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宋词-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说说宋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8 点击:
心情说说 > 说说大全 > > 说说宋词
《说说宋词》正文内容

说说宋词

说实话——我从事石油机械科研一辈子,对宋词一窍不通~~~

我就在等老黑头说他喜欢什么词了,。。。。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比较喜欢李清照和李后主的词。

答题:(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推荐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我刚刚读完,写了篇文字,里面有点个人的总结,非常浅薄,请批评。首发在这里好书一起读(44):唐宋代那些顶级词人们,做个广告^_^

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中介绍了十五位重要词人,从晚唐的温庭筠,到宋末元初的王沂孙。如果把他们每五个人分成一截,可以分成三截。

1)温韦冯李李

这一截包括了晚唐至五代的五位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

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词像个词”。

2)晏欧柳苏秦

这一截包括了北宋时期的五位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

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词像首诗”。

3)周辛姜吴王

这一截包括了南宋时期的五位词人: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

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词像文章”。

(说明:为了划分整齐,北宋最后的大家周邦彦被放到了南宋时期)

一、温韦冯李李——晚唐至五代,词像个词

1)温庭筠:辞碎(偏向语汇)

说明一下每个小节标题的意思:冒号后面的两个字如“辞碎”代表这个词人的显著特点。每个词人都很复杂,作品种类也繁多,但他仍然会有显著的风格(即使他同时也有别的风格,或者别人同时也有这个风格),这个风格是他给读者留下的主要印象,往往与他的经历、性格、创作倾向有重要关联。所以,读一首词的时候,应该联系作者其人的经历、性格,尤其是创作的背景,这样才有理解的可能。

有的词人标题后面有括号里面写着“偏向语汇”或“偏向感发”,“偏向语汇”指的是该词人创作时使用“比”的手法,读者阅读的时候要对每个字、词、句做研究和揣摩,才能体会到词的内涵,这种词是比较消耗脑力的,读着没那么自然和流畅。大多数人更喜欢“偏向感发”这种词,这种词人创作时使用“兴”的手法,其感情从字面直接撞到你的心里去,对我们一般读者来说,这种词读着简单,感染力也强,是比较招人喜欢的。

在时间上,早期(五代、北宋早期)的词人多是“偏向感发”这一风格,而晚期(南宋)的词人多是“偏向语汇”的风格,在他们之中的柳永、苏轼、秦观、辛弃疾这几位的作品,读者既不需要通过字词分析来领会“比”的用心,也不需要通过感情体验来接受“兴”的触动,他们的词自然就有其美感。

有八个字叫“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说的是词这种作品最初是写爱情的,能引起人丰富的联想,韵味悠长。最初词作为歌女唱的歌的歌词,是被文人鄙视的,从温庭筠开始,才将词引到文人创作的路上来,到北宋,在柳永、苏轼等人的开辟之下,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开拓,再到北宋晚期的周邦彦,开始以谋篇布局的方式布置词。所以我擅自给三个阶段加了个总结“词像个词”“词像首诗”“词像文章”,表示词是怎样从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一步步走向被人用作文章一样的谋划的安排来创作的体裁。

终于说到温庭筠。温庭筠是这个伟大进程的第一个重要的人,他让人看到本来本认为是苍白空虚的“词”这种体裁也有内涵丰富的可能。他在时间上是空前的,但在风格(偏向语汇)上与后人却是割裂的,他的风格直到周邦彦以后才渐渐成为主流,注意,周邦彦他们是用语汇的方式写长调,而温庭筠却是用语汇的方式写小令,用语汇的方式写小令,这几乎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能看出温庭筠作为“第一人”在时间上的孤单和缺乏参考,也能看出他与众不同的天才之处。

温庭筠的风格,是重视使用描述客观事物的词语,其感情是含蓄冷静的,需要读者阅读之后来体会,而不是直接宣泄给读者听知,用这种方式来写爱情的小令,当然有种高雅和格调的感觉,不那么粗俗、浅陋。他的作品注重语码,需要读者动脑子来理解(因此显得模糊晦涩歧义),这一动脑子,读者就觉得词不俗了。而因为他不直说感情,而只是陈列词语,不同读者能因这些词语生出不同的联想,这样他的词的内涵就丰富而幽微,让人回味。

