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说说
汉藏通商的通道。从成都经康定到整个康巴地区,主要运输工具是马,主要经营商品是茶和盐,所以叫“茶马”至于“古道”是指它的年代久远。
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上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这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啼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引自《藏客》
成都自古繁华地,蜀中乃是天府国。今天这组照片,是1909年美国人张伯林在四川考察时所拍摄的。这是成都,青石板路,十分古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路。有人可能会笑了,
路有什么好说的?其实路实在太重要了。鲁迅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成了路的地方,就得修好。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农村80后,我看着现在入村水泥路,总想起小时候的土路,一到下雨,到处泥泞。
四川有两种路是很著名的。一者现在著名,那就是茶马古道。它是西南与中原地区及域外各国贸易的通道,兴起于唐宋时代,如今很多人喜欢去走一走,瞧一瞧,玩一玩。还有一种,则是当时极为出名的。
那就是川盐古道。一条条青石板路,以自贡为中心,辐射省内重要城市,更通往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自贡井盐,开采于东汉,所以,盐道比马道,修得更早。
这里游走着马帮、牛车,还有很多人肩担背扛,休息时,他们不方便坐下,只好拄根棍子在路边站一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载而下,磨穿了多少鞋底,也磨出了多少坑洼。有学者统计,抗战八年,
自贡的生产了180万吨井盐,远销华中、西南、西北地区,满足了全国三分之一人口食用所需。这些照片如今已有110年了,青石板路,只怕大半已被翻新无存了吧?
茶马古道的起源 ☆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 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 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 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 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 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 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 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 色落、贤岛、崩于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 滇藏线接近。 。
前几天演员高伟光从“快递小哥逆袭成男主角”的娱乐新闻刷屏。
但其实他的“快递小哥逆袭人生”比起另一位开挂的“快递小哥”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位“快递小哥”王炽,被称作 “弥勒钱王”,为当时的云南商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
1850年左右,他建立了自己的马帮,开始贩运货物,从此一路奋斗成为全国首富,甚至被《泰晤士报》评为当时的全球第四首富。
王炽彪悍人生开端的“马帮”物流,正是在云贵高原最早的“快递公司”。
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开始,马帮便从西南地区贩运货物,尤其是茶叶,到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千年的历史中,茶马古道上留下的不止马蹄印记,更有爬雪山、过草地、穿峡谷、趟河流后的传奇故事。
一、生死擦肩茶饭事有一句广告语: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但对于穿梭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来说,沿途的风景再美,也没有赏玩的心情。他们每一次的出发,所祈求的不过是平安归来。
这一切皆因茶马古道的凶险。
正如一句诗词所说“生死擦肩茶饭事”, 茶马古道的路途凶险不亚于攀登蜀道的艰难。
马帮们要常常经过不少“悬崖上的峭壁”,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则是滔滔江水。虽然风景很美,但毫无护栏保护的山路,完全没有安全可言。
在这样的路段上行走,“一个跳蚤就能毁掉一个商队”。
如果商队里有一匹马忍受不住瘙痒或者蚊虫叮咬而受惊,引发的是整个马群的骚乱。
一不小心整个商队都可能掉入旁边的深渊里。
除了翻越四五千米多高的山峰,马帮们还要趟过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而这其中最为艰险的却是怒江。
因为怒江上没有桥,商队只好依靠“遛索”过去。
遛索连接山谷两侧,通常一头高,一头低,这样人、货物、牲畜等便能顺势滑到对岸去。
看起来富有冒险挑战精神的“空中飞人”却不是那么好做。
悬在空中的绳索有可能突然断裂,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危险,一旦落入波涛汹涌的怒江中,往往人财两失。
在艰难的跋涉中,马帮还要一路打“怪”:从野猪、毒蛇、狼群等野兽,到杀人越货的土匪,都是沿途必打的“怪”。
