养了武松一年反而不如宋江给的十两银子呢?
其实,真正的核心原因有三个,却听政委我就施恩与人的学问给您娓娓道来:
第一个就是无论你多么有钱,无论你多么有善心,无论你给了别人多少帮助,你一定要在给予帮助的同时,要给对方足够尊重,尊重反映在你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还是让别人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的帮助。自尊心的满足前提是人格的平等。不要认为你给了他人帮助就行了,帮助的方式、方法、态度同样重要,简单粗暴的帮助虽然是同样是用了成本,但是对方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这么个问题,您看看怎么解决,假如你准备给你家境困难的哥哥家一万快钱帮助他,你怎么给?第一种方法:当着哥哥家人面给,甚至直接给哥哥的老婆孩子;第二种方法:单独私下给哥哥,不让其他人知道,名义上仍算施舍,第三种方法:有个项目(具体什么项目你可以自己想),你给哥哥投资或者入股或者购买他的产品。
其实咱们详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第一种方法给了,是不是哥哥在家人面前抬不起头,觉得弟弟有出息,哥哥在家里地位是不是没有面子啊!第二种方法给了,别人倒没说啥,哥哥自己心里是不是以后也会有负担啊!因为中国的世俗观念会让他觉得白拿弟弟钱心里是不安的。第三种方法同样给了,双方是平等的,轻松地,他是愉悦的,无负担的,也是最高明的施恩方式!
所以,施恩人人都会,施恩方式高明之人和简单粗暴的做法却有天壤之别的!本质上就看你是否把人格平等和尊重对方放在前头。
第二个就是,施恩、行善,原本发乎内心,源于真诚,是施者对弱势者的理解、同情、关爱、帮助与扶持。行善而不张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于受助者的一种尊重。施恩者有没有功利心,在做好事之前永远要考虑清楚,自己为何要做好事,自己图什么,如果是图回报,那么一定会让你失望,因为你的付出十有八九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有个故事,在同治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形势严峻,朝廷苦于征兵筹饷,财政非常困难。当时的两广总督毛鸿宾和广东巡抚郭嵩焘两人,向朝廷上表,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俸禄来补充军费,并且不要朝廷给他们任何奖赏。虽然捐款数额不是很多,但一片忠心可表。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大臣十分赞赏郭嵩焘等的行为,请旨给两人记功。
本来,官员捐俸与朝廷共渡难关,是一件好事。但这个时候,有个叫王浵的学政,也给朝廷捐俸,并表示希望将这件功劳,转记在自己子弟的名下,算是给自己家族子弟仕途上的一点帮助。
嵩焘知道后,非常眼红,觉得自己亏了,连忙又找毛鸿宾一起上奏,表示自己也要像王浵一样,让家族子弟来承受自己捐俸的功劳。
本来南方战事吃紧,广东更是重灾区之一。作为督抚广东的两名封疆大吏,不好好准备战事,反而在这样的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已然不妥。而郭嵩焘之前明明说好不要朝廷奖赏,现在又出尔反尔,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果然,恭亲王接到奏表后大怒,为郭嵩焘如此不识大体,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将两人劈头大骂一顿后,索性把之前捐的钱全部还给了他们,取消奖励,并革职留任。
所以,施加恩惠的人,对内不时时记在心里,对外不对人张扬,这样,即使付出极少,也可以收到极大的回报;帮助别人,如果老是计较自己的付出,老是想着要求别人回报,这样即使付出很多,也难以成就一点功德。
当慈善和名利挂起钩来,并且借助媒体频频造势,动辄前呼后应,大肆宣扬,慈善的背后难道不是“沽名钓誉”又是什么?
第三个就是,施恩帮助勿让被帮者成为习惯,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乞丐在一个人家门口乞讨,每天那个人每天都给乞丐十块钱,就这样,持续了两年。两年后的一天,那个人出门只给了五块钱,十天后,乞丐终于忍不住问:“你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只给五块啦?”男子说:“因为我结婚了啦。”乞丐顿时大怒,啪的一巴掌打过去:“他妈的,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别人危难时适量帮助,人家可能感恩戴德;如果倾囊施舍让其“上瘾”,一旦停止帮助,必遭其忌恨。让对方自立自强才是最大的帮助。
“输血”,比不上自己“造血”。行善的正确姿势是帮助,而不是施舍;
我们要选择性地帮助一些人,有些人是值得帮助的,但有些人则不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有这样的下场,绝大多数原因都是自己的狭隘和人性缺陷所造成的,你给他帮助,反而最后会惹祸上身。
当然,武松并非不懂感恩之人,只是因为柴进确实不太懂施恩的三个原则罢了。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共勉:我有恩于人不可念,人有恩于我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