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失恋说说
既然分了不管什么原因没必要沉重,放不下就和好
失恋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如果说失恋是什么感觉,那么谁也说不出来,有人说“失恋,心中就如插上一把刀,一动就痛”,有人说“失恋就像吃酸味冰淇淋,心里酸酸的、凉凉的,让人不能承受”更有人说” 感觉像是一个很熟悉的人去世了”。面对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与烦恼,大多数人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
1 尽情发泄失恋后的不良情绪
不管是什么人,再怎么坚强,面对失恋后,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状态。而那种想哭又不敢哭,甚至还要强颜欢笑,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坚强”,其实是对自己的伤害非常大。任何人都应该有哭的权利,尤其是在失恋之时。不能在众人面前哭的人,我们可以找个地方私下痛哭一番;不习惯大哭一场的人,也不妨让自己的眼泪尽量流出来。
2 不要死缠对方
有的人失恋时,为了挽回这份感情,大部分的人都会有找对方好好谈谈与沟通的冲动。其实这个时候找对方好好谈的心理动机是“我们再来一次,我们可以澄清所有的误会,然后我们会合好如初,或者说我们重新开始,抛开以前所有的误会”,这也是为什么情场中的最后谈判老是永远谈不完的原因。问题是这种不死心的态度换来的却是对方愈来愈多的不耐与厌烦。正确的做法,应是“赶快走,走得愈快,愈果决,愈主动,自己挽回的面子愈多,对对方所造成的震撼与吸引力愈大”,这就是“不纠缠”。
3 冷静理智地分析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痛苦了一阵子以后,我们应该理智地面对自己,冷静的去分析一下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既然分手已是事实,那么就要敢于面对现实。记住,如前面所提过的,这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你有哪些是对方受不了的;对方什么时候最快乐,为什么?什么时候最痛苦,为什么?
这些因素找出来以后,看看哪些是可以改的,能改则改。看看哪些是改不了的,下次找恋人时就找那些比较能适应自己“特质”的对象。
4 不要害怕别人知道你失恋了
失恋时最尴尬的事是尽人皆知。也很害怕别人问”你们为什么分手”之类的问题,因为分手,对于一个被抛弃的人,最难处理的事是不知如何跟局外人解释为何被抛弃。一般的人都会用一些奇怪的不成熟的理由来搪塞。如果懂事的朋友装着了解而不好意思再详问下去,虽然是带着一点疑惑的眼神离开失恋者还是勉强可以忍受;万一碰到一些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常会问得当事者尴尬异常,心情越加难过痛苦。
若有人在失恋时还装着“我与爱人正在热恋”,这种心理就有一点病态了。建议失恋时不要怕别人知道,甚至可以主动让别人知道,此时,若是你觉得别人问长问短让你受不了,你不妨套用以下的公式:“某某某,我向你宣布一个不好的消息,我被抛弃了,对方已另有对象。我现在很难过,但是我相信几天以后就会好一点。请你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们不要再谈这些好吗?谢谢,再见。”然后回去痛哭一场,你就会发现失恋没有那么可怕。
5 学会坚强
失恋者在初期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就是丧失信心、自怨自艾、愤愤不平,觉得无脸见人,或自甘堕落、逃避现实。报复之法不可取,而自己灰心丧志,每日以泪洗面,误了正事,状似可怜,其实这都是不好的情绪反应。因为这些举动,只是使对方更加得意忘形,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利益。
处理失恋后的愤愤不平,最好的方法是好好过日子,自立自强,活得比以前更好,努力使日后的学业、事业更加进步、发达,将来娶(嫁)一个比原来更好的对象。
6 从反省中成长
请对这份逝去的感情多多反省,试着问自己:我是怎样的人?问题出在哪里?是沟通方式还是价值观差异?在思考中,提炼出成长的力量,从中找回你的感激能力,加速你的心理创伤恢复。
7 丰富生活
好好安排你的生活,想要为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其实你有很多生活资源,想想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想做,而之前没有机会实现的呢,正是时候。
你好,就拿我举例子吧,我失恋后自己是慢慢的天天去健身房,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时间长了也就好了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曲是在十三年前,六岁的一个清晨,打开收音机,窗外的虫鸣,浅浅的一抹斜阳,桌上零散着的食品袋,点缀着卡通人物的书包,妈妈匆忙煮的稀饭,微波炉里热着的牛奶,还有那个不谙世事的我。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08一1810年间,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小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从一个非专业音乐人的角度来听这首曲,只有两个字“好听!”,无论是从左耳还是右耳,无论音量大小,无论联wifi还是数据,都只有俩字,好听!
但是从一个业余的钢琴爱好者的眼光来看,全曲简单明了,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凑,在这大时代背景下,反倒能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所以我感觉此曲倒是和菊次郎的夏天有几分同工之妙的赶脚
说到了致爱丽丝,我就想起了另外一首曲子[贝多芬病毒]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如果将致爱丽丝比作一位优雅的邻家少女,那贝多芬病毒必然是一只站在屋顶怒吼的老母鸡
既然说到了菊次郎的夏天,那咱们就多说几句,这首歌在传播度上与致爱丽丝无出其右,但在网上的评论却是一水的“高大上”,“好”,(才不是因为它比致爱丽丝难弹[手动狗头])
话题回归到致爱丽丝上啊,提到致爱丽丝,咱们就得谈谈致爱丽丝背后的故事,前面也提到了,是在1860s被人发现的,这之间这首曲子经历了多年的雪藏,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之后,在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的情况下.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写了这么一首小曲,送给了她,说是致敬她带给他那美好而纯粹的感情。
但对于此曲,也有人有不同的观点“从全曲的意境中完全能领略到贝多芬是特雷沙的情人,如果没有如此的情愫是不可能几次不同的回旋曲韵味来表达他凄美忧伤而又无法挽回失去的恋情,痛苦地挣扎。该曲是首难得的催人泪下的悲歌!为此向贝多芬珍惜爱情而失恋深表同情而致敬”——节选自致爱丽丝曲下的热评
人们经常说,这世上有两个贝多芬。但我看来,只是有两个你而已,悲伤和欢乐之间的距离并不是一首歌,几首曲子可以衡量的。
很多人说它俗,的确,在贺卡上,在音乐盒里,甚至你随便打开一个4399小游戏,都能听到“滴答拉达拉达”这熟悉的旋律。但它的确是我第一首能弹到大半的曲子。
俗的无畏,雅的轻狂,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很感谢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也很感谢每一位用心聆听的人,也同样感谢屏幕对面那个默默读完全文的你。
在即将二十岁的深夜写下此文,思绪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午后,嘴里嚼着的劣质泡泡糖,与邻座那个暗恋的女孩,说着的那些早已说不出的话。
满纸荒唐中窥见满脸沧桑
二更
想到之前的事,就有点说不明白话了
和朋友去K歌,是个不错的宣洩的方法。
至今没有恋爱导致郁闷。你看了会不会觉得舒服多
自己要放松心情,让自己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