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的说说
我读红楼,最大的乐趣是通过前几十回猜测后面的剧情。假设没有后四十回,通过原著前八十回的情节和谶语,推测结局。各种版本那么多,前八十回总归是大同小异。张爱玲的人生三恨有云,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叹叹!
应该明确一点的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全是悲剧,不然不会入薄命司。所以,别信什么兰桂齐芳。
脂批的可信度很高,参考价值很大,毕竟脂砚斋与曹公关系非浅。
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在原著第五回就告诉读者了,可是读者依然充满读下去的兴趣,这就是红楼的魅力之一。
书里主角们讨论的太多了,我就说我感兴趣的吧。想到哪写到哪,有人喜欢看了我再继续写。
比如巧姐嫁给了谁?奸兄是谁?
卖巧姐的狠舅毋庸置疑,他的亲舅舅王仁。奸兄呢?程高本里是贾芸,可脂批说他在贾府事败后必有一番作为,狱神庙还帮助过宝玉,不是他。
我的看法是贾芹,管理贾家家庙的,不是个好东西。年关来领东西被贾珍骂了一顿赶跑了,后文肯定会出场。
程高本里巧姐嫁给了刘姥姥庄上的周姓地主,这太扯了,地主婆的日子过得也不错,能算薄命司?
巧姐的判词配图是一个织布的农妇,而且她是乞巧节生的,织女啊。宝玉路过乡村遇到一个乡下女孩二丫头,或许那就是巧姐的将来。有一个版本我忘了哪本了,说巧姐是凤姐的二女儿,那不就是二丫头嘛。
我坚持认为板儿娶了巧姐,原因有三:
一,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板儿拿了个佛手在玩,丫鬟抱大姐过来,大姐手里拿着柚子,要和板儿换,板儿看柚子又大又圆就用佛手换了拿去当球踢。可以当球踢,说明这个柚子很圆,即缘。佛手,寓意二者的姻缘有佛手指引。红楼奇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芹溪先生没有任何废笔,随便一处都是伏笔,脂批说所谓惜墨如金也。庚辰本有两段脂批。一云:“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一云:“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据此,写板儿处非泛泛之笔,曹雪芹原意可能是在贾府败落后,巧姐与板儿结为夫妇。佛手换柚子这一情节不是写着玩的。
二,介绍王狗儿一家与金陵王家关系时,狗儿的祖父当年与金陵王家连了宗,也就是王成的父亲和王夫人一辈,那板儿应该比巧姐晚一辈了,怎么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对凤姐说"今儿我带了你侄儿来"呢?这应该是曹公没有修理好的bug,可也反应了曹公原意让巧姐和板儿同辈,将来才好成亲。
三,众所周知,刘姥姥其实和王家是干亲家,水分真不大,和贾家关系就更远,贾母称呼刘姥姥亲家是客气。可以说,刘姥姥是贾家的假亲戚。可别忘了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板儿娶了贾巧姐,刘姥姥就成了贾家的真亲戚。
四,关于刘姥姥的酒令。“一个箩卜一头蒜”,萝卜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征多子多福。“倭瓜”,《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参照“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结婚生子,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没想到一个巧姐就说了那么多,总之,她后半辈子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好歹没有性命之忧,比那四个姑姑强多了。
主要人物哪能人人都出家呢?宝玉做和尚,惜春做尼姑,只有巧姐归隐田园。
下面说说巧姐之母,琏二奶奶。
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就让红学界争了百年,我的倾向是指王熙凤嫁给贾琏后的经历。首先明确一点,王熙凤之父王子胜早逝,叔叔王子腾成了王家族长,从周瑞家的一句"当日大舅老爷"就可知道王子腾是今日大舅老爷。
原著对王家家族纷争描写不多,可从细节我可以推断出王仁王熙凤丧父后,叔叔对他们并不好,这也是因此王仁为什么那么粗鄙。
可以说王熙凤兄妹俩从小不受家族待见,中国古代社会,父亲一旦死了,剩下的就是孤儿寡母被欺负,很正常。典型例子就是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自幼丧父,虽然王凤等伯父叔父也会给予接济,不会让他饿死,但家族的继承权他是不用想了。
因此,她能够嫁给贾琏,成为荣国府长房长媳并管家,全靠姑妈提携,她对姑妈是怕,这也是为什么绣春囊事件王夫人一怒她立马跪下解释。
王熙凤刚驾到贾家,是"一从",标准贤惠妻子,处处听贾琏的。不光为了博贤良的名,也为了做给姑妈看。
慢慢的,凤姐拿的住贾琏了,也在琏二奶奶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变成贾琏听她的了。
最后凤姐失势,放高利贷的事也败露,贾琏把他休了。人木即为休,别忘了李纨打趣凤姐和平儿的话,让她们两个换换,一句谶语啊。
一从二令三人木说完了,下面说结局,哭向金陵事更哀,怎么理解?
