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浪子说说
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多种多样,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是日久生情,还有的是情投意合。但是炽烈的激情过后仍然能相伴一生携手共进,仅仅靠激情是万万不能够长久的。只有两个人愿意为对方付出,愿意为对方牺牲,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才能够长久的走下去。
许多人认为爱情应该是纯洁的,神圣的,不掺杂一丝污秽的。可是为何鸿燊一段充满了算计,充满了权色交易的婚姻却也能成为一段佳话?为何生性风流的他在这段婚姻后便一改浪子形象?为何出身贫寒的她却能嫁入豪门而不被嫌弃?
1986年的澳门,何鸿燊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商界巨子、时代枭雄,无数的光环笼罩在他的头上,此时的他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澳门赌王了。梁安琪只不过是一个从内地逃难而来,只为有一口饱饭吃,藉藉无名的弱女子罢了。但日后两人都没想到,看似完全平行的两个人,会因为一场派对舞会而发生交集,改变二人一生的命运。
众所周知,赌王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便是跳舞。但当时在舞伴的挑选上,赌王却犯了难。他的二太,也是他的专属舞伴蓝琼英早已长居加拿大,而刚刚迎娶的三太又是个对跳舞一窍不通的医护人员。
所以每次参加派对跳舞,何鸿燊都需要自己重新物色新的舞伴,毕竟好的舞伴会让两个人都享受到舞蹈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挥动身体。一天,何鸿燊的目光深深被一位从未见过的女子吸引,她动作轻盈高贵,仪态大方,跳起舞来也十分流畅,惹人注目。
赌王二话不说上前邀请这位美丽的小姐共舞一曲。换作其他女士,也许会立刻羞涩不已,面颊绯红,但是沉稳灵境的梁安琪却欣然接受,没有表现出任何鸿燊窘迫的地方。原来她本来就是在妇女会教跳舞,身边接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阔太和夫人。
早已对如何鸿燊与上流社会打交道了然于胸。于是二人便翩翩起舞。也许是梁安琪的容貌吸引了何鸿燊,也许是梁安琪的舞蹈无懈可击,又或许这是二人命中注定,两人一舞订情。
随即,赌王对外宣布,梁安琪是自己的新舞伴。从此赌王出席派对,身边总要带上梁安琪。
说是舞伴,但是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对二人的关系心知肚明。但是真相令人大跌眼镜。梁安琪确实辞去了舞蹈老师的教学工作,但是她却没有从此成为一个金丝雀,而是在赌王的财务办公室现身,而这,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原来是梁安琪的身世身世打动了何鸿燊,这个内地女孩的坚强深深打动了何鸿燊。何鸿燊便安排她在自己的赌场工作,为了生计的梁安琪欣然应允,第二天便走马上任。虽然只是轻而易举的开箱工作,梁安琪也每天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两个人一起出席派对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生性风流的赌王在遇见梁安琪以后一反常态,几乎不去其他任何鸿燊地方,一有空就往梁安琪的住处跑。要么约梁安琪出去跳舞,要么就是两人谈天说地。可是梁安琪一直都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不是寄生虫,而是赌王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
何鸿燊经常说起自己起家的经历,每当他回忆往昔,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的时候,梁安琪都一脸崇拜的望着他。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崇拜,何鸿燊也不例外。终于,何鸿燊向梁安琪求婚了,许下了“你是我生命中最后的女人”的承诺。
虽然赌王生性风流浪荡,但是梁安琪还是相信了他的承诺,毕竟男人的承诺不会轻易作出,一旦承诺就要坚持。而随后的故事,也证明了赌王确实称得上真男人。
