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说说
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信息获知渠道广了;生活变得充实了。
可以随时了解天下大事,和志同道合的博友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微博还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人气的增加提升自信心。
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开心与不开心,有时候看看以前发的微博,能让自己想起那些回忆,这也是记录自己生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天天都要上微薄
天天不怎么上QQ了 望采纳!
能更快的知道新闻,知道朋友的动向,坐地铁不再无聊了 哈哈哈
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了,变的没有那么无聊,没事的时候看看微博很惬意
虽然很晚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看到这个回答。
改变自己需要的不是勇气,也不是下定决心,而是经历,以及经历后的反思和行动。
我自己就是一个改变了许多的例子,从中学时代的自卑狭隘、汲汲名利到大学时的心如死灰、感伤颓废,再到工作后的积极进取、自律克制,直到如今的沉稳隐忍、谋定后动。
这些年我的性格、为人处世、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也想结合下自己的经历,和你一起分享我关于如何改变自己的“三重”思考。
第一重思考,不自觉地改变自己。
人是环境的产物,基本上大学以前,每个人的性格和样子都是十多年里家庭、学校教育、生活环境下的产物,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容易自卑钻牛角尖,父母暴戾的孩子容易人前沉默寡言、人后冲动易怒等等,其原因现代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早有研究。
这个年龄段,能不靠家庭、教育和周边环境,而早早懂得改变自己且成功了的人,非常少。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心智、配套条件或者体力毅力都做不到。
我小学时就很早熟,一直特别想改变自己粗心大意,遇胜则骄、遇败则颓的性格,发过誓、写过保证书,然而真的做不到,即使短期有改变,过不了多久也会打回原样。
在我看来,在第一重境界里,能真正引起你改变自己的,往往只有环境、经历等的重大变化。
在我的一个回答里,我曾经写过父亲去世前后我的变化:当那个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人突然离开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真真正正地改变了。虽然天地还是那样的天地,我却已经不再是那个任性而为、多愁善感、不知所云的我了。父亲走前,我考虑的是聚会,是去哪旅游,是跟父母怼着干;他走之后,我考虑更多的是工作,是母亲的健康和养老,是未来自己要做什么,是父亲曾对我的期望……
这大概就是经历对人最大的改变吧。
除了这种被动地改变外,还有一种人,他们也知道不同的经历和环境可以让自己产生改变,于是自觉不自觉的加以利用,来促成自己在某方面的改变。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效率非常低下,因为绕的弯太大,而且很难控制。
它唯一的好处大概就在于易于实现,改变自己虽然很难,但换个环境却不难。
比如许多人失恋后要换个城市,遭遇打击要辞职旅游,工作不顺时就想考研、考CPA、去读个MBA……
本质上都是希望利用新环境、新经历的刺激,帮助改变过去一些固有的自我。
但是,无论你如何折腾自己,在经历了这些事后又有多少独特的感悟和改变,本质都只是在第一重境界里打转,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调整。很可能,换种境遇,你又会性情大变。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那些失意时真情流露、平易近人,一旦得势立马换一副嘴脸的人了。
所以,我们来讲讲更难、但也更直接有效的——
第二重思考,自我改变意识的觉醒。
当你有过许多次被环境和形势所迫而不得不改变的惨痛经历,当你有过无数次在社会上碰撞的头破血流的悲惨回忆,当你发现怎么努力却都徒劳无功的时候。
是不是该认真想一想,到底是“这个世界错了”还是“自己错了”?
一般人大学里或者工作后开始会进入这重思考,这时候中二期已经结束,身边也有许多优秀/失败的人生经历可供自己反复比较。
但不是每个人的思考都足够深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思考中采取行动。
更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这样的觉醒,他们觉得自己被同事排挤,都是因为别人是小人;没有得到重用,是自己怀才不遇;和同学/同事/领导关系紧张,是因为他们都是SB;在感情里一败涂地,是因为女的都爱钱、男的只喜欢美女……
他们很少去想:万一真的是自己错了呢?
他们不敢,因为这会颠覆他们的过去,对许多人而言,更是对以往自我的彻底否定。
事实上!需要的正是这个颠覆,要的就是这个否定,不破如何立?
没有对过去自己的反思和否定,没有对自己一系列遭遇的深入分析、研究、判断,不找几个牛人把自己骂醒,你怎么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你怎么会有改变的动力!
看过我其他答案的人知道,我毕业工作初期其实相当不顺,甚至有过辞职的打算。
后来下定决心留下来后,我开始对自己的过去经历进行深入的反思,特别是为什么自己一再失败、为什么工作里没有信心、为什么感情总是以悲剧结尾……
每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当时租住的小房间里,就开始苦苦思索,分析自己的所有优势劣势,分析身边那些过得如意的人的特质,看各种各样性格分析的书,比如我知道自己容易陷入悲伤,就硬逼着自己远离伤感音乐,不写诗;我发现自己在情绪控制上问题很多,就看很多心理学的书,找认识的大牛交流情绪控制方法,自己也总结经验。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我都在工作中去再进行检验和调整。
那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一个阶段。
但我所获得的却几乎是新生。
其对我工作、人生的巨大影响,至今仍难以估量。
更重要的是,当我习惯于自我改变后,即使后来面临的环境日趋稳定,我仍保持着经常反思、经常总结的习惯。
改变自己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但你走出了自省自觉的第一步,后面的就是惯性了。
因为当你做出改变后,才能体会到那种与众不同的惊喜。
第三重思考,从心所欲的变或不变
对这一重的思考,我自己也只是在摸索中,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考。
但我却知道,许多在商业、政治、社会活动等领域有非凡成就的人,都处在这一重境界里。(科研除外,那块领域里似乎一根筋更容易出成绩)
他们既不轻易被环境改变,也不刻意改变自身,一切的改变或者不变,都围绕着将要实现的目标而来,顺势而为。
比如邓公,从少年得志到三起三落,这中间他委曲求全也好、重掌大局也罢,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根据环境变化而作相应改变,但你又能明显感到他似乎从未改变,经历了那么多轮起伏,他所坚持的理念、观点,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哪些可以变,哪些不能变。
到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他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按理说应该相当保守固执,但他却是不折不扣地改革派,敢于做出许多完全打破常规的决策。
我总不自觉地想起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邓公的评价: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才是真正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坚持梦想,并不是“坚持”梦想不做任何改变,而应该是为了“实现”梦想就得在许多方面做出改变。
坚持本身并不能实现梦想。
能实现它的只有围绕“梦想”不断调整,采取的更适宜的行动。
这才是真正的千折百回,大志不改。
———分界线————
微信公众号搜索“栩先生”,职场/干货/历史/时评/情绪管理。关注并回复关键词,给你更多深度思考和独享原创。
后台回复“成长干货”,送你高效学习、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公开演讲等纯干货;
后台回复“职场心得”,分享我两年从实习生到部门领导的职场成长经历与独家心得;
后台回复“犀利时评”,看我多篇全网阅读过百万、视角独特的扎心文章;
后台回复“毛泽东”,可以看到我写的关于毛爷爷的精彩历史文章;
后台回复“读书”,分享我精心推荐的20本书,手把手分享如何挑选好书。
http://weixin.qq.com/r/JzjexivEpnbZrW_l9201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平台,国通更方便
虽然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娱乐时间都给了微博,但是在微博上和同学整版整版的刷屏也是很快乐的~~~
中国网友太强大
增加了信息知晓量
隐私全无 哈哈
就是经常对着手机刷新
玩了微博以后认识的人更多了,而且懂得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