读一首《菩萨蛮》,结束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韦庄:情真

温庭筠的风格是客观的描写,韦庄的风格则是主观的抒情。

温庭筠堆叠意象来让读者体会,韦庄则直接把感情拿出来感动人。

温庭筠站在女性的角度上写,韦庄则站在男性的角度来写。

所以说,韦庄的风格是“情真”,他非常直接、坦率,感情真挚。他虽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被认为是花间派的两位大家,但两人风格截然不同。这也是读词、研究词人时应该重视的一点,不要因为词的篇幅短小(尤其小令),就低估其可以含有深邃内涵、丰富风格的容量。就像我们读文章一样,你读一篇两千字的散文,再读一篇两千字的小说,再读一篇两千字的学术文章,你当然知道这三者从体裁到内容是截然不同的,阅读时采取的态度和大脑状态也会有相应的调节。但你读温庭筠一首一百来字的小令,再读韦庄一首一百来字的小令,这俩有可能还是同一个词牌,你可能会认为“这俩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随便看看,觉得应该就能理解了——毕竟你看一条百十字的微博的时候,使用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嘛。正是这种低估和轻视,使我们容易遇到障碍,并且感到不适——明明应该很简单,可怎么那么难啊!

像《宋词三百首》那样厚度的一本小书,如果是同样篇幅的小说,你不用一个下午就能读完,你如果带着同样的预期来读《宋词三百首》,就会觉得大失所望:一点也不好读!因为你不会觉得一篇一两百字的长调值得用一两个小时来体会,现在时间这么值钱,一两百字明明应该是五分钟内就能读完的啊。

正是这样,我们会更喜欢阅读韦庄这样的词,因为他感情真挚、坦率,而且还漂亮不俗,而会比较讨厌周邦彦之后的词:写一首词还要谋篇布局?读一首词还要绞尽脑汁?开什么玩笑!至于温庭筠,他虽然也是堆砌意象,但因为是小令,词句有限,比较精美,相对还好接受一点,这是一个现象,也是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到后面的长调,如果尝试多花点时间,查注释、看翻译、动脑子,像读一篇文章一样来读,也许会有惊喜的发现。

最后读一组《菩萨蛮》吧。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读完,如果你去查阅故事背景,再读,你会震撼的)

3)冯延巳:盘旋(偏向感发)

温庭筠偏重联想忽略感动,韦庄偏重感动忽略联想,而冯延巳则兼备二者之长,既重感动,又重联想。

冯延巳自己的特点,则是感情真挚执着,有一种在悲剧中奋斗挣扎,不言放弃的精神。

比如这首《鹊踏枝》,体会一下里面的“盘旋郁结”: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温庭筠的词里有“美感的形象”,韦庄的词里有“感情的感动”,冯延巳则有一种“感发的方式”。温、韦词的重点还是写感情事件,而到了冯延巳这里则开拓到了写感情意境,他的这个风格,直接影响了后面的晏殊(继承了冯延巳的俊美)和欧阳修(继承了冯延巳的真挚)。所以按时间顺序看这些词人,是能体会到词这种体裁在历史上的进步过程——无数天才人物前仆后继,形成的一场伟大进军。如果朦胧地向前看,感觉他们都是古人,实际上清晰点看,他们的时间顺序和影响关系是很值得玩味的。

再读一首《鹊踏枝》,结束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4)李璟(偏向感发)

不多说,直接上首词,《摊破浣溪沙》,因为南唐中主的词实在不多,在词的发展史上也影响不大。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5)李煜:沉痛(偏向感发)

词从出现,就是用来写感情的,古往今来无数词人无数词作,每篇作品里都有感情。但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地在写词,把悲哀写到极致,不加反省,不加节制,彻底绝望,至死方休,并用这种悲哀和绝望,让无数读者心里震撼感动的,只有李后主一个人。