梁安琪最终嫁给了何鸿燊,还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成为了何鸿燊的四太太。赌王希望梁安琪只需要安心抚养孩子,去喝喝茶打打牌,过上一般人心中向往的阔太生活。可是梁安琪却拒绝了,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希望自己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为何鸿燊排忧解难。
情深意切的梁安琪打动了何鸿燊,他便让梁安琪去取回股份。
取回股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砸钱就能完成的任务,利益的分歧不是说说就能化解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中,四太利用自己过人的交际技巧,顶着冷嘲热讽,化解了许多刁难后,成功取回了股权。
顺利完成任务的梁安琪让何鸿燊十分欣喜,便决定让她去担任香港保良局担任主席。但是主席说起来风光,但是募捐又有几个不受冷眼的呢?还好梁安琪有一身与上流社会打交道的本领,左右逢源的他目募集了接近六亿善款,远超以往。从此,再也没人胆敢小瞧这位深化绝技的女人。
生意场上哪有什么一帆风顺,更何鸿燊况是来自内部的打击。何鸿燊的妹妹突然跑出来宣扬自己与堂兄偷情,还被要挟不断削减自己的股份。这对刚刚准备上市的博彩集团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一时间,赌王体会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无数人落井下石,股东也纷纷撤资,这对赌王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而即便如此,梁安琪也在何鸿燊的身边不离不弃。她发动自己的关系网,为了能够让博彩集团重新上市,她每天东奔西走,参与酒局。可哪有那么多重情重义之人,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赌王能够东山再起。无尽的奚落与嘲讽差点击破了梁安琪强大的内心,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她义无反顾。
没有梁安琪这次的义无反顾,也没有日后澳博集团的辉煌传奇,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赌王看在眼里。
婚姻的缔结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梁安琪一样为何鸿燊排忧解难,但结为夫妇的一对,能够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这不就是婚姻的意义所在吗。
文/映真
悲情球队一:40年代的都灵队。 这是意大利最古老的一支球队,40年代是它的鼎盛时期,当时这支超级军团横扫亚平宁半岛无一敌手,连坐了四年冠军王座,堪称一览众山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9年5月4日,意大利足球史上最悲惨的一幕降临到都灵头上。 当时,眼看就要实现联赛五连冠,拥有九名意大利国家队球员的都灵队,在一次空难中全部丧生,致使都灵队元气大伤四十年未得以恢复,直至今日,仍无法再现当年之辉煌 悲情球队二:50年代末的曼联队。 这是英格兰最富传奇色彩的球队,50年代末期,以一群青年球员为主的曼联队日见成熟,开始走向欧洲。 1958年2月6日,刚刚在欧洲冠军杯八强战中淘汰南斯拉夫红星队而进入半决赛的曼联队在归国途中,因飞机失事,导致23人丧生,其中包括当时英格兰队的头号球星邓肯。爱德华兹。这场空难,使曼联队夺取欧洲冠军的时间延迟了十年。 悲情球队三:9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队。 南斯拉夫是东欧的传统强队,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辉煌的篇章,但90年代初的那支南斯拉夫队,却实在令人同情。在1990年世界杯八强赛上,他们在缺少一人的情况下,将后来的亚军阿根廷队打的只有招架之功,可惜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败北。当时的阵容堪称豪华,拥有号称“三朝元老”的苏希奇;有“东半球马拉多纳”之称的斯托伊科维奇;有红星队的“三个火枪手”普罗辛内茨基、萨维切维奇、潘采夫以及武约维奇、尤戈维奇等明星,而后来大名鼎鼎的苏克、博克希奇等人当时都只能当替补,得不到上场机会。 