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读书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书籍是知识的源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
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世上的书那么多,价钱从几元到几千元,各不相同,可它们内存的知识是无价的天价难及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为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
努力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好读书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吧!
读得多不一定又太多好处,但一定没有坏处。
读书好啊,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教你为人处世,为你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做任何工作都是需要知识的啊
从刚开始的只买不读,到两小时一本书,到现在最多的时候一个多月读一本书。鬼知道我的读书方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开始说读书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个关于知识的模型,DIKW模型。
先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中将知识的层次分为了4个不同的层级。
我们公众号上的干货或者刚买回来的书,还没有看的新闻热点这些都属于数据(date)。
当我们抽空看了新闻热点,或者书籍之后他们变成了信息(information)。
我们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knowledge)。
如果我们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他们就会转换成智慧(wisdom)。
记忆深度D<I<K<W
现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看过的书,处于哪一个层级。为什么我们看过的书,会很快的忘记?也许它们还处于信息层级,就如同我们看过的新闻一样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那么如何将数据D转变为知识K或者智慧W呢?
重点来了,下面说说,我经常用的几个读书方法。
(这些方法,不是我自创的,其实市面上的很多读书方法,都来源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然后我研究了市面上的读书方法论,找到了几个比较适合我自己的,你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尝试我说的这些方法,只有尝试过,对比过,才知道哪些最适合自己。)
我常用的读书方法分为3步,快读+慢读+知识笔记,这样一个快慢结合的组合拳。
我今天主要推荐的是慢读+知识笔记的方法,只不过在慢读开始之前,很多书都需要用快速阅读进行筛选。当然这几个方法如果用上主题阅读+主题输出的结合,效果当然是更好。篇幅有限,主题阅读今天不过多阐述。
一,快速阅读法。可能你们平时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带着问题去阅读。究竟怎么样是带着问题去阅读?
举个例子,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片,给你10秒钟的时间,看一遍,然后遮住,问你自己,图上有一些什么?
怎么来回答?不好回答。
但是如果我换另外一种方式问你。窗台上有一些什么?
这样就没有难度了,对不对?
这就是问题导向的作用。它像一个过滤器,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那1~2个问题。
所以,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像查字典一样。现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学的时候是怎么查字典的。
我们一般的方式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不懂的生僻字,然后去翻查字典。又读了一个生僻字,然后再去翻查字典。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读下去,将整篇文章读完。
其实我们读书也是这样。
①浏览全书,看目录,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去把这个知识点,通过翻阅查找的方式解决。大家记住,每一次能查找的问题只有一个知识点。
因为我们读书和浏览网页,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太大了,如果说,你同时进行几个问题的话,我们容易陷入信息黑洞当中。使大脑变得混乱。
最合理的做法是,知识点问题为单位,多次的阅读,每次查找一个问题,不断的进行重复。
②给自己规定阅读的时间,我一般是以一个番茄钟为单位,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休息5分钟。让大脑有一个有效的清空和思考,然后再进行第2个问题。
我们用快速阅读法将书读完,这样是否就结束了?
其实还远远不够,很多人知识做到了这一步,将数据D转换成信息I,这样当然无法记住。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也是属于读书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忽略了做笔记。只是在不断的攀比读书的本数,这样子读书读在多也是枉然。
③写读书笔记。(具体的读书笔记方法在文末第三部分)
通过快速阅读法,和主题阅读法,我读了很多书,基本能做到两小时一本书。后来我慢慢发现,我这样读书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书里面很多的精华都忽略掉了。
直到我看了万唯刚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
现在才发现读书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二 强力研读书,重点推荐(《万万没想到》,万维刚)
本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提倡一种高强度的读书方法,称之为强力研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按部就班的,繁琐的固定套路不同,强硬度更像是一种深度阅读。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刻意练习,相呼应。
要想真正学的快,反而让自己慢下来。成甲《好好学习》
强力研读法,就是这样一本教你慢下来的读书方法。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我们说的思想类书籍,不是什么学术著作,所以再好也没必要读三遍。两遍正好。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①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②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
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重要的是一定要能看出作者的逻辑脉络。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真正地理解一本书,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个脉络。
每一章的逻辑结构如果真写出来也许只有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却常常是分布在好几十页之中。
善于写书的作者往往会在书中收录大量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包括科研案例、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只有把这些小故事串起来我们才能明白作者到底在说什么。
单独看其中的一个故事,每个人都会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的解读。
然而这个故事在书中的作用却往往会被人忽略,最后只记住了小故事这棵树木,而看不到它们组成的森林。
③对知识点,横向拓展。
对知识的学习,要有不求甚解的习惯。对待感兴趣或者深奥的知识点,应该是不断地横向拓展,通过网上信息平台,逐渐看清知识点的全貌。
我经常会看一本书看一个多月,或者是其中某几页的某个知识点看几天的行为。你肯定会说,我看的慢,但是我横向拓宽了很多信息。
三 读书笔记前面说的读书方法都只是将数据D转换成信息I,离我们想要的知识K跟智慧W还远远不够。只有做好了下面的读书笔记才是开启了进入知识K和智慧W的道路。
读书笔记对我们日后得复习,重温这本书,也提供方便。好的,比读书笔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
网上有很多关于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读书笔记,我今天在这里讲的是另外一种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我并不是很赞同,也许是我理解的不够深刻。
通常我们都说一本书,我们想过没有,一本书是由什么组成?在这个读书笔记中,我们将一本书看成由很多个小的知识点组成,然后我会深挖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位做读书笔记形成知识卡片。
当碰到好的素材,做摘抄记录形成素材卡片,最后进行分类处理。
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那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
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大师的看书方法。 -----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
和李敖老师的方法类似,只不过我不喜欢进行裁剪,我都是自己进行概括总结成知识卡片,然后在分类存放。
我会在笔记的最后面进行备注,说明来至哪部书籍,方便日后回顾整理。
当同类型的知识积累到几点了,我会进行总结与梳理,最后输出。这样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就被串联成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线条(各种学科)之间又会发生交错,最后编织成网。
当知识形成网状的时候,记忆就会很深刻了,这时候才达到知识K 的层级,离最后的层级智慧W也就不远了。
从一个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织成一张网。 无论你选择怎样的读书笔记方法,但是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见 感 思 行
①见,对知识点的描述,概括,不是成段的摘抄。
②感,记录下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没有看到这个观点是怎么想的,得知这个观点后又是怎么想的,得到了什么感悟和想法。比如书里面说的好的地方,哪些地方说的很浅显,达到和作者交流的感觉。
③思,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生活的关联;
④行,最后是行动,具体怎么做。
今天先说这么多,以上方法都是实践检测非常有效果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当然大家可以自行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所有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大家有不清楚的可以评论,留言,我在进行补充说明,谢谢。打字不易,望大家点赞支持。
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地方呢是,在外面的人看起来都会非常的有文化,知识渊博,不好的是,你每天要背很多的课文,要看很多的书要写很多作业,
多读有益书,少交无益友。修身修心第一,再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实践、观察、思考、总结!不许偷懒。我们必须振作精神,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做下,一个叫做苦,一个叫做功,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