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旅游说说
黄陵县,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4千米,南距古都西安165千米。总面积2292平方千米。
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历史悠久。桥山出土的仰韶文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期,黄陵的先民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
西周,称白翟地,为晋国辖地。
战国,周安王骄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分晋后属魏,魏置上郡。周显王扁四十二年(前327年),魏秦交战,魏败,纳上郡十五县于秦(含今黄陵县)。
以上取百度百科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千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孙中山先生为黄帝陵写的祭词。在和风轻拂、莺飞草长的时节,我踏上了西北黄土高原,拜谒了多少年来一直魂牵梦萦的黄帝陵。
黄帝为五帝之首,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初祖,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之象征,深受历代人民所尊敬。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
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清雅,古木参天,青砖围墙,板石铺地,晨钟敲响,撼人心魂神魄。下马石傲气,汉武仙台静威,龙驭阁高耸,登高处一呼,心旷神怡。
人工湖在七月的早晨极为清静秀气,里内的种种铺景总是牵扯着五千年的文明根基,从仓颉造字到伶伦制乐,从传教耕作到种族繁衍,从部落战争到华夏成形。先前俗气单薄的人造景观平添许多历史与人文的厚重。
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沮水环绕,山上八万棵千年古柏苍翠劲拔。
《史记》有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最早建于秦代,号称“天下第一陵”。
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先前为一祭亭,飞檐起翘,现重筑龙驭阁,歇山顶,气宇轩昂。据载,黄帝祭祀始于春秋,孔子、孟子与其弟子对话语录中可得实证。大唐建庙后,传承为历代王朝的国家大祭。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10000平方米的入口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庙前区和帝庙之间有轩辕桥跨人工湖而南北连接,北端为龙尾道,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的至高寓意。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建筑,气势庄严雄伟。
黄帝庙亦称轩辕庙,依桥山傍沮水而建,由人文初祖庙、祭祀广场和祭祀大殿组成,1993年后大肆修缮扩建,占地约8000平方米,新建筑全大理石结构,气势恢宏。
进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遒枝苍劲,主干挺拔,柏叶青翠,冠盖蔽空,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为群柏之冠。
当地有民谚:
七搂八拃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之意。
轩辕手植柏有“柏树之王”、“世界柏树之父” 誉称。
修葺一新的黄帝庙大气拙朴、庄重厚实,虽毗邻而居经年,但离别后的每一次登临依然令人震撼。
黄帝庙山门巍峨,人文初祖殿香火燎漫,祭祀广场气度非凡,铜铸的九鼎八龟神奇无比,五十六面黄色龙旗悬空高展,天圆地方的祭祀大殿更显雄壮威武,极其匹配每年清明节国家级祭祀庆典的标准。
丙申(201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惟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四日,岁次丙申,节届清明,炎黄子孙,聚首桥山之阳,谨以鲜花雅乐之奠,恭祭于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之陵,其辞曰:
赫奕我祖,人文之光。肇造吾华,大国泱泱。勋绩彪炳兮,懿德与日月同辉;惠泽绵延兮,福祚并江河共长。追缅鸿烈,子孙用光志业;缵承远祖,神州崛起东方。
回望乙未,华章联翩。承十二五之辉煌,开十三五之新局。五中全会绘蓝图,决胜全面小康;四个全面齐推进,攻坚结构改革。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创新添活力,协调促和谐。播撒绿色,构筑生态文明;一带一路,促进合作共赢。脱贫攻坚,共享发展。除贪去蠹,惟勤惟廉。强我长城,固我边疆。缅怀英烈兮,铭记历史;抗战阅兵兮,珍爱和平。习马会,同胞手足举世瞩目;乌镇聚,环球之内互联互通。亲诚惠荣,协洽万邦;两岸四地,携手相牵。望我三秦,虎腾龙骧,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争先进位,再谱新章。
桥山巍峨,沮水流长。虔告吾祖,恭荐心香。钟鼓锵锵,百花吐芳,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乙未(201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祭文
惟公元二零一五年四月五日,岁在乙未,节届清明,三阳开泰,碧宇澄清,炎黄华胄以至诚至敬之心、鲜花雅乐之仪,祭告我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培植绵绵民族之根,肇造煌煌文明之魂,德佑泱泱强盛之梦。
回望甲午,务在改革。锐志复兴,弘扬祖德。简政放权,修法安国。整纲肃纪,峭若高城。除贪倡廉,天朗气清。以史为鉴,慰祭国殇。讲信修睦,惠及万方。系统治理环境,惟愿水净山青,荡荡乎八川出流,风无尘、雨无泥。经济常态运行,一带一路共赢,浩浩乎九州绥安,民康阜、时和怡。彰显文化自信,光大华夏文明。两岸四地携手,共襄民族大同。
桥山巍巍,沮水汤汤。鼓乐齐鸣,沐浴馨香。万众肃立,虔祀吾祖,祈风调雨顺,冀中华吉祥。
大礼告成,伏帷尚飨!
矗立于于黄帝陵轩辕庙的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1937年4月5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
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林祖涵,中国国民党代表是张继,两党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了《祭黄帝陵文》。
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是毛泽东亲笔撰写。
祭文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采用汉语四言古体,共56句。内容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高度精辟概括了轩辕黄帝的伟业;
第二部分追溯了自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界;
第三部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历经艰险,来到抗日前线,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和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商抗日国是,共谋抗日大计,共同抗日救国。
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夜景如下
不免费旺季价格:门票91元/ 预订价89元(包含景点:黄帝陵,轩辕庙)淡季价格:门票51元备注:1、旺季:3月1日——11月30日;淡季:12月1日——2月底,开放时间:8:00~19:00。2、儿童身高1.4米以下免票,1.4米以上购儿童票,儿童票,学生票51元。3、老年70岁以上免票,65-70岁以上51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