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说说的意义
农村怎么了,农村读下来的也有考的清华北大的,不要对任何地方任何人有任何偏见,会影响到小孩的
其实想开了都一样,现在大学招生已经基本全覆盖了,所以你就是勉强上个农村高中到时候出来最起码也是一个大专生,所以为了学历还是让孩子去读吧
此前我也纠结这个问题,包括发朋友圈和刷朋友圈的意义何在?是无聊?是炫耀?还是分享?
现在我看得比较明朗了,发朋友圈与刷朋友圈,是在维持亲朋间的存在感与亲近感,特别是异地的亲朋关系。拿我来说,现居湖南,老家广东,同学散落天涯。如果我长年累月都不更新朋友圈,那么异地的这些亲友对我的生活以及状态就无从了解,对我的陌生感就会与日俱增。反之,如果我长年累月都不刷朋友圈,那我也无从了解异地的这些亲友的生活与状态,他们在我心中也就会愈发陌生。何况朋友圈还可以点赞、评论等简单互动,更增存在感与亲近感。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打电话或微信私聊来维系啊!是可以,但时效性相对而言太差了。无论是电话还是网络私聊,首先都得一对一进行,其次需要双方同时抽出一段空闲时间,最后还需要双方都把自己近来的生活和状态通过语言来分享一遍。这可就费时费力了!发朋友圈与刷朋友圈,就好比大学时寝室里的四个人,哪怕各忙各的不聊天,也都会觉得彼此的距离很近。而不发也不刷朋友圈只偶尔通下电话或微信聊聊,就好比大学毕业后的四个人,平时没交集也没联系,只是一年半载地抽个空出来聚聚,哪怕聚得多嗨,终究没了同一屋檐下的那份存在感与亲近感。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便捷之处,类似于古代的书信往来,却又更便捷更生动,能让异地的亲朋间维持一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最大的例子,便是“地球村”——因为互联网,异国的公民都能及时地了解彼此的社会与生活,所以才有了同在一个村的感觉。
但是要注意的是,过犹不及,要把握好一个度:发朋友圈不宜过于频繁,不然就犹如自己天天在亲朋跟前晃荡、喧闹似的,会招人嫌;刷朋友圈也不宜过于频繁,而且应该屏蔽掉一部分人的朋友圈,不然会耗掉自己不少时间,而且容易产生烦躁、嫉妒等不良情绪。
具体说下我的朋友圈设置吧!其一,我的朋友圈,对一切好友可见(他们可自行屏蔽我)。其二,被我屏蔽朋友圈的人包括:我不在乎的且朋友圈更新烦人的(如微商、更新频繁且单调的),从不给我点赞且从不回复我评论的(说明我在对方心中处于连点赞之交都不如的地位,那自然不必维持他在我心中的亲近感)。
刷朋友圈,我一般都是在如厕、坐车、刷牙等可以一心二用的碎片时间进行,真正闲着的时候不刷,宁可去刷知乎、看新闻、看电视。
就酱。
只要是他自己愿意读书,哪里不是上学,农村怎么了,农村人一样可以考好大学,可以过好日子,农村人是最朴实的人
最好不要,可以去中间一点的学校呀,只要大人多加以引导还是有希望的。
虽然城市和农村的师资力量肯定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最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是不是想努力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