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绝句
鉴于好多人都喜欢诗句,评论或者私信可以加群,我们一起来聊诗词文化
1.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孙玉石《吹灭读书灯》
2.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苏轼 行香子·过七里濑
3.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 人月圆
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晏殊《浣溪沙》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1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1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12.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曹丕《燕歌行》
13.从此山水不相逢,莫道彼此长与短。 --现代影星秦汉写给林青霞
14.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 张玉娘《山之高》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7.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18.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1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
20.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2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2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2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2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25.那时的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26.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2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28.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毛泽东《满江红》
29.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白居易《夜雨》
3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佚名《西洲曲》
31.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3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
33.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
34.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苏轼《士燮论》
3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牧《苔》
3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37.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黄庭坚《寄黄几复》
38.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39.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
40.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41.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字由渑池怀旧》
4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4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蒋捷《虞美人》
4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45.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46.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47.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杜牧《秋夕》
49.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 《鹧鸪天》
50.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
5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5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 《浣溪沙》
5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 《蝶恋花》
54.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
55.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5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贺新郎》
57.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当代作家那时迷离《后来,你都如何回忆我》
58.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海子· 《夏天的太阳》
5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60.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
6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62.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清平乐》
6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6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6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皂罗袍》
67.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兮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68.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上邪》
69.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身间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
7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红楼梦·红豆曲》
未完,待更。
绝句简介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 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宋】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编辑本段]绝句分类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方绝句。 [编辑本段]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编辑本段]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关诗句范例如下: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①。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④。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⑤。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 现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 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郿坞(第二首) [宋]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 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 “殿前”句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③泊,入声。烟,平声。④比,上声。西,平声。⑤恐,上声。天,平声。⑥不,客,入声。何,平声。⑦看,平声。 [编辑本段]诗词及赏析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 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 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予深爱之。’”朱熹激赏其诗,所使用的标准是有无“蔬笋气”,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苏轼在《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命题。他评唐代司空图“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二句说:“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荫满庭,不见一人,惟闻其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 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书司空图诗》)便明确表现了这一倾向。他的对僧诗蔬笋气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诗人的赞同。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考察蔬笋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这本是与僧家生活和精神紧相联系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特定的“林下风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说:“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 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问在《木庵诗集序》中更直截了当地说:“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确,如果我们承认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对那种最能反映诗僧生活状态的蔬笋气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认可呢?苏轼诸人的说法其实是要把一切诗歌创作都纳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中,而抹杀其应有的独特性。 这一点,甚至和苏轼本人经常在诗歌理论中所表示的对多样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宁可理解为是他的一时之言,因为,从他的一些具体作品来看,也是并不缺少“蔬笋气”的。话又回到志南的这一首诗,朱熹称赞其没有蔬笋气,也是从士大夫的立场说的。这说明志南是诗歌创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无蔬笋气,僧人都能写出好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点评〗 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鉴赏〗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 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杜甫的这首绝句,的确是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这画面的中心,是几棵葱翠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直指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这种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杜甫善于象画家一样“随类敷彩”、“经营位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几棵葱翠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直指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