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说说
最近团队在招人:阿里新零售事业群CBU技术部招Java高级&专家,团队主要负责B2B工业品牌业务,坐标杭州滨江,有兴趣的小伙伴私戳我。
********************************************
以下是原文:
本身的设计目的就是不同的。
大家讲的都很详细了,我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理解。
我一直认为,工科的知识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以用为本”。在讨论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时,我也想从“用”的角度试着总结一下区别,所以我想到了设计目的。
接口的设计目的,是对类的行为进行约束(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有”约束,因为接口不能规定类不可以有什么行为),也就是提供一种机制,可以强制要求不同的类具有相同的行为。它只约束了行为的有无,但不对如何实现行为进行限制。对“接口为何是约束”的理解,我觉得配合泛型食用效果更佳。
而抽象类的设计目的,是代码复用。当不同的类具有某些相同的行为(记为行为集合A),且其中一部分行为的实现方式一致时(A的非真子集,记为B),可以让这些类都派生于一个抽象类。在这个抽象类中实现了B,避免让所有的子类来实现B,这就达到了代码复用的目的。而A减B的部分,留给各个子类自己实现。正是因为A-B在这里没有实现,所以抽象类不允许实例化出来(否则当调用到A-B时,无法执行)。
第一次回答这类问题,有错误之处望大家海涵并不吝指正
硬盘并口接口规范PATA标准规范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Imprimis公司推出Wren系列5。25英寸硬盘(当时Compaq PC机所使用的 硬盘)专用的“PCAT”接口,后来的3。5英寸硬盘也采用这项规格。由于“PC AT”这个名称很容易同IBM PC/AT机混淆,人们就为它选择了另 外的名字:“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高级技术附件规格)”,简称ATA。 但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代ATA”。这项规格只生存 了短短数个月,因为它令不同厂商的硬盘出现严重的不兼容问题,尤其在主从盘安装的时候更为严重。ATA-6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TA/100、UltraDMA/100,是当前最为普遍的ATA规格,它在2001年才通过ANSI认证。 ATA -6增加了UltraDMA 5传输模式、速率提高到100MB/s的高水平,同时LBA模式的寻址能力也由原来的28位扩充到48位,这样就突破了硬盘最大可 用容量只能低于137GB的限制!目前主流的ATA-100和ATA-133,使用80排线做为数据线。 在传输速度方面,ATA-100的速度是100MB/S,那么ATA- 133的速度便是133MB/S。单从这一方面,SATA就比PATA快出不少。所以说实际上ide接口是一种pata规范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