“行船走马三分命”,野外生存的艰险、凶悍的土匪,让无数跑帮的人倒在了茶马古道上。在一些艰险路段,长年累月的尸骨甚至堆积如山。“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尽管一路风霜刀剑,但不论马帮还是背夫,仍然勇敢而坚强地穿梭在茶马古道上。这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茶马古道,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繁盛不衰的前进之路。
二、壮心上下勇求索道路的凶险,在生存的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为了平安归来,马帮人发挥出了无穷的智慧,来抵抗沿途的凶险。
马帮行走江湖有三宝:
筷子、猴子、马锅头。正所谓“探毒银筷一根”。在沿途的古道上,总有些土匪或者心怀险恶之人,在水源里下毒。马帮便在每次饮水前先用银质筷子试毒。
“猴子随着马帮走”的习俗,据说来源于齐天大圣,皆因为他曾在天庭担任过“弼马温”一职。
猴子栖身在马身上,取意“避马瘟”,可以帮助马群躲避瘟疫。正因如此,机灵敏捷的猴子在放哨后,成为了马帮的“护身符”。
而马帮生存的最大哲学,则在“马锅头”身上。
马锅头顾名思义背着锅的马夫头,他要负责整个马帮的生活。在几千里的行路中,还要保障队伍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团队的凝聚力多来源于公平,而在马帮的行路中,“吃多还是吃少”的问题就是最大的公平问题。
每次开饭,马锅头必是第一个盛饭的,添饭时平平地称添最上面一层,忌讳挖一深洞。添完饭,勺子要平放,切忌翻过来。
马锅头还要负责为所有人分配食物。既要保证“多劳多得,”也要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饭。
在长长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不论是为了求平安的各种辟邪风俗,还是为了让队伍稳定的严密规则,无一不是为了生存。
这些有着民族、地区特色的马帮文化,正是勤劳智慧的茶马精神。
三、背茶弓腰作男儿在四川一些地势险要的地方,骡马无法通过,只好人力驮起了货物,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背夫。
一步一步用脚丈量茶马古道的,不止男人还有女人。
为了生计,一些女人用茶包遮住了头部,挽起裤脚,露出粗壮的小腿,背起一二百斤的货物,和男人们一起踏上了背茶的旅程。
但在承担起生活重担的背后,失去的却是作为女人的基本尊严。
露天的野外,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在几个人的合力帮助下才能卸下背包。
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女背夫们只能依靠背包下的拐杖站着休息;遇到了尿急的时候,便只能如男人一般站着尿尿。
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出去跑马挣钱,留在家里的女人则要承担所有的劳动。
从辛苦的田间种地,到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
这些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审美风格——女性以黑胖为美,唯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独自支撑一个家庭。
因为跑马的风险,加上愚昧贫穷的生活状态,当时很多马帮里还保留着“共妻”的风俗:
兄弟两人娶同一个人女子,哥哥在外打拼,弟弟照顾家庭,妻子又是嫂子。尽管这样的女子被尊称为“姐姐”,却依然改变不了这种扭曲婚姻背后的道德沦丧。
这些把自己当做男儿身,在风餐露宿中走过栈道、笮桥,顶着被土匪欺辱、袭击的女子们,有着比男儿更坚硬的信念。
千百年来,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在茶马古道上前行的人们,不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他们勇往无前、不畏艰险,这也是茶马古道的精神。
四、铃响千年歌盛世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沟通着,云南、四川、西藏三地,最远到达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地区,成为我国与南亚、西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从西双版纳出发的滇藏茶马古道,把普洱茶带给了世人;而由四川雅安出发的川藏茶马古道,则成就了雅安边茶。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背夫们共同走出了这条地球上“最惊心动魄的路”。
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勤劳、智慧开辟了西南边陲的贸易通道,更成就了西南多民族的融合,以及多地文化的交流。
如今的茶马古道已然被公路、铁路,甚至空运取代了。曾经热闹的古道渐渐变得荒芜起来。
那些曾为了一口饭而奔波劳碌在孤岛上的背夫、马帮们,一定想不到他们曾经用血汗铸就的古道,变成了如今的历史文化古迹或者旅游风景区。
茶马古道的渐渐消失,是我国西南经济的腾飞,更是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茶马古道承载的经济意义也许会渐渐消散,但那悠悠驼铃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却从未消散。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也许茶马古道我们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茶马古道精神却永远没有彼岸。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回答:
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
如何看待对郑和下西洋的争议评价?
楼兰古国神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