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说说
狭义的理解即指传承下来的名著,如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等。广义的理解则可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即便是现今中国的现状,都可称为国学。
中国古人,名人,圣人留下的文学作品和知识。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前几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护。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弘扬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我们的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经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发扬光大之,以期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与发展。「国学」就是专门做这件工作的一门学问。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话虽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子上。七八十年以来,这个名词已为大家所接受。除了「脑袋里有一只鸟」的人(借用德国现成的话),大概不会再就这个名词吹毛求疵。如果有人有兴趣有工夫去探讨这个词儿的来源,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无权反对。
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我们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科技对我们国家建设来说,对发展生产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却很难表现出什么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电脑、宇宙飞船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别、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我姑且称这些东西为「硬件」。硬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色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