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说说
这混沌面很不错,我有幸去吃过,但是做餐饮方面还是有点累人的,其实你可以多方面考察一下,最近不是有一个叫天一背景的很火吗,就是那个用工具在墙上绘画的,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当时看到那画之后很感兴趣,因为那画很漂亮很生动,我就感觉那画未来一定会流行起来的,市场前景很不错。
Unclear 追答 Chaos
混沌理论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研究的重要部分,混沌(Chaos)理论真正进入科研,即从数学物理意义上进行深入研究,大概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那段时间是混沌理论成果涌现最多的时期。大致按时间顺序整理一下这些大事件,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史前研究:三体问题引发的混沌研究19世纪末,在法国数学家庞加莱(Poincaré)对三体问题的研究中,成了第一个发现混沌确定系统的人,并为现代的混沌理论打下了基础。混沌的不可预测性和初始条件敏感性的发现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气象问题时,发表的“确定性非周期流”一文,通过简单的包含三个式子的微分方程组的模拟,揭示出混沌现象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依赖性这两个基本特点,并通俗的比喻为“蝴蝶效应”,就是大部分混沌书封面上的那幅图。混沌的奇异吸引子的发现1971年法国科学家罗尔和托根斯从数学观点提出纳维-斯托克司方程出现湍流解的机制,揭示了准周期进入湍流的道路,首次揭示了相空间中存在奇异吸引子。倍周期分岔中费根鲍姆常数的发现1975年,费根鲍姆用HP-65计算器计算后得出,倍周期分岔(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发生时的参数之间的差率是常数,称为费根鲍姆常数,开启了混沌现象的普适性研究。混沌名称的确立美国数学家约克与他的学生李天岩在1975年的论文“周期3意味着(Chaos)”中首先在科学界引入了“混沌”这个名称。虫口模型、倍周期分岔与混沌1976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在对季节性繁殖的昆虫的年虫口的模拟研究中揭示了通过倍周期分岔达到混沌的途径。分形研究推进混沌理论在此时期,曼德尔布罗特分形几何来描述一大类复杂无规则的几何对象,发现混沌的奇异吸引子具有分数维,推进了混沌理论的研究。混沌控制研究的开启OGY控制是美国科学家Maryland大学的Ott E.,Grelogi C.和Yorke J.A.于1990提出一种有效控制混沌运动的方法,称为OGY控制法。利用混沌态发生时吸引子中不稳定的周期轨道具有对小参数扰动敏感性和混沌运动遍历性的特点,把小参量扰动控制量加进混沌系统,使系统状态控制在某一不动点上,开启了混沌控制的研究。此后,混沌理论和其他非线性理论的结合,比如复杂网络、自组织、耗散结构等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混沌在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图像、保密通信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都进入了应用阶段,举两个我知道的例子:1)利用脑电波的生理信号时间序列判断正常人和癫痫病人的明显差异;2)利用混沌的分形特性生成自然界的图像,如浮云、山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