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说说
倪匡 因为他的小说很刺激、新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作家”的英文是:writer
音标是:['raɪtə]
相关短语:
freelance writer 自由撰稿人
ghost writer n. 为人代写的作者
staff writer 特约撰稿人,本报记者
script writer n. 编剧;电影剧本作者
相关句子:
1、He devilled an article for the writer.
他替作家代写了一篇文章。
2、They acclaimed him as the best writer of the year.
他们称赞他为当年的最佳作者。
3、They have raised a monument in memory of the great writer.
他们修建了一座纪念碑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4、He knows his limitations as a writer.
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局限性。
说说杨绛与钱钟书的有爱的日常,真叫人萌化了。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一见钟情。
一见面,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她立刻回应:“我也没有男朋友。”
是不是很像《太阳的后裔》里的著名场景:
那年,杨绛21岁,钱钟书22岁。
据当时八卦小报称,当时有多达72个男孩在苦追杨绛(这个数字应该没有夸张,想想那个时代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因为她身上很多点都符合男性择偶标准:相貌好、年纪小、功课好、身体健康、家境好。但她偏偏就成了钱钟书的“脑残粉”,从初恋到白头,真正携子之手,与子共老。
而钱钟书也是自从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再也未能忘掉她的容颜。原话是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所吸引。
钱钟书后来提到:“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才女杨绛两人都是名士之后,一个大才女,一个大才子。两人的相遇,好像就是命运冥冥中的安排。
杨绛祖籍无锡,出生于北京,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想报考清华外语系(那年清华开始招女生了),但是那年南方没有报考名额,所以无奈选择了东吴大学,读到大四,东吴大学闹学潮停课,杨绛于是决定北上借读清华,为此还放弃了美国维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如果不是杨绛一心想要圆清华梦,她可能就错过钱钟书了。
杨绛在24岁时,与钱钟书结婚。
在两人的生活中,杨绛始终把钱钟书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比如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就放弃了自己在清华的学业,直接陪他去牛津大学读书。
两人在赴英的轮船上那年他们一个24岁,一个25岁,初到英国,心生胆怯,陌生环境里相依为命。钱钟书在生活中笨手笨脚,杨绛几乎包揽下了一切杂务,做饭、做衣服、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看当时的打扮,还是蛮fashion的呢。
两人在牛津大学公园的合照在这年轻的岁月里,夫妻俩找到了属于两人的小乐趣,杨绛天天拉着钱钟书出门散步,挑不认识的路走,看各种各样的房子,猜里面住的什么人。在闹市中观察不同的人,与他们读过的书中人物对号入座。探险完回到家,拉上窗帘,两人各自看书,互不干扰。
也许正是共同对文学与读书的痴迷,让两人超越夫妻,像灵魂伴侣般度过一生。并且,杨绛很多时候都是像钱钟书的“保护伞”,给他挡风遮雨。
哪怕是杨绛怀孕身体比较虚弱时,也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钱钟书。在她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去医院探望杨绛时都会向她汇报自己又干了哪些坏事:比如弄坏门轴啦,搞坏台灯啦,打翻墨水瓶染花了桌布啦,颧骨生疮啦。杨绛都会安慰他说不要紧,等出院后再一个个给钱钟书修理搞定。
也因此钱钟书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女儿,一个像杨绛的女儿。
天不负其所愿,后来他们果然有个宝贝女儿钱瑗。那年杨绛26岁。
回国途中,杨绛与女儿在船上一家人合照1年后,杨绛夫妇带着刚满1岁的女儿回国。后来两人辗转在清华、震旦女子等大学里任教。
其实,杨绛成名早于钱钟书。杨绛31岁时就因为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而一鸣惊人,快速走红。这也给了钱钟书压力,他告诉杨绛说自己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很开心,就让钱钟书少去讲课,多花时间写作。因为收入减少,杨绛辞退了家里的女佣,又一次包揽了所有家务活,劈柴生活做饭都不在话下,要知道她可是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
这部长篇小说,便是大名鼎鼎的《围城》。钱钟书在序中提到:“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1949年,杨绛38岁,与钱钟书一起受聘于清华大学,她任外国语文文学系兼任教授。
1950年,一家人摄于清华园也许他们因为一生与清华的各种缘分,后来他们决定将两人的稿费全部捐给了清华,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希望让贫穷子弟能获得读书机会,至今累计已近2000万。
当时90高龄的杨绛先生出席了捐赠仪式,她说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代表她自己、已经去世的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钱瑗向母校捐赠的。
然而他们自己本人的生活非常简朴,据40年前就一直在他们身边做“助手”的薛鸿时回忆。他们家里从来没有装修过,一张纸背面都要再用一次,玻璃罐头瓶也是洗净了反复用,有次还给同事们送了一大书包的玻璃瓶子,供他们腌咸菜。那时他们每月收入只有60多元,但每逢春节,杨绛都要托他给好几家送红包。
北京市西城区的南沙沟小区,他们70年代起就住在这儿的老房子里,直至去世。别人家都装修得挺好,他们家地面还是水泥地面。
杨绛曾在《我们仨》里记述他们在此的生活场景:“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在我们想象中,这两位作家的家里一定挤满了书。但其实钱钟书极少买书,多数书都是从图书馆里借的,他做了笔记之后就把书还掉,所以房间里留下来的书其实并不多。
我们也可能想象,那他们的书房至少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吧,毕竟诞生了这么多著作。但杨绛说他们家里其实并没有书房。他们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客厅兼工作室。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其实“随处都是书房”。
在钱钟书和钱媛去世后,杨绛一直住在这个房子里直到去世,一共住了40多年。
《杨绛文集》的责任编辑王瑞说,“有一次,看她穿的鞋还挺别致,她说是钱瑗的,当时我都快哭了。”
对比下国内某作家的书房,的确是有点让人心酸。
但我们再去看杨绛在自己小天地里的照片,她总是看上去很祥和的样子,尽管这时她已经孑然一身了。
2016年杨绛病逝,享年105岁。她所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我与谁都不争》这首诗,也许正是她淡泊一生的写照: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
更多有趣的名人家居轶事,可见我的专栏家居漫谈
“钢铁侠”伊隆·马斯克的家:与本人一样超现实
是庸俗还是深刻?从大张伟的KTV装修风到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
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家具大亨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喜欢金庸,有人说,三大武侠作家中,梁雨生写的是一群神,古龙写的是一群妖,只有金庸写的是一群人,我想是这样的,因为读金庸的作品让我感到一种人性化的东西,他写出了武侠中的人间百态,不似生活又高于生活,建议你看看。 p.s《神雕侠侣》我看了3遍,很不错的
writer/author
writer,author
最普遍的写法就是writer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作家的英文是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