他太拼命,他用的词句,一下笔就摄去读者的魂魄,冯正中的悲哀是盘旋的,而李后主的词是倾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长恨水长东,悲哀到底,无尽无休。因为他的体验太深刻太真切,所以他的词毫不做作,明白流畅,写得所有人都能读懂,那么清楚,那么美丽,又那么沉痛,能在所有人类身上产生通感和回应,这种在最广泛程度上引起切肤之痛的能力,甚至有些宗教的气息,所以王国维说李后主是“俨有释迦、基督荷担人类罪恶之意”,任何人的痛苦,在他那里都能得到安慰,因为你能感觉到他的词使你宣泄出了你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感情,像是一个黑洞,吸去了你无限的悲哀。

毫无安排,毫无做作,毫无保留。深情的投注,真挚的喷薄。

李后主,独一无二。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不用注释,不用解读,一看就懂,惊为天人,痛彻心扉。

二、晏欧柳苏秦——北宋,词像首诗

1)晏殊:圆融(偏向感发)

要总结晚唐南唐了,这样思索的字不适合放到李后主的节里,所以竟写到了这,好在以晏殊的气度,倒也不会在意。我说唐五代是“词像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词”这种体裁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像我们熟知的“宋词”中的“词”这种“民族骄傲”的文学体裁了,而不再是像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那样在文学界不值一提的玩意,而“词”在温庭筠之前的时代一直是这种被看不起的地位;“第二个意思则是“词”虽然在演进和进步,有所诗化,但它毕竟还是比较原始的“词”,与北宋的“诗样的词”和南宋“文章样的词”的距离还是很大。

在温庭筠示范了怎么用客观的描述、韦庄示范了怎么用主观的感动、冯延巳示范了怎么将客观主观结合,并示范了怎么表达挣扎盘旋的痛苦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横空出世,示范了一个帝王的痛苦该是怎么写的,他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但他的寥寥文字,能引发最广大人类的通感,这不是例如冯延巳这种大臣能写得出来的。但李煜毕竟是个异数,他的体验过于独一无二,所以真正对后世起了影响的,还是冯延巳,他直接影响的就是晏殊和欧阳修。

晏殊是个宰相,我们读词不要读得糊涂了,成书于北宋的《资治通鉴》被认为是权术的教科书,可见权术机谋这些东西发展到北宋早已极为成熟了,在这个时期能做到宰相,并且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一定是智商情商都极高的人物,从世俗的角度看,李煜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成为失败者,而晏殊则具有人生赢家的性格素质,从他们的词上看,李煜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的人,毫不挣扎,一死了之,而晏殊则是“在哪里跌倒就拍拍爬起来”。

相比李煜,晏殊远为成熟,他在感伤的时候,感伤也是有边界的,然后还有另一面,就是补救的一面,所以说是“圆融”,他不夸张,不极端,有限度,有节制,他叹息的时候,也有痛苦和悲哀,但回过头就说“虽然如此但还是有好的一面”,非常达观和自信,这种气度和格调让人赞叹“不愧是宰相”,然后就去欣赏和品味他的词句的俊美了,因为感情不那么激烈,所以能比较冷静,比较平淡地,哀伤中带点喜悦地,去读他的词。

冯延巳让词有了精神(不放手),晏殊让词有了气度(看得开)。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还是《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个词牌真适合晏殊,轻巧又工整,优美又圆润,不愧是《珠玉词》中的明珠。

2)欧阳修:遣玩(偏向感发)

晏殊是“看得开”,欧阳修是“放得下”。

欧阳修继承了冯延巳的真挚,但不同于冯延巳的“至死方休”(冯延巳是不放弃至死方休,而李煜是彻底放弃然后痛苦得至死方休),欧阳修是能够放弃(这与冯延巳不同),然后又不痛苦(这与李煜不同),这么说欧阳修是凉薄的吗?不是,他是会找到另外的值得热爱的东西,并再去投入真挚的感情。用现代人的爱情作比喻,冯延巳是“纠缠不休”,李煜是“一蹶不振”,而欧阳修则是“移情别恋”,这不是说他“花心”,因为他本身是受到伤害的那个人,但是他不会不甘心,也不会伤太重,他会抬起头来去走新的旅程,这是他的好处,在这点上,他跟晏殊是类似的,他们两个是比较健康的。

