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说说
忍不住来答,因为几年前我曾面临同样的抉择。当时刚工作没多久,父亲骤然去世,只留下年逾六十的母亲一个人住在山里的老家。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都告诉我她很好,让我好好工作。但每当我想到,母亲要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家里自己做饭、自己吃饭、自己干农活、自己和自己聊天……就觉得非常难过。出来这么多年,第一次,我动了回老家的念头。瞒着母亲,报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同时,我还在网上接连投了好多老家的单位,其中有一家,是在离老家仅仅几公里的镇上,一个不大的生产工厂。他们领导跟我电话聊了几次,基本确定要我了。工资虽然不高,但我回去工作,却可以每天都住在家里,陪着母亲吃早饭、晚饭,甚至中午骑个电瓶车也能回家吃午饭,周末可以和母亲一起干干农活,去赶个早集……在下决心回去之前,我犹豫了很久,自己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我真的回去了会怎样?那我就能陪着母亲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轻松简单的生活,我可能还会在老家附近找个家境差不多的老婆,然后生个小孩,孩子在镇上上小学,如果ta成绩不错,还可以考进县里去读中学,然后再参加高考,然后再到省外读大学,然后……好熟悉的场景,一如我当年。是的,我自己就是这么一路走出来的,从山里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选择回老家,我的后代将会继续复制我曾走过的这条路。
更重要的是,因为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我回老家后母亲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我将不可能像在北京工作时那样,轻轻松松地将她接到北京来就医。所以,我最终选择留在了北京,并且,更努力地奋斗着。又过了几年,我终于定居在北京,成了家。然后,将母亲接到了这里,每天晚上,我和爱人陪着母亲一起吃晚饭,周末,陪着母亲去逛公园。而我那几乎从未离开过农村老家的母亲,则第一次坐上了飞机,第一次出了省到了北京,第一次吃上了烤鸭,第一次进了电影院,第一次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交响乐……
(过年前陪着母亲去走了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爬到仰山上,给母亲照了张相。母亲已经六十多了,这两年却越活越年轻,本来白掉的头发竟然慢慢长黑了,还学会了很多城里年轻人的姿势,比如——剪刀手。)对母亲而言,大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有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坐在家里看电视,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母亲突然很感慨地说:我真是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你爸要是还在,该有多高兴啊……
我的眼里瞬间充满泪水。
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在这城市里所有的拼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世间道路千万条,没有哪条路是唯一的一条。许多时候,大城市又或者小城市也不过就是围城,真正应该选择的,应该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
说到底,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有苦有乐,有遗憾、有抱怨。
只是,请不要再以父母为借口,因为,无论人在哪里,你都可以尽孝。
所以,我也只是以自己为例,让大家看看那可能有的一条路。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农村,身上背着很重的负担,同时又希望能有所作为,那你可以尝试在大城市里闯一闯,拼一拼。这其中当然会有很多的痛苦,包括现在,我也只是奋斗路上的普通一员,工作、房贷、生活……每一样都如重担一样压在身上。我的老家在西部,是一个悠闲、适宜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压力当然会小很多,我又何尝不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我又何尝不时不时想回到老家,但我觉得评论区有个知友的话挺提气的:总要有一代人背井离乡,从农村到城市去过,就我开始吧。
所以,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也有知友好奇我的工作经历,有兴趣的可以戳这里看看。
谈谈你们的第一次晋升经历,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升职机会的? - 李栩然的回答
你觉得最庆幸的克制是什么?克制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 - 李栩然的回答
其他隐私问题,我不再回复,但欢迎私信交流,感谢阅读与赞同。
——————
有位知友最近看了这个答案给我私信,写的让我挺感动的,征得本人同意,将她TA的来信内容补充在下面:
我刚工作一年多,尚未像你一样修成正果。不过能接妈妈做我们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来美国过圣诞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圣诞夜屋外大雪纷飞,妈妈在壁炉前给我写贺卡“妈妈从没想过可以来美国过圣诞节...”,和你写的那段简直太有共鸣了。只愿天助自助者。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
@霍安吉
———分界线————
微信公众号搜索“栩先生”,职场/干货/历史/时评/情绪管理。关注并回复关键词,给你更多深度思考和独享原创。
后台回复“成长干货”,送你高效学习、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公开演讲等纯干货;
后台回复“职场心得”,分享我两年从实习生到部门领导的职场成长经历与独家心得;
后台回复“犀利时评”,看我多篇全网阅读过百万、视角独特的扎心文章;
后台回复“毛泽东”,可以看到我写的关于毛爷爷的精彩历史文章;
后台回复“读书”,分享我精心推荐的20本书,手把手分享如何挑选好书。
http://weixin.qq.com/r/JzjexivEpnbZrW_l9201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