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2017上班累的说说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2017上班累的说说的相关说说呢?在2017上班累的说说这个说说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qq空间说说!
2017上班累的说说
华宝电子厂车间一年四季都百是冷气,特别是冬季,他妈冻死了,进去车间没两天冻得都度得上医院,容易生病,伙食都挺好的,就是车间冷气冻死人,英华达伙食不怎么好,排队打菜窗口太少了,有时上班都来不及回打菜吃饭,但英华达答车间比华宝厂里车间好,好多人不至于被经常冻得生病
2017上班累的qq说说
我干了35天发了8900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平时的生活节奏已经很紧张了,即使有一些空闲时间,我们也常常紧绷着,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在追随我们。这是因为让我们紧绷的因素,常与我们自身和环境交融在一起,平时很难被觉察。
令人紧绷的一些常见因素• 公司企业文化。一些公司会鼓励员工成为“工作狂”,甚至宣扬“放松就是懈怠”的错误理念。在此影响下,人们不敢放松,因为一旦松懈,就可能被淘汰。
• 糟糕的时间管理。习惯性拖延的人,会在拖延时,长期处在“没有完成任务”的焦虑中。而在工作终于完成后,ta们往往又会因为浪费了原本可以用来休息的时间,而无法得到充足的放松。
• 总想着“事情做完我再休息”的思维模式。还有很多人,总想着把事情都做完再彻底地放松一次。但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地出现,ta们很少有真正可以放松的时候。
• 高敏感的人格特质。对他人情绪和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的人,容易因为过度反应而造成能量的过度消耗。这会使人持续感到紧绷。例如:声音的突然变化,对他人来说,可能只会引起一点注意,而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令ta吓一跳,甚至进入应激状态。
人们往往以消极心态应对压力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扛过去”。事实上,这种消极应对的方法,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反而会加重紧绷感,令我们持续感到疲倦。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澄清几个关于压力的误解:
1. 压力只能被扛过去?很多人觉得,压力只能靠“扛”的。但研究证明,我们对压力的看法(例如:将它看作是挑战还是威胁),会对我们的抗压表现甚至身体反应产生极大影响。
2. 与他人分享压力≠我太弱了。很多人不愿与亲友分享压力,一切苦水都自己吞。特别是一些男性,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认为无力处理压力是自己软弱的表现,因此羞于与人分享、更不用说求助他人。 事实上,我们在旧文中曾介绍过,与亲友分享压力,是自带治愈功能的。相反,将情绪憋在心里太久,会令我们经受强烈的心理痛苦和压力,引发健康问题。
3. 放松自己≠浪费时间。放松需要被重视——研究人类表现的作者Brad Stulberg认为:“紧绷+放松=成长”。如果缺乏放松,人们是难以自我提升的(Stulberg& Magness, 2017)。因此,放松绝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它十分必要。 那么,为什么我明明试着放松了,但状态仍然没有好转呢?
