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说说
最近很多师弟问我关于四方所的问题,薪资待遇的事我不想说了,自己看评论吧。我想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跟你们谈谈四方所包括中车的发展前景。首先,你要知道中车都干什么,其实他除了造火车几乎没什么别的产业了,这里的火车泛指所有的高铁(标动),地铁,城际,货车,特种车辆等等。抛开货车厂不谈,就客车厂而言,这其中高铁的利润率最高,也是最赚钱的,地铁城际的利润率低,通常在10%左右。
那么这几样主要产品的市场如何呢? 高铁城际等大铁路车型全归铁总采购,地铁归地方政府成立的地铁公司采购。
1、我就来先说说高铁,来给大家一组数据:2013年中铁总重启动车组招标以后,2013年分两次采购动车组349列、2014年分两次采购393列、2015年分两次采购414列。而2016年到年底才进行年内首次招标,而且仅局限于250公里动车组(250公里动车组基本等同于城际车),采购量仅有70列。而2017年呢,我们电视新闻大肆宣传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标动),上半年仅采购了20列,年底可能还要招标(民间猜测50列)。看了这组数据,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铁总收紧高铁建设了,不买车了。当然这是有原因的,2018年国家铁路总公司要完成政企分家三步走,正式成立中国铁路集团,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效益成了他自己的重要指标(以前可能不太关注)。反观2017年中车研究的新车型,例如250纵向卧铺、160公里动力集中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成本极低,运力极高,说白了就是看着高大上。提高票价,司马昭之心,铁总的意图很明显了,老子要赚钱了,那中车还能继续坐在这不顾成本大力发展高铁的大船上数钱吗?
2、再来说说地铁,这两年中车地铁没少造,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想建地铁,都想扩建已有的线路,但是以前发改委不批啊!13年以来发改委把以前积压的地铁项目全批了,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两年全国都在建地铁。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哈!就在今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收紧了地铁项目规划(网上可以搜到新闻)。后面的事自己脑补吧。
3、最后再跟你们聊聊高铁出口, 看新闻都很兴奋吧,很高大上吧。但是事实很残酷,所有新闻曝光的真正意义的高铁出口项目模式(线路+车辆+运营),全部被国外违约了。当然,这不能否定我国高铁出口的战略意义。但仅仅靠这个来宣传夸大自己的企业,确实有一些不妥。高铁出口的口号喊的是好的,是响亮的。但实际能给中车带来的效益微乎其微,甚至为了这些口号赔钱赚吆喝也是常有的。
写了以上3点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第一,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是不言而喻了,相比汽车行业等成熟的市场化行业,中车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二,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中车的降薪是有客观原因的,它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宏观调控,更不是某些人口中的知乎上某些人的“造谣”。企业收入少了,而且少的很厉害,如何能不降薪,你们看到的收入都是13、14、15年红利期的收入,如果你们好奇,可以问问12年以前中车员工能挣多少钱。所谓的企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在这里要改成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了。
能看到这里的人,我觉得你一定是认同我的观点的。那我就再跟你说说四方所,四方所在中车里是怎样一个存在呢?我可以追溯的久一点,2000年以前,他确实是个研究所,是享受国家补贴的事业单位。那时候人很少,主要执行的是铁路行业标准制定、技术研究等等职能(现四方所技术中心)。而现在呢?这个事业部那个事业部,它是干嘛的你知道吗?说好听了叫事业部,通俗的讲就是车间或者分厂,主要职能是做铁路配套产品,供给四方股份、长客股份、庞巴迪、唐车等等的中车主机厂。借用知乎网友的一句话,别被研究所三个字蒙蔽了,有限公司才是它的真实身份,与其叫四方所,不如改名四研厂(开个玩笑)。也就是说,除非你进了职能部门和技术中心,其他地方就请你把自己和车间工人划等号吧。
写了很久,突然有点大脑空白了,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请看过帖子有感而发的朋友们在下面补充吧。当然,讨论或者是抨击也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