从词发展的脉络上看,冯延巳词的执着的热情、晏殊词的圆融的关照、欧阳修词的遣玩的意兴,让词有气度和品格了。这是从冯延巳开始的。在冯延巳之前,温庭筠和韦庄的开拓,是在表现手法上的开拓,尽管温庭筠得个雅字,韦庄得个真字,毕竟还是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层面上,而从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开始,词有胸襟,有怀抱了。从自然走向社会,从爱情走向事业,词的成长,很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

《玉楼春》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3)柳永:铺排

词在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手里的成长是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而在柳永和苏轼的手里则是将词的主体从女性为主开辟到男性为主。没错,以写女性为人所知的柳永,同时也是词的男性化的关键人物,他开辟的长调,使后面的“达观的男人”(苏轼)或“豪迈的男人”(辛弃疾)的感情抒发有了足够容量的器皿(尽管柳永本身只是个“悲秋的男人”)。

同时,尽管柳永因大量写女性的词为人了解甚至为人诟病,实际柳永相当多的好词都是在写男人的情感——不仅爱情上的相思,也有仕途坎坷的悲愁,他悲愁情绪的写法,并不同后面同样擅写长调的周邦彦的精心安排,而像前面李后主那样坦诚地抒发,李煜写的是小令,而柳永写的是长调,流畅和直率的风格用于长调,则必须要求词人精通铺排的手法,柳永恰恰是这方面的绝顶高手。

柳永的长调,像写赋一样铺排,这也是南宋“词像文章”的先河,但相比后人的“文章样的”词的雕琢和刻意,柳永词的自然流畅,景物的鲜明,感情的强烈,在铺陈渲染中时常流露的高超的情怀,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没那么婉约,他写秀丽的景色,写着写着骨气就出来了,虽然还是凄凉的,落魄的感情,但一身傲骨,气度开阔,就像他“奉旨填词”一样,他受了挫折,心情不好,但不会像别人(前有李煜、后有秦观)一样沉浸在失败的情绪中走不出来。他有他的王国,在歌楼在歌女中间,他就是君王,人家只认他,我认为这是柳永虽然一生不顺,但是未尝减却骄傲的资本。他是才子,他是词人,他是白衣卿相,他是长调之王,他是无论多少人怎么鄙视,但说到宋词就绝不可能绕过去的一个人,他一生失败,但从不低头,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在于虽然生于仕宦世家,却一生不得志,幸运在于拥有时代顶尖的音乐天赋,其词曲的传唱度和知名度冠绝古今,他曾经金榜题名,却被皇帝一笔抹煞,但这个男人,竟然敢把皇帝的讥讽拿来当做招摇过市的名号,几十年里世人错过了一个宅心仁厚的柳屯田,却迎来了一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时代辜负了他,他却没有辜负时代,他开创的长调的体裁,铺张的悲秋的情绪,极大地影响了词这种体裁的历史走向,影响了他身后的全部重要词人。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留下了非常复杂的作品,他时而婉约,时而豪放,一生悲悯,一生狂荡,后来他成了不少人心中脸谱化的一个形象,千百年来惹来无数词评者的口舌纷纷,但这又有什么呢?皇帝的意旨,他敢于嘲讽,皇帝的嘲讽,他敢于炫耀,这就是他笑傲古今的格调,最终他在一贫如洗中默默地离开,然而他的葬礼竟也留下了震撼古今的精彩,他一生坎坷,身无分文,但他的红颜知己们自发地在他身后纪念,年复一年。只有真挚的关爱能换来同样的真心,只有旷世的英才能赢得红颜的巨眼,士大夫的偏见阻拦不了每年送柳的春风。三变不朽。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4)苏轼:旷达

词的发展中,欧阳修继承了冯延巳之后,他又向后产生自己的影响,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疏隽的一面,而秦观继承了欧阳修深婉的一面(这一面是从冯延巳“深情”的一面传下来的)。

欧阳修的特点是“放得下”,苏轼也有这个特点,他的词让人感觉没有心结,特别大气。他的大气还不同于辛弃疾,同样是所谓“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特点是旷达,而辛弃疾的特点是志意,辛弃疾的理想和抱负,处处可见,念念不休,而苏轼则是“穷则独善其身”态度特别明显的人,他特别会自娱自乐,自得其乐,这方面跟欧阳修的善于排遣是一致的。