两年后,在1992年欧洲杯预赛中,南斯拉夫队一帆风顺地获得了小组第一,进入欧洲杯八强赛,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南斯拉夫被禁止参赛,替代他们参加比赛的丹麦队倒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荣获冠军,谱写了新的童话。那以后,南斯拉夫分成了几个国家,一代英雄们也是天各一方,也许只有球迷们还记得他们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悲情球队四:80——90年代的苏联队。 苏联队一直是以黑马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足坛,但是这种情况到80年代初有所改变。1982年世界杯时,苏联队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他们仅仅是因为净胜球少于波兰而未能进入四强。到了1986年世界杯前,苏联队被认为是夺标的大热门之一,不仅拥有金球奖获得者布洛辛、还有被叫做“雅辛接班人”的著名门将达萨耶夫,以及别拉诺夫、阿雷尼科夫、扎瓦罗夫、普罗塔索夫、契瓦泽等一大批当红球星。 他们在小组赛中大胜东欧老牌强队匈牙利(6:0)一役堪称经典,在与普拉蒂尼为首的法国队的比赛中也差点让对方遭受“滑铁庐”(1:1)。以第一的身份进入十六强,可是在对比利时的复赛中,由于裁判的误判(比利时两个进球都是越位),3:4不敌对手,当时被认为爆出了不小的冷门(比利时后来获得第四名)。 1988年欧洲杯,苏联队先后战胜了荷兰(1:0)、英格兰(3:1)、意大利(2:1),杀进决赛,最后获得亚军。但90年代初,同样由于政治原因,苏联解体,一下子变成了十几个国家,实力和心态都大受影响。在1992年欧洲杯上,随着他们(当时叫独联体队)0:3完败给苏格兰,一个颇具实力,正在上升的球队就此消失了。 更让人遗憾的是,如果苏联不解体,过一两年,他们又会拥有一名超级射手——舍甫琴科,这将是一支多么可怕的球队啊。 悲情球队五:50年代初的匈牙利队。 50年代初是匈牙利足球的鼎盛时期,由普士卡士、科启士、博日克、格罗希奇等世界一流球员组成的匈牙利队以精巧的技术和崭新的打法震动了国际足坛,引导了足球史上的一次革命。 这支球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攻击力极为强大,简直可说是无坚不摧。1953年,面对旧日的霸主英格兰队,他们毫不客气地以6:3大获全胜,这是英格兰队第一次在主场失利。一年后,面对来到客场准备复仇的英国人,匈牙利的小伙子们更是以7:1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在1954年世界杯上,他们同样所向披靡,小组赛9:0胜韩国、8:3胜西德,随后的淘汰赛中又以4:2分别战胜了上届的冠亚军乌拉圭和巴西队(这两场比赛普士卡士都因伤未上场),最后的决赛对手是手下败将西德队,当他们以2:0领先时,匈牙利人认为大局已定,放松了节奏,结果被顽强的德国人连扳三球,轻敌(小组赛曾大胜对手,决赛又领先),伤病(普士卡士带伤上阵),运气不佳(门柱和横梁三次阻挡了他们的进球,一个进球被误判)使他们只能接受“无冕之王”的称号,这是他们四年中唯一的败绩,可却是最关键的一战。 虽然只拿到亚军,但普士卡士和科启士以及格罗希奇分别被评为世界杯的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以及最佳门将。更为悲惨的是,上天不给他们报仇的机会,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普士卡士、科启士等球员都流落到了西方,尽管他们在皇马、巴萨开创了第二次辉煌,可是再也没有找到为国效力的机会。 悲情球队六:70年代的荷兰队。 在70年代前,荷兰在欧洲只是个水平一般的国家,但是谁能想得到,足球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就从这里开始。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打法,令人耳目一新。场上的队员除门将外,全部参加进攻,也全部投入防守,因此在保持强大攻击力的同时,防守也更加巩固。 荷兰队采用这种打法,在世界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4年,不但战胜了东欧的保加利亚(4:2)、东德(2:0),而且南美三雄乌拉圭(2:0)、阿根廷(4:0)、巴西(2:0)也都败在荷兰人的脚下。