很多人对放松也有误解试图积极地处理压力但总不奏效,可能是因为人们对放松方法也有误区。所谓放松,简单地说,是“既不激动也没有不安的状态”。放松状态下,人们处于低紧张水平,没有愤怒、恐惧和焦虑造成的唤起(arousal);与此相反,人们往往有种平静的欣悦感。
• 娱乐≠放松。即使是在享受你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你也可能并无法真正地放松。这是因为,在玩游戏或刷微博时,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我们仍需聚精会神地抓取、分析信息。
• 运动≠放松。我们常在各种场合听到关于运动解压的好处,适当运动确实会增强我们的体质、缓解僵坐带来的肌肉酸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适宜的运动量是不同的,一味遵循书本上的建议并不能让我们达到放松的目的,反而会令我们因“过劳”而感到更加疲惫。
• 和他人聊天≠放松。社交是放松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聊天,都能让你放松的。例如:在下班后与同事喝一杯、聊聊工作,可能反而会让你在休息时也无法从工作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对于社交恐惧者们来说,担心自己说错话、紧张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等因素,也会令ta们在过程中感到紧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放松。
总的来说,错误的放松方式无法缓解你的紧绷,反而让你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中。
如何学会有效地放松?想要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也能活得轻松点,我们需要转变自己对待压力的消极态度、并学会如何有效放松。* 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1. 将压力看作挑战、而非威胁。研究表明,当人们积极地看待压力时,ta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将压力看作挑战而非威胁,会潜移默化地令我们更加主动地应对它。 不仅如此,短期、适当的压力还被证明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会“强迫”我们的心脏为大脑供给大量氧气,使我们更加机警、在当下表现更好。适度的压力还能激励我们主动寻求联结、甚至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大。
2.允许自己求助。在压力过大时懂得与人分享、允许自己向他人求助,也是主动应对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放松,有哪些小技巧?1. 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Jacobson教授认为,人会紧绷是因为能量消耗过度。因此,注意“节流”,是放松的核心。 在生活中,你可以试着列出一个“活动-能量”单。要特别注意那些消耗小、但能为你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看小说、发呆),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活动放到计划里。 除此之外,良好休息的前提,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做好时间管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留给放松这件事。
2. 灵活利用小睡在工作间隙进行15~30分钟的小睡,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升记忆力。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超过30分钟,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人们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
3. 社交放松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有放松的效果,你要选择适当的社交对象。想要体验放松的社交,你可以和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即使不聊天,只是呆在一起也能有放松和安抚的效果。而如果要聊天,注意不要谈论那些容易让你紧张的内容。
4.快速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彻底地放松肌肉群,改善身体在高压下长期紧绷的状态。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分钟,适合在工作间隙完成。
在开始之前,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然后闭上眼睛,让身体放松。在活动开始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尽量松弛下来。
活动第一步是“紧张”。找到一个特定的肌肉群,让它们紧绷起来。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肌肉群上,例如你的左手。接下来慢慢地深呼吸,尽可能用力地挤压肌肉、持续5秒。需要能真正地感受到肌肉的紧张,甚至感到肌肉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注意不要造成太大的痛苦)。挤压过程中可能会牵拉到附近的肌肉群,比如当你握紧左手时,你会不自觉地绷紧肩膀,但练习的目的就是要隔离不同的肌肉群,最终做到能在紧绷某一个肌肉群时,不影响其他的肌肉群。
紧张5秒结束后,进入第二步:迅速放松紧张的肌肉,并同时缓慢地呼气。你应该能感到那部分肌肉变得松弛无力。同时试着去感受现在松弛、与方才紧张之间的区别。习惯之后,这个活动能够帮你提高日常觉察,迅速地辨识出自己是不是处于紧张状态。
保持这种放松状态大约15秒,然后转到下一个肌肉群。重复“紧张-松弛”的循环。等完成所有肌肉群后,花一段时间感受深层次的放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动用到全身肌肉群,为了方便记忆,你可以从脚开始,一点点向头顶移动。
肌肉群分布见下图:
最后我们想说,面对持续存在的生活压力,消极承受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转变态度、并结合真正有效的放松,才能获得“有底气有自信”的生活态度,并在当下紧张的生活环境中,过得轻松一点。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工作能力强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当一对情侣无话可说的时候,该怎么做?
南京华宝电子厂好。
南京英华达招聘长期小时工,前两个月的时薪是22元/小时,两个月之后18元/小时,包工作餐,吃饭的花销会减少很多,住宿免费,水电是1元/天,一个月才zd30块钱,比起均摊,会便宜很多,不扣社保,商业保险60元/月,综合工资5500-6500元。
南京华宝的工资水平属于中等偏上,淡季的时候3500左右,旺季的时候能够拿到5000+,六千也是有可能的,这是正式工,现在小时工的工资是28元/小时,按照一个月26个工时来算,月薪在7000—7500元左右,住宿免费,水单均摊,宿舍距离车间比较近,不用坐厂车。
每天加班两小时,但是加班工资会多算半个小时,但是华宝每天加班只算2小时,这样一个月下来工资也会少好几百回。
刚进华宝,会分厂区,一厂和二厂都不错,据说这两个厂的一楼有点累,其他岗位还是很轻松的,上班的时候,可以答一边说话,一边工作,不赶产量的时候比较惬意,忙的时候也不会太忙。
南京华宝(吉宝)通讯有限公司为专业ODM手机及通讯产品研发制造领导厂商,属于金仁宝集团,集团旗下关系企业包含具备强大研发制造能力的仁宝计算机、金宝及泰金宝电子,在电信产业链上堪称是资源最完整的通讯集团。
南京华宝电子厂工作还是比较累的。工作的强度比较简单,但是对技术的要求性并不高公司待遇还行吧。
我就一次,那天是哭的实在太厉害了被哭怕了!我宝宝很爱哭!