要知道明清两代抄家是不同的,明代是锦衣卫负责,清代是皇帝宠臣负责,毕竟这是个肥差。无论怎么抄家,田地住宅,金银财帛,古董字画都是有数的,可其他的债务之类的隐形资产怎么清查?
试问,如果对富人清算,是穷人下手狠还是富人狠。
很多人觉得是穷人,并不是。穷人只会抄家,然后搞搞福禄宴的庆祝活动。富人可是知道财产怎么藏匿,怎么抽骨吸髓。
宁国府就不说了,毕竟凤姐主理荣国府,他们不仅在京都有庄头,金陵还有老宅。
明清两代官场都讲究地缘政治,四大家族的大本营在金陵,贾家的核心利益也在金陵。京都的财产抄完了,就该是金陵了,而谁最清楚这一切?当然是当家人王熙凤。
所以,凤姐应该是死在金陵,一路上被逼着吐出所有家产。唉,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关于元春的结局,很有得说。
官方说法,也就是宫里的说法,贤德妃是病死的。可真相呢?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寓意多子,在宫里多有种植,宫里的嫔妃喜欢。可是石榴只开花不结果,寓意元春身怀有孕,却没有产子就归天了。
死因呢?虎兕相逢大梦归,老虎和犀牛相斗,指元春死于政治斗争,别忘了宫里还有周贵妃等人。
关于宫里的斗争,原著很少提及,但是我们可以从细节推断。元春晋妃,六宫都太监夏秉忠降旨宣贾政入朝觐见,贾府上下惊疑不定,害怕有什么祸事临头。这说明元春入宫做女史这些年在宫里不得宠,与家里不通音讯。
得知是喜事后,赖大通知贾母等人大妆进红谢恩时点了一句“老爷又往东宫去了”,说明元春晋妃有太子的出力。当然也少不了她舅舅九省检点王子腾的影响,这是皇上对四大家族的笼络。
清虚观打醮,元春让夏太监给送钱。要知道,六宫都太监夏秉忠虽然没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权力大,但是他是专门给皇后跑腿传旨的,能够替元春办事,说明元春此时在宫里的得势。元宵节,元春来回让小太监出宫送灯谜,也证明这一点。
后来,夏太监和周太监开始来贾府“借钱”,当然是只借不还,就是勒索,甚至最后本人都不来,打发个小太监来要钱。红楼梦里贾府人都是一颗富贵心,两颗势利眼,皇宫更是如此,贾家不过是皇帝的姨娘的家人罢了。从太监的态度,可以看出元春的失势。
关于元春结局的证据都在《恨无常》和元春判词里,为什么说忘家乡路远山高?我猜她未必是死在宫里,有可能死在原著里不止一次出现的湟海铁网山。从护官符可知,荣国府和宁国府二府的宗族大多在都,金陵老宅是鸳鸯的父母在看着。元春在皇宫住,父母在京都,不算远,有什么路远山高的。注意,湟海铁网山指的是木兰围场。
别忘了,元春省亲点戏点了一出《乞巧》,脂批说伏元春之死。这是《长生殿》的一出,元春点这出戏隐含了她希望与“今上”夫妻恩爱,同时保证家庭荣华富贵的愿望。可是,长生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太真怎么死的?安史之乱原因之一是杨太真从兄杨国忠得罪权臣安禄山,马嵬坡禁军逼宫导致贵妃自缢,戏曲演义里也有被高力士勒死的说法。
元春判词的配图记得吗?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有没有可能她是在湟海铁网山被勒死,对外说是病逝。
香橼这种植物,只要你不摘下,它的果实会每年都长大,有长生不落的特性。长生,使人联想到长生殿。
王熙凤梦中夺锦一事,不是自己的娘娘,证明别人家的娘娘胜了。
而且元春应该对自己的处境有预感,不然不会无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接着说李纨和贾兰,母子俩就一起说。
李纨是典型的贞孝节妇,从她父亲李守中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她从小受的什么教育。嫁给贾珠,这是贾家转型后和书香世家的结姻。
可李纨命不好,优秀卓绝的贾珠早逝,只剩下她心如死灰,只知道孝亲养子。她住稻香村,在诗社号稻香老农,不正是一个"寡妇失业"的农村妇女嘛。
从凤姐嘴里,可以知道,贾母和王夫人怕她不满意凤姐二房掌家,经济上给她很大的补偿。她也懒得管事,一心望子成龙。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回,李纨说我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这句话真是完美诠释了李纨对贾家人的态度,你说她自私也罢,无情也罢,总之她只顾自己。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话说得还不够明显?积些阴德吧,否则没好报。