柳永的风骨是在悲哀中不衰减,而苏轼的风骨是根本就不悲哀,他骨子里有一种道家的清冷和出世,所以他看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都是笑吟吟的,他就是这么通达,这么洒脱,所以他的词,常常有高妙超逸的气质,因此他就坚强,“无欲则刚”,他因为不在意,所以就不悲哀,也不恐惧。相比之下,柳永的坚强倒有种逞强的意味,在受到伤害之后骄傲地叫板,最终却还是放不下,而苏轼是真潇洒,你伤害我,就伤害了,又怎么样呢?我还是有好玩的事情可做。

所以说苏轼是真天才,他连作词都是消遣为之,前面有些作者,比如温庭筠,比如柳永,是专业写词的,后面的周邦彦也是,但苏轼不是,写词是苏轼很多爱好中的一种,他还写诗,写文章,这些方面的精力并不比写词少。而就这么点精力,就写出了那么多好的作品,尤其是对词这种体裁的发展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苏轼了不起的地方。

苏轼对词的开拓,在于让词可以承载开阔的、博大的内容,使这成为可能了。在这之前,从温庭筠到柳永,词里写的都是感情,虽然技法上可以偏重客观(温庭筠)或者偏重主观(韦庄),态度上可以是纠结盘旋(冯延巳)、沉浸深切(李煜)、圆融通达(晏殊)、排遣赏玩(欧阳修)、悲凉开阔(柳永),但他们的词,始终是围绕感情来写的,这些词虽然在诗化的进程中,毕竟还没有完成,到了苏轼,词的诗化进程才完成了。他的词太像诗了,太不婉转了,太坚强开阔疏朗了。如果说柳永的词里在女性的相思里加入了男性的洒脱,苏轼的词里就是在男性的豁达里去掉了女性的娇柔,经过这个过程,词在历史上终于从纯女性化的气质发展到了纯男性化,这也为后面辛弃疾的粗豪做好了准备。

到了苏轼人们才知道原来词还可以这样写,可以完全像诗一样挺立端正,去掉女儿的轻柔娇媚气息。但苏轼词的男儿气,是像一个斯文俊美的才子,优雅,潇洒,豁达,还没到后面辛弃疾那种粗豪大汉的姿态,他毕竟是个文人,与辛弃疾这样的豪杰不同。这是苏轼,他是文人,是学者,是儒生,同时有道家的气质,有佛家的气质。他真正让词成了诗,让词有资格在文人的领域里昂首独立,而不用像晏殊那样边写词边自以为不务正业,或者像柳永那样因写词而受到排斥,词到这里站起来了,堂堂正正,优雅庄严,成为不用在诗面前自惭形秽的文学体裁。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秦观:轻柔

在经历了柳永的“引入悲秋情绪”,和苏轼的“去小儿女态”,词发展到男性气度之后,到秦观这里出现了一个回环,即回到了纯女性气息的词。这是最正宗的词。词的正宗是婉约派,婉约派中,柳永不是代表,而秦观是代表,因为柳永有开阔,有老辣,这些感情是男子的,尽管他重感情,但是他有刚强的一面。而秦观不同,秦观是纯女子的,婉约中的婉约,极度的轻柔,极度的温婉,极度的幽微。

秦观没有冯延巳的担当,没有晏殊的通透,没有柳永的傲骨,没有苏轼的洒脱,这些人词中男子的一面,秦观这统统没有。如果用颜色打比方,柳永是青翠的绿色,苏轼是高妙的黄色,后面辛弃疾是深厚的褐色,秦观就是轻柔的粉色。他的词太轻柔了,太美好了,美好得不容许肮脏的须眉气存在。这是词中的词,正宗中的正宗。之前种种人在尝试在新境界上的开拓,秦观则演示了最正宗的词的写法。他不开拓境地,他固守词的本分,并且把它写到了极限。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周辛姜吴王——南宋,词像文章

1)周邦彦:谋划(偏向语汇)