1978年,他们又先后战胜了伊朗(3:0)、意大利(2:1)、奥地利(5:1)等队;那时的荷兰队,实在锐不可挡。 不幸的是,两次世界杯的决赛,荷兰人都功亏一篑,两次都是在占据场上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东道主。但不管怎样,克鲁伊夫、伦森布林克、克洛尔、内斯肯斯以及阿里汉等人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悲情球队七:80年代的巴西队。 从90年代开始,巴西国家队在1994、1998、2002三届世界杯上获得两次冠军,一次亚军,但在球迷们眼里,近20年来,只有80年代初的那支球队才是最好的。 这支球队,尤其是它的中场组合,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等大师们把艺术足球发挥到了极致,水银泻地般的进攻,令人眼花缭乱的传球,看他们踢球才真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在他们参加的两届世界杯上,布洛辛、达萨耶夫率领的苏联队(2:1);达格利什、斯特拉坎领衔的苏格兰队(4:1);博涅克为首的波兰队(4:0);布特拉格诺领军的西班牙队(2:1);甚至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带队的阿根廷队(3:1)都成了他们脚下的败将。 即便是他们失利的场次,也无一不是世界杯上的经典佳作。1982年,他们小看了意大利队(意队小组赛打的一塌糊涂),在只要打平就可以进入四强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进攻,结果遭到罗西的偷袭而失利。1986年,他们在与拥有铁三角的法国队交手时,双方演绎出了世界杯历史上艺术足球最高境界的对抗,最后在点球大战中饮恨(公正地说,在这场比赛中巴西人占有优势)。 两届世界杯虽然只输了一场(90分钟),但却两次都只能名列第五,是这支巴西队最大的悲情所在。 悲情球队八:80年代的英格兰队。 这个时期的英格兰队先后拥有希尔顿、罗布森、威尔金斯、布彻、莱因克尔、瓦德尔、巴恩斯、加斯科因等超级球星,实力相当强劲。 前后参加了1982、1986、1990年三届世界杯,但成绩不令人满意(两次第六,一次第四)。1982年,他们战胜了拥有铁三角的法国队、来自东欧的捷克队以及亚洲的科威特队,战平了鲁梅尼格领衔的西德队(后来的亚军)和东道主西班牙队,保持不败,可是由于赛制的原因未能进入四强。 1986年,英格兰先后赢了上届季军波兰队、南美的巴拉圭队,在1/4决赛上1:2负于后来的冠军阿根廷队,但如果不是马拉多纳的那个手球,最后谁胜谁负还真是不好说。1990年他们更是不走运,当他们先后战胜比利时、喀麦隆队杀入四强后,却在半决赛的点球决战中输给了后来的冠军西德队。 应该说,英格兰人三次都有机会,倒霉的是他们三次都没能更进一步。 悲情球队九:90年代的荷兰队。 自从70年代荷兰崛起以来,荷兰队从来都不缺乏球星,90年代更是这样。克鲁伊维特、戴维斯、德波尔、斯塔姆、奥维马斯、博格坎普再加上三剑客,怎么看都是豪华无比。 但是在90年代短短的十年间,荷兰人在世界大赛中多次打入四强、八强,但却一次也没有打进决赛。1992年欧洲杯败给丹麦,1996年欧洲杯负于法国,1998年世界杯惜败巴西,2000年欧洲杯输给意大利,四次都是点球失利,实在是太不走运了。 第四类:实力不足型,这类球队很多,个人认为苏格兰队是其中的代表。 悲情球队十:70——80年代的苏格兰队。 苏格兰队在整个70——80年代连续五次(1974、1978、1982、1986、1990)获得了世界杯参赛权,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连续参加五次世界杯的其他球队要么是卫冕冠军,要么是东道主),但是在这五届世界杯上苏格兰却从来没有进入过第二轮。 其实,这五次他们都有机会出线,但总是在对小组中最弱的球队比赛时没打好。请看,1974年,他们是世界杯上唯一保持不败的球队,但由于净胜球(对扎伊尔仅以2:0胜)比南斯拉夫和巴西少而未能晋级;1978年,他们能打败后来的亚军荷兰队,却被亚洲的伊朗队逼和;1982年,在3:0领先新西兰队时放松了,结果被对方扳回两球,也就是这两个失球使他们再次因为净胜球少而排在苏联队之后未能出线;1986年他们掉进了死亡之组,但在最后一场只要战平乌拉圭就可进入第二轮的情况下,狂攻了85分钟(开赛5分钟对方就被罚下一人)未能破门而再度饮恨;1990年,他们能战胜拥有布罗林等大腕的瑞典队,可是却输给了弱小的哥斯达黎加队。 