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的说说
家乡空气好的心情说说
想对受灾的家乡说说
再见家乡说说
去年春节回家发现家乡变化不小,不少农户装了液化气、热水器,买了电冰箱,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狗年春节回家发现家乡又有了新变化。 变化从脚下开始。从宜丰县城租了一辆“的士”,走了30多公里刚修不久的柏油公路,到了家乡新庄镇。原想集镇到村里又要走三四公里坑坑洼洼的乡道了,没想到春节前就全部通了水泥路,一眨眼工夫就到了老家芳里村。 父亲说,去年下半年镇里就开始修这条路了,雨里泥里几十年的沙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新年踏上新路,沿线五六个村的村民开心极了。我也在心里感叹:今年拜年终于不用再颠簸了,摩托车再也不会坏在路上了。最开心的要数村里的种植、养殖户,养猪的老黄不用愁没人进村买猪了,承包水库的老姚不用担心鱼坏在路上了,种植大户老胡不愁颠破谷袋撒稻子了。 在路上的时候我就愁:去年春节短信拜年可苦了我,因为村子两边都是山,手机信号不好,要跑到屋外上百米的地方发短信。今天要是这样真惨了。刚回到家,我的手机就响了,我一喜,原来信号是满格。父亲看出我的表情,告诉我说今年可好了,通讯公司在村子不远的山头上建了一个移动手机基站,附近几个村信号不稳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到家就发现两件喜事,家乡的变化真是不小。也正是有了这些变化,才能更快地让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将要离开家乡的说说。
有些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人,对家乡的物事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他们厌恶家乡的一切,与家乡有关的东西无不象征着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他们用命去努力打拼,唯一的目的就是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当他们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在“更文明”的地方扎根,终于融入“更高等”的阶层,他们迫不及待地和家乡脱开一切关系。关于家乡的字眼,又带给了他们往日的痛苦,自卑与挣扎,就像是揭下一块旧伤疤。
于是他们开始厌恶,开始鄙视家乡。开始抹黑,攻击家乡,他们的思想早就与成长在“文明”中的城市人一样,而这些行为,就像是他们向现代文明交的“投名状”。
在他们眼里,故乡从来就不是一个养育他们的地方,不是他们祖宗世世代代流汗流血的土地,只是他们身上一个洗不去的“污点”。看到户口本上的籍贯,像一个六七十年代的人看到“成分”一栏写着“地主”一样不堪。
也许有一天他们老了,开始怀念起故乡的一切,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人总需要归宿感,越老越需要。
但也许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也许等到他们老了,回忆起曾经的一切,只会感慨当年从那个该死的地方出来是有多不容易。
他们的儿女会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是流利的英语;他们的儿女从小就知道“说普通话”=“做文明人”;他们的儿女问起父母故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的时候,会被告知那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地方,甚至还会被恐吓: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老家那些穷种地的一个样。
他们抛弃了落后的家乡,他们嫌弃着家乡的语言,他们去拥抱更高级的文明,他们的儿孙将会把城市当做故土。
有多少个这样的“他们”啊。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当你看到一个人对自己家乡的方言表现出厌恶嫌弃的态度时,你一定要在心中对自己说:
“这是一个连狗都不如的人,我要彻底地鄙视他。”
离别家乡的句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