贾兰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爱读书,不和那些公子哥厮混,祖父贾政很喜欢他。不过他没有主角光环,戏份不多。所以我把他们母子俩一起说。
他的性格随他妈,只顾自己,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他是奸兄。有可能的剧情,是平儿求到他,他怕自己受牵连,推诿不管。
李纨和贾兰的结局根据李纨判词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贾家败落,李纨靠着梯己钱继续抚养贾兰,贾兰高中举人做了官,李纨也因此受封诰命夫人。然而,天不假年,儿子终于出头的李纨得病死了。这样也算薄命吧。
第二种,一样是贾兰中举做官,李纨受封诰命,但贾兰病逝,可以想象李纨的痛苦。我觉得这个更惨,辛苦养大了儿子,正该颐养天年,谁料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也对应了李纨判词的枉与他人作笑谈。我更倾向于这种凄惨。
这么多人看,我就继续写。
史湘云是我很喜欢的女孩子,洒脱大方,颇有魏晋风度,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有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名,就分析湘云与宝玉有姻缘,我不认同。
关于宝玉,我的看法是宝玉在黛玉死后出家,因为宝钗劝解或是别的原因而回来,与宝钗完婚,后来又出家,应了黛玉两回和尚的伏笔。
我倾向于湘云嫁卫若兰,后卫若兰早逝,湘云孤苦无依后。卫若兰出场是打酱油的,秦可卿出殡,他与冯紫英等人来,书里说他是王孙公子。
原著王夫人说史湘云马上有婆家了,袭人向湘云道喜,说明湘云已经有了对象。
是谁呢?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双星是牛郎织女二星,寓意不好啊,参商永隔。金麒麟虽然是湘云捡到宝玉的,这并不能说明他俩就有姻缘。那一回的批注有说: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畸笏叟有批注: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这么看来,脂砚斋和畸笏叟都兰过芹溪先生写的卫若兰佩带金麒麟“射圃”的故事情节。借书不知道还的人真可恶!
湘云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配图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乐中悲里有"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我觉得这些不只包含了湘云的名字,还有指明卫若兰病逝地点的意思。
关于女神秦可卿,结局都知道了,风光大葬,可是谈及死因,却是是全书第一悬案。
稍微了解红学的都知道畸笏叟命芹溪先生删"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他的解释是因为秦可卿临死对凤姐的一番话,不应该把女神写的太脏。我觉得这是畸笏叟为了保护曹雪芹,避祸文字狱。脂砚斋多次说芹溪先生惯用史笔,我怀疑天香楼与秦可卿之死涉及了宫闱秘事,因此不得不删。
可看程高本等依然可以看出蛛丝马迹,没有删干净,我如果是芹溪先生也会这样,辛苦写的几回,费那么多心血,不想完全删干净,留下草蛇灰线,让读者自品吧。
如果秦可卿是病逝的,没有淫乱情节,疑点有以下方面:一,秦可卿卧室里的摆件,"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武氏和杨氏都是先与儿子后与公公有染,暗示意味太过明显。
二,著名的焦大醉骂,联系后文柳湘莲说东府只有石狮子干净,可大体知道宁国府的主子作风问题众所周知。(吴祖本里刘姥姥推荐的焦郎中之所以姓焦,我觉得也是想让读者想起焦大来。)
三,给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即张有事),只说秦氏寸脉如何,关脉如何,唯独不说尺脉,这不就是骂她无耻吗?