细究起来,遇强不弱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中后场球员(前卫达格利什是欧洲银球奖的获得者;斯特拉坎是80年代欧洲最佳左边锋之一;后卫尼尔和索内斯是当时欧洲最强的俱乐部利物浦的两任队长)。而几次遇弱不强则是缺乏优秀的前锋。可以说,苏格兰自从丹尼斯。劳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世界级的超一流前锋。 锋线上实力不足正是这支苏格兰队不能获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也许,他们应该和不列颠岛上的其他球队组合一下,比如从当时的威尔士队借来著名的射手拉什或是马克。休斯)。 除以上十支球队外,还有一支球队特别值得一说:它是东方的泱泱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球迷,但是它苦苦冲击世界杯近20年,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延续到了新世纪,它才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杯的参赛资格,可是三场比赛,一球未进,净负九球,着实令人汗颜。相当多的该国球迷,在屡次失望后竟产生了绝望心理,在一些重大比赛前往往盼着它输球。悲情悲到了这个份上,居然有了一丝喜剧的色彩。 。
悲情球队一:40年代的都灵队。 这是意大利最古老的一支球队,40年代是它的鼎盛时期,当时这支超级军团横扫亚平宁半岛无一敌手,连坐了四年冠军王座,堪称一览众山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9年5月4日,意大利足球史上最悲惨的一幕降临到都灵头上。 当时,眼看就要实现联赛五连冠,拥有九名意大利国家队球员的都灵队,在一次空难中全部丧生,致使都灵队元气大伤四十年未得以恢复,直至今日,仍无法再现当年之辉煌 悲情球队二:50年代末的曼联队。 这是英格兰最富传奇色彩的球队,50年代末期,以一群青年球员为主的曼联队日见成熟,开始走向欧洲。 1958年2月6日,刚刚在欧洲冠军杯八强战中淘汰南斯拉夫红星队而进入半决赛的曼联队在归国途中,因飞机失事,导致23人丧生,其中包括当时英格兰队的头号球星邓肯。爱德华兹。这场空难,使曼联队夺取欧洲冠军的时间延迟了十年。 悲情球队三:9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队。 南斯拉夫是东欧的传统强队,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辉煌的篇章,但90年代初的那支南斯拉夫队,却实在令人同情。在1990年世界杯八强赛上,他们在缺少一人的情况下,将后来的亚军阿根廷队打的只有招架之功,可惜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败北。当时的阵容堪称豪华,拥有号称“三朝元老”的苏希奇;有“东半球马拉多纳”之称的斯托伊科维奇;有红星队的“三个火枪手”普罗辛内茨基、萨维切维奇、潘采夫以及武约维奇、尤戈维奇等明星,而后来大名鼎鼎的苏克、博克希奇等人当时都只能当替补,得不到上场机会。 两年后,在1992年欧洲杯预赛中,南斯拉夫队一帆风顺地获得了小组第一,进入欧洲杯八强赛,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南斯拉夫被禁止参赛,替代他们参加比赛的丹麦队倒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荣获冠军,谱写了新的童话。那以后,南斯拉夫分成了几个国家,一代英雄们也是天各一方,也许只有球迷们还记得他们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悲情球队四:80——90年代的苏联队。 苏联队一直是以黑马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足坛,但是这种情况到80年代初有所改变。1982年世界杯时,苏联队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他们仅仅是因为净胜球少于波兰而未能进入四强。到了1986年世界杯前,苏联队被认为是夺标的大热门之一,不仅拥有金球奖获得者布洛辛、还有被叫做“雅辛接班人”的著名门将达萨耶夫,以及别拉诺夫、阿雷尼科夫、扎瓦罗夫、普罗塔索夫、契瓦泽等一大批当红球星。 他们在小组赛中大胜东欧老牌强队匈牙利(6:0)一役堪称经典,在与普拉蒂尼为首的法国队的比赛中也差点让对方遭受“滑铁庐”(1:1)。