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说说
资助 是由你出钱对某个人或某件事 一对一的进行邦助 是具体的 捐助 是你把钱直送或投放救济单位所设置的办公室及捐助箱 由救济单位统一安排善款的使用
先代山区孩子们对题主的热心表达感谢。
理性地说,脱离需求谈捐助并不是科学的助人行为。简单说说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贫困山区孩子这个群体很宽泛啊,由于其所处的具体现实环境不同,需求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最基础的生存性需求,在某些条件极为苛刻的区域以及特别的个体上,实现温饱还是存在困难的,好在我过各级机关在这方面的兜底救助上还是做了不少努力的。而谈及发展性需求,涵盖的内容就很多了,比如孩子们的营养与健康、教育硬件与师资、心理健康与关怀、随读子女教育、未成年保护等等。受制于恶劣的现实环境,孩子们自我发展要面临许多挑战,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明显不足的,社会力量的关注与介入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公众应参照自身具体情况给孩子们提供科学有效、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下简单说说,题主自己权衡。
1,捐赠。在市场经济主导的当下,不得不说,公益事业缺少资金是很难推进的。如果捐助者有相应的经济能力,但考虑到自身时间和精力不足,那么捐赠无疑是相对理想的选择。建议选择机构评级5A级别的公募基金会进行定向捐赠,根据自己最为关注的角度选择针对性强的公益基金会。比如关注山区儿童营养-免费午餐,关注支教-情系远山,关注村小教师能力提升-青椒计划,如果不了解的话,可以向业内的朋友咨询。当然,如果选择以个人名义,自己选择一所小学或者有需求的个体,驱车面捐也是可以的,不过作为业内人,对于面捐行为不反对也不鼓励,只能认真提示,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功课”,包括但不限于对未成年人自尊心与隐私的保护、边界意识与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捐赠的物资也不限于善款,诸如体育用品与教具、图书、学具,甚至服装鞋帽等物资,(分层次的,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重复捐赠)。
2,支教。如果您亲自到访过山小,就会发现,相比于物质条件的匮乏,孩子们精神上更是饥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来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利用外出务工父母的手机去认识这个世界,对于大山之外他们充满渴望(不排除有更为困难的山区连这种饥渴的层次都还没到)。而师资资源质与量毫无疑问是有很大不足的。如果条件允许,并具备相应的资质,可以联系到相关的基金会或者支教公益组织,他们会给您十分中肯的建议。
3,关注与传播。如果物质条件需要优先支持个人发展,而时间精力或者生活环境不允许自己加入支教老师或志愿者的行列,没关系,点点滴滴中也一样可以帮到这群孩子。对于公益而言,执行与传播是项目的两条腿,转载一篇山村儿童生存现状的文章,点赞一个帮助山小的公益项目,支持朋友一次志愿行动,甚至在某App捐步捐能量,这些都是对公益的关注与传播。
说得很泛泛,回头看看疏漏也不少,题主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继续提,能帮到的地方我会尽力。
再次感谢您对山区贫困儿童的关注。
资 助, 是 你 对 某 一 个 人 的 故 定 邦 助! 而 捐 助, 是 将 钱 捐 给 救 济 单 位, 如 红 十 字 会, 再 由 它 们 去 实 施 救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