四,贾蓉的态度很值得玩味,看病时问张太医如何,"以使家父母放心"。丧礼上最伤心的是贾珍,尤氏称病不出。
五,丫鬟瑞珠一头撞死在天香楼,宝珠愿做秦氏的义女哭丧,到了铁檻寺说什么也不回来了。87版电视剧是几位红学大家一起参考的剧本,很有价值。
六,原著说是病死的,可为什么要在天香楼打解冤洗业醮。(天香楼原名西帆楼,即西去之帆,秦可卿的棺材是樯木,寓意人生若泛舟也。)
暂时想到了这些线索,可以大致接受"遗簪"等情节,并不影响女神在我心中的形象。"情即相逢必主淫"的解释,我觉得是纵然两情相悦,可身份地位不允许,那这种爱情就属于淫乱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人神共愤,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说。人其实指的是百姓,神指的是最高统治者,即皇家。原著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是神,所以秦可卿原型应该是皇家之女,不然出殡不会那么大排场。
我很不喜欢妙玉,不过也想就她的结局猜一猜。
黛玉有三个影子,其中一个就是妙玉,黛玉进府时说以前癞头和尚(原著里茫茫大士专门渡女人,渺渺真人专门渡男人,一丝不乱)让她出家,林如海夫妻当然不肯。林之孝家的给王夫人介绍妙玉说她本是苏州官宦人家的小姐(官宦人家不是苏州某歌厅),祖上也是和林家一样的读书仕宦之家,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都不顶用,只好自己出了家。
原著一僧一道来要三岁的英莲,在黛玉三岁时让她出家,因此可知妙玉是三岁出家,戴发修行。
这说明,黛玉如果出家,就是妙玉。要知道,芹溪先生是很重视玉这个字的。
林之孝家的话语里还有句话,是说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说妙玉不能回原籍,否则有灾祸。她师父算命极准,说妙玉不能回苏州,因为这句话在妙玉出现的回目里没有任何体现,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依据红楼无一句闲笔的风格,这句话必然会在后文有所体现。
妙玉的判词中说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这话我太赞同了。我不喜欢她的原因就是觉得她太清高,既然信佛,就应该世法平等,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令人生厌。刘姥姥是很粗俗,可妙玉犯不上那样。
不过我也能理解,全书出现的出家人里,除了一僧一道和张道士,没有什么好人。
她的结局,有的本回目里有妙玉瓜洲渡口屈从一说,应该是可信的。如果是被贼人掳去强迫,以她的性格可能会自尽。
我倾向于她为了救人(可能是宝玉,毕竟她和宝玉投缘),回了苏州求某人,屈从于那人,这才能说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探春是很让我欣赏的女子,自尊、有才、独立。王熙凤不禁感慨,同样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和贾环怎么差多那么多。
凤姐小月时,她和李纨管理荣国府,在改革上很有一番作为。她的有些改革,凤姐是默许支持的,用她的手做了得罪人的事。
同时,探春也是非常自卑和敏感的。人人都知道,她是姨娘生的,赵姨娘以前不过是贾家的家生子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还在贾家当下人,因此吴新登家的才那赵国基的丧葬费给探春上眼药。
三国时期著名枭雄袁术曾经有见于群雄宾服于袁绍麾下,愤曰: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袁绍的母亲是袁家的丫鬟,在很多人看来袁绍就是家生子、家奴,袁绍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后来的地位的。
这种封建宗法制度,对尊卑嫡庶泾渭分明。原著宝玉看所有弟弟妹妹都一样,没觉得贾环怎么下贱,可贾环时时刻刻处在自卑之中。因此,宝玉申斥贾环,贾环大气都不敢喘。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把自己的箱子全打开,随便搜,独不许搜丫鬟的,很护犊子。我的人只准被我欺负,外人休想碰一指头。王善保家的碰了她的衣服,她立马一巴掌回过去,手下丫鬟随即追出去骂阵,探春颇有大将风度!整个过程,王熙凤都在旁边看着,事后哄探春夸丫鬟的举动说明凤姐很欣赏探春。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可是嫁给了谁?我不认为她是远嫁番邦,十二钗正册里说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可知是坐船走的,而《分骨肉》中有一番风雨路三千的语句,证明路很远,很可能此生见不到父母了。
我倾向于南下广东,嫁给镇守海南的军门。明清两代,琼州府,也就是海南,是归两广总督管辖的。
原著有几个细节提到广东,广东的官来拜访,送了门上一筐茯苓糕,还有粤海将军邬家,探春有可能就是嫁给了邬家。
探春的管家才能是很出色的,做女主人是没有问题,可是离家千里,难见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