北宋词的总结,当然要在周邦彦这里写。一是因为秦观风格太轻柔,不适合在他的节里写这种东西,二是因为周邦彦本身是北宋的人,为了整齐和连贯放到南宋的位置,应该用这种方式为他正名,三是周邦彦本身是一个注重思索和安排的词人,因为他这种风格所以把总结写在他的节里比较合适,四是周邦彦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他集了北宋的大成,而且是南宋风格的开端,他自身就有这结束的意义。

北宋词顶级大家,上面说了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五位(再加上一位叶嘉莹先生因为时间关系没讲到的小令之王——晏几道),他们上承冯延巳,下启周邦彦,在探索和开拓中,留下了极多的著名词作,大多数脍炙人口的名作,都出现在这个时期,考察一下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之前的词作过于幼稚,除了李煜之外,名作不多,而之后的词作又过于成熟,安排的痕迹过重,失了自然气度。在北宋的时期,作者们在盛世中有一种自信和奔放的态度,不像晚唐五代那样慌乱,也不像南宋那样失落,这有点类似盛唐产生大量好诗的道理,伟大的时代诞生了伟大的作者群,他们有这个条件,让自己的意气和才华自由地奔涌,这其中有晏殊这样的四平八稳,有欧阳修这样的自得其乐,有柳永这样的笑傲王侯,有苏轼这样的笑看人生,有秦观这样的缠绵悱恻,总体上他们是自信的,是洒脱的,是敢于放肆自己的想象力的,那样的时代容得下这些风格各异的才子。

但到了南宋,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环境失去了好日子里的顺畅和自由感,人们性格里的反思和忧患,让人的文字更多以头脑的思索为主,而不是心情的感触。从温庭筠之后久违了对语汇的的思索和安排,现在便又回来了。当然,引领风气的周邦彦是北宋人,但其后的词人们风格的大转变,环境的变迁也是主要的原因。

温庭筠用思索写小令,柳永用铺叙写长调,而周邦彦则开辟了用思索写长调的先河。在他之前的词人,除了最早的温庭筠,写词都是用心比用脑多的,而周邦彦这里明显看出消耗脑力的痕迹,他竭尽全力来进行思索和安排,产出的作品也极为巧妙,但明显能感觉到和之前词人的作品的阅读体验不同了,读他的词同样需要动脑,他在词里埋下了多少巧妙的构思,需要你使用同样的辛苦脑力劳动来琢磨和摄取,这与之前词人直接诉说感情让读者领略是完整不同的。他用头脑把感情加密到文本里,你接到文本,需要用头脑把文本解密,然后才能体会到感情。他太注重词的技法了,词的格律严整,时空的跳接变幻,在他这里到达顶峰,相比之下,例如苏轼很多词的格律并不严谨,但很明显地,技法的高超不能代替情意的充沛,周邦彦尽管在历史地位上举足轻重,在技法上炉火纯青,但在大部分读者心中,始终还是柳永、苏轼、秦观、辛弃疾的感染力让人心折,相比之下,词律严谨与否、技法高超与否,并不是直观上重要的问题。

不过,词在北宋的诗化,到苏轼时达到优秀,到周邦彦这里达到顶峰,因为他的用思索来写长调的风格,让长调彻底拥有了诗歌的含蓄雅致的姿态,从温庭筠到周邦彦,词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回归,唐代的诗歌习惯感染了温庭筠,文人词从此走上历史舞台,经过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一代代的传承,到了周邦彦这里,经过曲曲折折几代天才词人的开拓和继承,词终于走到了自己的最高峰,然后我们突然发现,周邦彦的风格与唐代的温庭筠竟如此相似,这种回环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词是一个人,我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他一直在诗的阴影下挣扎,探索,希望达到与之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当有一天他终于达到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竟变得与诗如此相似,只剩下句子长短的区别。

《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辛弃疾:志意

在词的历史进军中,辛弃疾是一朵奇葩,他出现在南宋这个以构思为主要手法的时代,风格却与南宋其他的词人截然不同。周邦彦以后,词人风格都与周邦彦非常接近,而辛弃疾不同,他是孤单的,这个风格的顶级词人里,只有他一位,这点他与李煜是一致的,李煜的词别人学不来,辛弃疾的词别人也学不来,因为这两个人的人生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李煜是亡国君主,而辛弃疾是英雄豪杰,而其他的词人,从宰相到官吏到落魄书生,本质上都是致力于仕途的知识分子,只有他们俩不同。

