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舍的说说
第一次奶涨就把奶挤出来就好了
我这里有回奶的方子需要可以给你
今天上午正好在和一个家居设计师聊扔东西的事儿,用时髦的说法,叫作「断舍离」。《断舍离》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反正时髦得不行。从这个问题下面的热度来说,恐怕大家也都有这样的困扰。感兴趣的可以看这本书的介绍:断舍离 (豆瓣)这是摘引的提要:「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但作为一个周期性的就把家里不想要的东西和衣服整理出来扔掉的人,我觉得其实没这么玄乎。尤其扯到对物品的执着之类精神卫生领域方面……总觉得有点过头了。我扔东西扔衣服,有两条原则:如果这件东西或者衣服我已经至少一年没碰过了,它是可以考虑被扔掉的。所有承载记忆的东西,比如信件、光盘、照片、随手写给过别人的小纸条(哪怕这个人已经消失在我的生活里),都不扔。关于第一条,原因很简单:家里最贵的东西是房子,一平方米的价格大概能把这一堆东西的价钱都算上还不止。如果超过一年没有用它,那就是没用,可以考虑扔掉。一年,是对我来说的期限。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脾气,酌情增加或缩短。关于第二条,原因也很简单:生活是需要留下痕迹的。你需要偶尔回去看一看自己。所以我觉得题主说的小学毕业纪念册,扔它干嘛?当你把记忆删除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会后悔的。因为人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始终是不停地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如何做到可以轻松把家里没用的东西扔掉,或者,像题主问的,如何能把有些东西从生活里抛弃掉(并且,抛弃掉会不会让自己更好)?我觉得这个的基础是你非常了解自己,也非常了解自己的需求。同时,你有这个自信说,我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我不需要什么,我清楚地知道做什么对我好,做什么对我不好。但那其实非常难。因为这背后意味着你对自我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也对自我有非常好的包容和接纳。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包括一些高票的,很多其实我觉得不是一种坦然面对自我的状态。如果你觉得舍不得,可以的,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人当然应该保留负面的情绪,而且人应该坦然地接受说,关于这件事,我原来有很强烈的负面情绪啊。「狠狠地摒弃负面情绪」,并不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快乐的自己」。所有通向快乐与开心的源泉,都应该从「坦然地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开始。或者,通俗地说,跟从你内心的愿望。你想想,做什么能让你发自内心地快乐,那就去做。很多时候你的恐惧和担忧,其实不过是假象。和李松蔚与动机在杭州老师聊天时,他们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打针,应该是只有针打进肉里才会疼,但很多人会在感觉针接近皮肤的时候就难受,甚至有人会在去诊所的路上就恐惧得不行。无论对世间事物,还是看待我们自己时,都应该秉承「还原其本来面目」的原则。有时候我觉得很多人,是花很多精力在「自己打自己」,「左腿绊右腿」上面,这种自我内耗,其实会占用我们非常大的精力。所以题主,舍不得,没关系。想要「一个更好的自己」,先从观察自己的需求,并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开始。-推荐一些我觉得知乎上对「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相当好的答案。至于说能领会多少,得看各人的时机。Timing很重要,的确是这样。认识自我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只看我推荐的这位即可)活在过去、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这三种心态有何区别,对生活又有什么启示?(这个问题下李松蔚和动机在杭州的很值得一看)总是陷入「我不如别人」的压抑情绪怎么办? (只看李松蔚的即可)认识自我是心理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所以我推荐专业人士的答案。非专业人士,写得再恳切,不免会有点偏。我本人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这一篇,仅供参考。我的收获来自知乎,还于知乎。如果有人看到偶尔觉得有启发,善。
吃的回奶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