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千秋说说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公公在天边甜甜地微笑着。公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树上长满了茂密而翠绿的枝叶。
在树下,有个小妹妹坐在秋千上,双手紧紧地抓着两条绳子。她的哥哥在一旁使劲地推着。秋千在哥哥的推动下荡得越来越高,小妹妹开心得发出了阵阵银铃般的笑声。荡着荡着,小妹妹抓紧绳子,慢慢地站了起来。哥哥看到小妹妹乐得笑开了花,也禁不住心花怒放,他一边叫小妹妹抓牢绳子,一边不停地推着秋千,越推越快,秋千越来越高。站在秋千上的小妹妹就像一只迎风招展的蝴蝶,美丽极了。两只小鸟看到小妹妹玩得这么开心,仿佛在叽叽喳喳地说:“看,小妹妹也像我们一样飞起来了!”
蔚蓝的天空,美丽的景色,还有小鸟的欢叫声,小妹妹和她哥哥的欢声笑语,这真像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现在“千秋” 一词是一种对别人生日的敬辞以及对人去世的委婉说法,也常用 来形容时间很长,其实“千秋”在古代还指“秋千”。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 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其为春秋时 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 载。 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 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后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并一直沿用 至今。秋千的形制也由最开始的一根绳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形式。到了唐宋时 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连妃嫔宫女们也多好此戏,据《开元天宝遗事》 “半仙之戏”条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将荡秋千形容成“半仙之戏”,非常形象。 此外,唐人韦应物在其《寒食》一诗中也写道:“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 花去,轻球度阁来。”描写了宫女们在寒食节荡秋千的活动场景。王建还专门作了一 首《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 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生 动形象地描绘了宫女们荡秋千的情形。
星期六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