以第一的身份进入十六强,可是在对比利时的复赛中,由于裁判的误判(比利时两个进球都是越位),3:4不敌对手,当时被认为爆出了不小的冷门(比利时后来获得第四名)。 1988年欧洲杯,苏联队先后战胜了荷兰(1:0)、英格兰(3:1)、意大利(2:1),杀进决赛,最后获得亚军。但90年代初,同样由于政治原因,苏联解体,一下子变成了十几个国家,实力和心态都大受影响。在1992年欧洲杯上,随着他们(当时叫独联体队)0:3完败给苏格兰,一个颇具实力,正在上升的球队就此消失了。 更让人遗憾的是,如果苏联不解体,过一两年,他们又会拥有一名超级射手——舍甫琴科,这将是一支多么可怕的球队啊。 悲情球队五:50年代初的匈牙利队。 50年代初是匈牙利足球的鼎盛时期,由普士卡士、科启士、博日克、格罗希奇等世界一流球员组成的匈牙利队以精巧的技术和崭新的打法震动了国际足坛,引导了足球史上的一次革命。 这支球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攻击力极为强大,简直可说是无坚不摧。1953年,面对旧日的霸主英格兰队,他们毫不客气地以6:3大获全胜,这是英格兰队第一次在主场失利。一年后,面对来到客场准备复仇的英国人,匈牙利的小伙子们更是以7:1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在1954年世界杯上,他们同样所向披靡,小组赛9:0胜韩国、8:3胜西德,随后的淘汰赛中又以4:2分别战胜了上届的冠亚军乌拉圭和巴西队(这两场比赛普士卡士都因伤未上场),最后的决赛对手是手下败将西德队,当他们以2:0领先时,匈牙利人认为大局已定,放松了节奏,结果被顽强的德国人连扳三球,轻敌(小组赛曾大胜对手,决赛又领先),伤病(普士卡士带伤上阵),运气不佳(门柱和横梁三次阻挡了他们的进球,一个进球被误判)使他们只能接受“无冕之王”的称号,这是他们四年中唯一的败绩,可却是最关键的一战。 虽然只拿到亚军,但普士卡士和科启士以及格罗希奇分别被评为世界杯的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以及最佳门将。更为悲惨的是,上天不给他们报仇的机会,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普士卡士、科启士等球员都流落到了西方,尽管他们在皇马、巴萨开创了第二次辉煌,可是再也没有找到为国效力的机会。 悲情球队六:70年代的荷兰队。 在70年代前,荷兰在欧洲只是个水平一般的国家,但是谁能想得到,足球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就从这里开始。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打法,令人耳目一新。场上的队员除门将外,全部参加进攻,也全部投入防守,因此在保持强大攻击力的同时,防守也更加巩固。 荷兰队采用这种打法,在世界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4年,不但战胜了东欧的保加利亚(4:2)、东德(2:0),而且南美三雄乌拉圭(2:0)、阿根廷(4:0)、巴西(2:0)也都败在荷兰人的脚下。1978年,他们又先后战胜了伊朗(3:0)、意大利(2:1)、奥地利(5:1)等队;那时的荷兰队,实在锐不可挡。 不幸的是,两次世界杯的决赛,荷兰人都功亏一篑,两次都是在占据场上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东道主。但不管怎样,克鲁伊夫、伦森布林克、克洛尔、内斯肯斯以及阿里汉等人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悲情球队七:80年代的巴西队。 从90年代开始,巴西国家队在1994、1998、2002三届世界杯上获得两次冠军,一次亚军,但在球迷们眼里,近20年来,只有80年代初的那支球队才是最好的。 这支球队,尤其是它的中场组合,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等大师们把艺术足球发挥到了极致,水银泻地般的进攻,令人眼花缭乱的传球,看他们踢球才真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在他们参加的两届世界杯上,布洛辛、达萨耶夫率领的苏联队(2:1);达格利什、斯特拉坎领衔的苏格兰队(4:1);博涅克为首的波兰队(4:0);布特拉格诺领军的西班牙队(2:1);甚至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带队的阿根廷队(3:1)都成了他们脚下的败将。 