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的说说
现在已经基本不会怎么影响正常生活了,讲讲我的经验看法吧。
余光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而社交恐惧症的人普遍对自己评价较低,会描绘出别人对自己抱有某种期望。(实则是自己对于自己的期望)这就使得社交恐惧症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聚光灯下。在这个聚光灯下,一切的瑕疵都会被其捕捉放大,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焦虑。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词,潜意识。每个人一生中会有许多痛苦,有些人对于某些痛苦是无法承受的,那么这个痛苦便会进入潜意识。所以人们才会说时间会带走一切。但并不是所有都会遗忘,那些痛苦只是藏起来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潜意识虽然可以帮助人们躲过一些无法承受的痛苦,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更为巨大的灾难。因此,找出潜意识才可以对症下药。
说说我自己吧,我是一个双性恋,亦曾经是一个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得已自学心理学,终于渐渐开始不再那么恐惧社交并且渐渐从容。直到那天晚上确认自己居然会喜欢一个男孩时,我的心是十分痛苦的,我所在的地方对同性恋是十分不包容的,于是我变极力隐藏自己。结果正应验了白熊理论。结果原本已经渐渐衰弱社交恐惧症瞬间复发,同时又患上了余光恐惧症。
我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断尝试行为疗法,结果只是让自己越来越痛苦,成绩也因为不敢抬头一落千丈,老师也不断恨铁不成钢的说:有些同学啊,不要以为自己自学可以,要是可以早就清北了。下课也只能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那段日子是无比灰暗的,我回家也不复习功课,只看课外书,看《平凡的世界》,看《活着》,看《红与黑》,看《小王子》,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看到《人间失格》的时候,我不是想自残就是想自杀。
一切一切,我都装的若无其事,但我天天都会写日记,记录着痛恨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不公,希望世界明日就毁灭,痛恨这个社会为什么要这种模式运行,痛恨那些今天我又用余光看而小声议论我的人。痛恨自己的无能。我几乎站在了自杀的边缘。但那些书本里面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那些灿烂梦幻的爱情,支撑着我不至于自杀。我开始看《毛选》,看《道德经》,特别是《道德经》,虽然不能在余光恐惧症发作的时候的发挥绝对作用,但在我一个人的时候,能让我能够慢慢静下心来,不至于连生命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高考结束,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折磨消失了,我开始慢慢审视我自己,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喜欢男生的那一面。另一方面,和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再慢慢的叫好朋友的朋友一起,在朋友的温暖中,我开始慢慢建立自信,我不再认为陌生人看不起我,不再认为我很应该做到怎么样。渐渐的,社交恐惧症已经远去,而余光恐惧症也只是偶尔的一点点波澜罢了。
说一下细节,当初我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不敢看,就是怕别人认为我是同性恋,结果真的有人认为,这导致我更加逃避我自己喜欢男生这个实际问题。虽然平常也会思索应该为什么如此,但快触到问题根源的时候总是难受,然后直接不想了。直到高考后可以不要再见人的那一个星期,我除了吃就是睡,要不然就是深夜去河边散步,这期间的空闲时间,再加上我暑假可以不用再见人的轻松,使得我可以去面对这本源问题,并且尝试去克服它。
过程肯定不简单,那个暑假余光恐惧症并未根治,因为有时瞥见女生也会有点余光恐惧症的苗头,我后来才发现实际上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对于他人身体的看法,就像以前我厌恶别人看我一样,认为他们不是喜欢我就是我身上某点出现问题,羞愧难当。再后来,我先克服别人看我我自己产生的厌恶,而看别人时则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之后推己及人。
总而言之,莫操之过急,断不言放弃。
走过半生,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是小学时,学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