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的说说
做哲学的危险,就是有可能成为民哲!哪怕是科班出身的人,如果真的要去建立自己的体系,也很容易变得很民哲(幼稚)。
好在,科班出身的人一般不会去建立体系,所以出现笑料的情况比较少。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被弄得很谨慎,甚至根本不相信哲学还有建立体系的可能性。不管是谁,一旦开始建立哲学体系,就会暴露自己的幼稚,这对于已经获得学位、职称的那些人来说,代价实在太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宁愿不去尝试。比起建立哲学体系,吊书袋、讨论前人的东西、翻译前人的著作,不仅显得学识渊博,而且有迹可寻,不容易出错,另外还有报酬可拿,何乐而不为!
建立哲学体系非常危险,搞不好会弄得自己精神失常,身败名裂。你要建立体系就得挑战最深最难的问题,直视任何质疑,最彻底地怀疑自己的辛苦想出的见解,最严格地审视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最后还必须做到自圆其说,这难度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论谨慎和掌握的资源,民哲不如官哲。但是论胆量和思考的毅力,官哲比起民哲,未必能有什么优势。
民哲,大多是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出发去思考问题,所以花样百出,最开始往往和物理学混为一谈,非常怪异。但这就哲学最开始的面貌,民哲们起点较低,自然要把哲学史上的幼稚历程重复一遍,哲学家们当初不就是这样的吗?哲学界有哲学史,难道哲学家就不能有哲学史?
开始幼稚并不代表永远幼稚。一个人只要真正在思考,那就非常难能可贵了,更何况他思考的还是那些重大的问题!一个真正在思考的人,完全有可能从幼稚走向成熟,只要他愿意不断重建自己的体系,别说让思想成熟起来,突破历史瓶颈都有可能。
嘲笑民哲绝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来自民哲的话语或许有些烦人,但大多天真无邪,并不可耻,也不好笑。
为何民哲如此之多,还不是由于专业壁垒的缘故?拿到什么学位,师从何人,掌握几门外语,读了多少原著,这些都是壁垒,但是凭这些壁垒,难道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在哲学方面可能的造诣?如果可以,那么拿到最高的学历,掌握最多种语言,读过最多的哲学原著的人岂不就是最伟大的哲学家?那还有必要去思考哲学问题吗?为什么当初亲民的哲学如今会出现这么森严的壁垒?一定需要这些壁垒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深思问题。
官哲的作用在于梳理哲学史,在历史研究方面他们的确是权威,无需置疑。但如果说他们是思想的权威,那就很危险了。思想如果不是自由的,那就根本不成其为思想。思想不需要权威,也不能有权威,否则就不需要思考了。
哲学资料的作用是参考,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参考,我现在只想思考,不可以么?我现在只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可以吗?如果你觉得我的想法有问题,那就请直接提出问题,不要跟我扯什么《纯粹理性批判》第几页如何如何,可以吗?
…………
ps:
我的语言向来直率、认真,淡如开水,不喜欢的人,请自行忽略。
这是我在关于民哲的问题下作出的回答。放在这里显得文不对题,但我希望有人能够重视民哲,至少不要把它看得一无是处,或许这也是一条出路。不要以为搬弄资料就是在做哲学了。问题没有离我们那么远,既然问题摆就在那里,谁都会遇到,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思考。既然有自己的思考,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表达。问题还没解决,哪来的什么权威?
………
PS:@一叶知冰,对于你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我想说,如果你们想批判民哲,请先确保自己足够专业。如果你们在学术界还没有任何地位,没有在国家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没有在知名高校里担任至少是讲师级别的职位,那么你们还真的算不上专业。哲学专业的门槛是非常高的,不是上过几天大学就算专业了。如果想读专业性的文章,我肯定不会选择你们这些人的文章,因为老前辈们的著作我都读不完。这是一个交流平台,有什么见解拿出来,没必要要给思想交流设置障碍。高明的思想不需要华丽的包装,《道德经》过时了吗?
哲学里包涵的经济学太多,其实一切文化都由哲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