作为英雄豪杰,辛弃疾词里有着前人所未有、后人也学不到的粗豪意气。苏轼是斯斯文文地将词里女性的一面轻轻减掉,而辛弃疾则是热烈如火地将词里的阴柔气直接烘出,烘得那么干燥,笨拙,粗粝,这才是辛弃疾。因为他身上有一股英雄气,他有抱负、胸襟,也有才华、胆气,看他早年的英雄事迹,何等威武雄壮、豪气冲天,所以说他的词学不来。他的词不是用技法和文思写出来的,而是在自己热辣辣的男儿之心、报国之志、豪雄之胆里奔腾出来的,没有他的英才和雄壮,没有他的胆气和暴烈,只去模仿他的词作的风格来写,必然会落得不伦不类,迹近叫嚣。这就是真英雄和逞能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的区别。

辛弃疾的伟大,是与前面的屈原、陶渊明、杜甫这些人物一致的,他是满腔志意,满腔赤诚,铮铮铁骨,坚定不移,念念不忘,至死方休。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在这篇写到的十五个词人里,称得上伟大的只有他一个人,其他的人,或者只是文学的创作,或者耽于个人的感情,总之都是一些出众的人。而只有他,是充满忧愤和报国之心,想为天下苍生贡献出全部力量的人。他这方面的伟大与岳飞、文天祥是一致的,不过那两位在词的造诣上无法与他相比。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姜夔:清空(偏向语汇)

在穿插了辛弃疾这位人格伟大、作品独具一格且质量极高的词人之后,我们回到周邦彦引领的用脑构思的潮流,在南宋,周邦彦这一风格的最杰出的作家是姜夔。

姜夔最大的特点是脱俗,他用字的时候,非常注重的就是避开俗套,因此他的词经常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的空灵感。他的格调之高,古今罕见,但在境界上、感情上,则有不足的地方,这与整个南宋的大环境有关系,也与姜夔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有关系,这一诗派的人太看重词句的新奇别致了,生怕自己的词作中有文字鄙俗了,在这种担忧之下,他的词作里显出一种谨慎到近乎胆怯的性格。

虽然有这种瑕疵,他的作品也正因他对新奇的执念,而字句极佳,气质清空,这“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是相反的。所谓“清空”,意思是写事物时只点出经过提炼后的该事物的特质,而不把该事物具体的情状写出(因为那样就俗了),这种轻轻一点、不落俗境的方法,让他的作品有一种朦胧超妙的美感,这就是“脚不沾地”的好处。他的词,既不浅薄,也不空洞,他词里有感情,有意味,是用精确细密的思索,轻巧雅致的词句,表达出来的。这是他受到周邦彦的“动脑写词”的风格影响的地方。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4)吴文英:质实(偏向语汇)

吴文英的“质实”,是与姜夔的“清空”相对的,姜夔描写事物,致力于“毫不用力”,用轻轻的点触,来进行描摹,而吴文英恰恰与之相反,他会使用很大的力量,来直接描写该事物,当然他是有大才的人,善于运用敏锐的感受,所以他的“用力的描写”也是很华丽,很典雅的,但有时候就显得用力过猛,陷入姜夔竭力避免的泥淖中去了,但与之对应的,这种风格也有好处,就是表达感情的能力很强,相比姜夔的谨慎、生怕落了俗套、结果感情表达不充分,吴文英的用力的风格使他的感情可以被充分地抒发。

在时代上看,吴文英作为南宋最后一位重要的作家(最后还有个王沂孙,实不足数),也表现出了回环的特点,正如北宋后期的秦观表现出了词的原始作用的最强形态,周邦彦表现出了词在最高点上与初始时期——唐代的照应,吴文英的词里,又能看到北宋时期的对感情抒发的重视,这实际是周邦彦、姜夔们为了提高词的含蓄雅致的诗样的风格,而特意去掉的,但吴文英在继承了周邦彦的风格的基础之上,又将词里的感情找了回来。所以说周邦彦是结北开南,而吴文英则是由南追北,北宋词里的感情,是南宋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吴文英找回来的,有时候历史会让人感叹,他总会在最后的时候,向后勾一笔,画完句号,圆满收场。

