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人的说说
女人难做的心情说说
女人容易容易满足的说说
说说和不同女人做感觉
动不动爱发脾气,经常怀疑他猜测他,挑剔 指责 抱怨他的所有。你说的这些我都有。谢谢你了。我和我对象在一起4个月。原来我这么多毛病。真该好好谢谢你。男人都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男人喜欢自己爱的女人。只要女人不学坏。不出轨。其他的毛病都能改。我老公是这么说的。只要我不学坏他就会娶我。
小学的时候,我喜欢上篮球,在女子篮球队训练了两三年。进中学之后,因为学校里没有女篮队,也没有一起打篮球的女孩子,我便和男孩子一起打球。篮球场的栅栏外就是临着学校的马路,我家离学校很近,偶尔有认识的叔叔阿姨经过认出我,便到我家偷偷和我妈说:“我看到你们家女儿和一群男生一起打球,里面还有几个光着上身的呢,你要好好管管她啊!”比较可笑的是,这件事,我是在前几天才从我妈口中知道的。我问我妈:“你当时怎么不把这些话转告给我?”她说:“我觉得他们多管闲事,更不希望当时的你为了这些话有所顾忌。”在这件事情上,我一直很庆幸,我拥有一个虽然自己在行事上非常传统、但在教育孩子上异常开放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为我挡住了许多安插在两性间的藩篱。我回想着他们到我妈妈面前,用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说“你这个妈妈要好好管管她啊”的场景,觉得非常得不可思议。他们都是我的长辈,出发点自然是为了我好,有些人觉得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的,怎么可以去干打篮球这种粗鲁的事;有些人呢,是在替我担心,小姑娘家的,怎么可以和一群光着上身的男孩子一起打球,哦,是了,有个很古老的名词叫做“闺誉”。后来我高考结束,一些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先是祝贺,后来一听说我选了宗教学,立马脸色大变,指着我妈道:“你们两怎么当父母的,怎么给孩子选这种找不到工作的专业?”我妈大窘:“这是她自己选的啊。”他们依旧喋喋不休:“孩子不懂事,你们也任由她胡闹吗?”然后就开始对我提意见:“我听说大学里啊,是可以转专业的,你进去之后可以问问老师,听叔叔的,换一个有用的专业,像你这样的,长得又好看又能写东西,以后回家考个公务员,生活多顺心。”我全程耐心微笑听完,说:“好,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我有些难过,却不生气,因为我知道,他们真是为了我好。但最可怕的就是“为了你好”。你可以对一些谩骂、侮辱视若无睹,却无法对语重心长的“为了你好”无动于衷。因为你知道他们真的是为了你好,而这种“为了你好”的背后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难以更改的固化印象,他们说的“好”正是眼界范围内的安全区域,只要你的脚踏在里面——“比如女孩子要听话乖巧”、“女孩子要在二十五岁前找好男朋友”、“三十岁前一定要生孩子”、“工作不要太辛苦,家庭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诸如此类,你就会被认定为是安全的。但凡你的脚踏出了被划定的范围,你就是个危险的异类。在一线城市,可能这种感受会略好一些,但越往二线以下的城市、县城、乡村看,越是熟人社会,就越严重。我一直觉得中国女权运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在这里,在我们国家,女性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偏见,然而,男性其实在为同样程度的性别偏见困扰——“男孩子选什么文科”、“男人嘛,要有自己的事业”、“娶老婆怎么能没有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看别人家小孩都会打酱油了”。在中国做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做的都是一个大写的正楷的人。你得规规矩矩地在给定好的田字格内写,一撇一捺,都有章法可循。我们国家盛行流传各式字帖,虽品种多样,但大同小异,总离不开那些条条框框。纵然也有一些人自创字体,把“人”字写得很漂亮,但毕竟是少数,羡慕嫉妒之后,大部分人只能低下头接着临摹摆在你面前的字帖上的“人”。你问我什么感受?我们中的大部分都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女人/男人/人,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省力更省事更爽快。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最优解的活法。只不过有些人引以为荣,有些人深以为憾,有些人以之为耻。女人的一辈子说说。
女人适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