即便是他们失利的场次,也无一不是世界杯上的经典佳作。1982年,他们小看了意大利队(意队小组赛打的一塌糊涂),在只要打平就可以进入四强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进攻,结果遭到罗西的偷袭而失利。1986年,他们在与拥有铁三角的法国队交手时,双方演绎出了世界杯历史上艺术足球最高境界的对抗,最后在点球大战中饮恨(公正地说,在这场比赛中巴西人占有优势)。 两届世界杯虽然只输了一场(90分钟),但却两次都只能名列第五,是这支巴西队最大的悲情所在。 悲情球队八:80年代的英格兰队。 这个时期的英格兰队先后拥有希尔顿、罗布森、威尔金斯、布彻、莱因克尔、瓦德尔、巴恩斯、加斯科因等超级球星,实力相当强劲。 前后参加了1982、1986、1990年三届世界杯,但成绩不令人满意(两次第六,一次第四)。1982年,他们战胜了拥有铁三角的法国队、来自东欧的捷克队以及亚洲的科威特队,战平了鲁梅尼格领衔的西德队(后来的亚军)和东道主西班牙队,保持不败,可是由于赛制的原因未能进入四强。 1986年,英格兰先后赢了上届季军波兰队、南美的巴拉圭队,在1/4决赛上1:2负于后来的冠军阿根廷队,但如果不是马拉多纳的那个手球,最后谁胜谁负还真是不好说。1990年他们更是不走运,当他们先后战胜比利时、喀麦隆队杀入四强后,却在半决赛的点球决战中输给了后来的冠军西德队。 应该说,英格兰人三次都有机会,倒霉的是他们三次都没能更进一步。 悲情球队九:90年代的荷兰队。 自从70年代荷兰崛起以来,荷兰队从来都不缺乏球星,90年代更是这样。克鲁伊维特、戴维斯、德波尔、斯塔姆、奥维马斯、博格坎普再加上三剑客,怎么看都是豪华无比。 但是在90年代短短的十年间,荷兰人在世界大赛中多次打入四强、八强,但却一次也没有打进决赛。1992年欧洲杯败给丹麦,1996年欧洲杯负于法国,1998年世界杯惜败巴西,2000年欧洲杯输给意大利,四次都是点球失利,实在是太不走运了。 第四类:实力不足型,这类球队很多,个人认为苏格兰队是其中的代表。 悲情球队十:70——80年代的苏格兰队。 苏格兰队在整个70——80年代连续五次(1974、1978、1982、1986、1990)获得了世界杯参赛权,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连续参加五次世界杯的其他球队要么是卫冕冠军,要么是东道主),但是在这五届世界杯上苏格兰却从来没有进入过第二轮。 其实,这五次他们都有机会出线,但总是在对小组中最弱的球队比赛时没打好。请看,1974年,他们是世界杯上唯一保持不败的球队,但由于净胜球(对扎伊尔仅以2:0胜)比南斯拉夫和巴西少而未能晋级;1978年,他们能打败后来的亚军荷兰队,却被亚洲的伊朗队逼和;1982年,在3:0领先新西兰队时放松了,结果被对方扳回两球,也就是这两个失球使他们再次因为净胜球少而排在苏联队之后未能出线;1986年他们掉进了死亡之组,但在最后一场只要战平乌拉圭就可进入第二轮的情况下,狂攻了85分钟(开赛5分钟对方就被罚下一人)未能破门而再度饮恨;1990年,他们能战胜拥有布罗林等大腕的瑞典队,可是却输给了弱小的哥斯达黎加队。 细究起来,遇强不弱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中后场球员(前卫达格利什是欧洲银球奖的获得者;斯特拉坎是80年代欧洲最佳左边锋之一;后卫尼尔和索内斯是当时欧洲最强的俱乐部利物浦的两任队长)。而几次遇弱不强则是缺乏优秀的前锋。可以说,苏格兰自从丹尼斯。劳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世界级的超一流前锋。 锋线上实力不足正是这支苏格兰队不能获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也许,他们应该和不列颠岛上的其他球队组合一下,比如从当时的威尔士队借来著名的射手拉什或是马克。休斯)。 除以上十支球队外,还有一支球队特别值得一说:它是东方的泱泱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球迷,但是它苦苦冲击世界杯近20年,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延续到了新世纪,它才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杯的参赛资格,可是三场比赛,一球未进,净负九球,着实令人汗颜。相当多的该国球迷,在屡次失望后竟产生了绝望心理,在一些重大比赛前往往盼着它输球。悲情悲到了这个份上,居然有了一丝喜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