《八声甘州》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後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5)王沂孙:咏物(偏向语汇)

王沂孙,实不足数。叶嘉莹先生讲他,是看中了他咏物词上的成就,唐宋词十七讲,最后三讲标题都是王沂孙,让人非常惊讶。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他没什么可说的,尤其是比起前面的十四位词人(除了李璟?),甚至比起叶先生没特意讲的词人——张先,贺铸,晏几道和李清照(!),王沂孙都太渺小了。所以,这篇写到最后,我也想任性一次,擅自把这一节,改为用来补充叶先生没讲到的几位词人。尤其是晏几道和李清照,没有这两位,那还叫宋词吗?

张先,张三影

张先第二有名的事,是善于使用“影”字。(第一有名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他对自己三句含有“影”的词句非常自得,所以得了个绰号“张三影”,这三句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和“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其中又以第一句最有名。他与柳永同时,在词从小令向长调进军的历史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贺铸,贺三愁

张先与柳永同时、并称,而贺铸与周邦彦同时、并称,很不幸,张三影和贺三愁都被同一时代的精通音律的长调大师掩盖了光芒,以至于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被忽视了,连叶先生都不把他们特意讲述。不过好在高水平词人的佳作是不会被忘记的,我手上的这本《宋词三百首》(不是通行本),选了张先的词七首,贺铸的词十四首(柳永才十三首,欧阳修、晏殊分别六、七首),显示出他们一流作者的赫赫身份。

贺铸的尴尬之处在于,他虽然才气惊人,手法全能,但任何一个领域都没能到达最高境界,他为人豪爽侠气,是豪放派词人之一,但在时间上夹在苏轼、辛弃疾之间,虽然有承上启下的功劳,却没能独树一帜;在开创新风格上,他与周邦彦并肩作战,后世评价却被周邦彦功劳占尽;在长调上他也有出众的造诣,但柳永在前,周邦彦在边,他又无力争到与这两位比肩的位置。这就形成了他的悲剧,他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流高手,却又在每个方面都被顶级大家死死摁住,无力出头,最终评价也仅仅是勉强一流的词人,永远都不能与那些不如他全能、却在某个领域至臻化境的公认的大家,有争锋的权利。

另外,这人之丑,实在让人忍不住要抄下来:

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晏几道,小令之王

词史上小令的最佳创作者。相比其父晏殊的“圆融”,他情深到痴绝的程度;相比柳永的“流俗”,他用词又像其父般典雅。他为人高傲,重视感情,虽然一生落魄,却从未改变初心。

一个赤子,一个让人羡慕的人。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李清照,千古词后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作《词论》,批李璟李煜,批柳永,批晏殊晏几道,批欧阳修,批苏轼秦观,他前面的顶级词人被她批个遍。如此自负,如此骄狂。

明明女子的身份最适合写词,偏偏又生出男子气息,豪爽,潇洒,坚强,独立。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她不是公主,她是千古词后。

《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陆游的《钗头凤》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螅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⒛⒛?

上一篇:家悲哀说说
下一篇:我姓胡说说,我姓胡却不能什么什么,姓胡的有多少人

相关说说大全

推荐说说大全

热门说说大全

  •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说说
  • 谢谢老板的说说,感谢老板请客吃饭句子,感谢领导请吃饭的说说
  • 表示很闲的说说,一个人太闲的经典说说,人最怕闲的经典语录
  • 戴口罩说说搞笑
  • 家里养花的心情说说
  • 做面包的心情说说
  • 累瘫了的心情说说,累瘫的经典句子,感觉自己累瘫的说说
  • 包饺子搞笑说说,关于包水饺的搞笑说说,第一次包饺子的搞笑说说
  • 最新说说大全

  • 十年朋友的经典说说
  • 生气以后的个性说说
  • 赛新房的说说
  • 亲人走了的伤感说说
  • 六一看画展的说说
  • 和同事一起游玩的说说
  • 搞笑又伤感考试的说说
  • 佛说搞笑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