来源:雪球
原创:玉泉老和山下
本人在一家医疗投资机构搬砖,日常工作就是做行研、看项目,过去一年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工作之余也一直在思考二级市场的好标的。此文就专门谈谈自己的选股策略,认知有多深刻谈不上,但至少对行业基本面的研究是下过功夫的。
从雪球上各支股票的关注人数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对器械公司的关注度和医药公司比起来还是差远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和大部分公司的体量都偏小,很多产品我们老百姓平时也见不着摸不着。但另一方面,稍微了解医疗行业的朋友都知道,我国的药械比偏高的现状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器械行业的增速都会显著高于药品行业,关于行业整体的讨论网上有很多,内容大多类似,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在这里摆出近期看到的两个有意思的数据:
(1)美股过去十年共诞生14支大市值的十倍医药股,其中8支为医疗器械,3支为创新药、3支为医疗服务。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器械公司的成长性都是有足够想象空间的。仔细这8家公司,代表了各个创新器械领域的龙头,这也体现了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产品种类、细分方向特别多而杂,且相互之间差异很大。这导致了不同器械产品的研发要素大相径庭,意味着器械公司想要扩张业务板块只能通过收购(这和药不一样,很多药的研发要素是可以通用的),后面我会讨论这个问题。
(2)根据浩悦资本统计(未涵盖IVD领域),2019年国内医疗器械IPO事件8起、并购事件16起、私募融资事件118起,相较2018年数量大幅提升。可见器械市场在资本寒冬中活力不减,这背后显然是有行业的成长性在支撑。
十倍器械股需具备的条件
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和目标决定了什么样的选股策略。对于我而言,基本的投资理念是信奉长期价值投资,与好公司一起成长,在此基础上的目标是寻找10年十倍股。这就决定了我的选股策略:标的公司已经展现出相当优秀的能力和潜质(已经在至少一个细分领域做到领先地位),同时又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样的器械公司目前市值大概在50亿-500亿之间,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十倍的增长空间意味着起始市值当然不能太高,全球最大的器械公司美敦力差不多一万亿市值,对应到中国未来也许能出个5000亿的器械公司,对应起始市值就是500亿。目前的国内一哥迈瑞已经做到了3000亿的市值,其优秀有目共睹,我对它未来涨到5000亿信心满满,但要涨到3万亿,就是异想天开了。对于迈瑞,还想再牢骚几句,在我看来,管理层现阶段有些偏保守了。从好的方面想,公司目前的三个大板块还有足够的发展提升空间,只要在现有基础上扎扎实实的继续往高端了做,一点问题没有,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仍会是稳健而出色;但作为中国的一哥,迈瑞肩上扛着走向世界的重任,若以此要求,迈瑞离伟大尚有距离,为什么?我认为评定一家伟大企业的标志性事件是去做定义创新产品、培育市场、引领市场的事,诸如此类的事业在前期需要持续高额支出,理应是利润丰厚现金充足的大企业的使命,我们能够从GE、西门子、强生、罗氏、3M等跨国医械企业身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而从迈瑞现有的产品线(监护仪、超声、体外诊断)来看,都是瞄准了已经被定义成熟的产品跟随进口厂商进行研发,这样的立项策略最经济高效,非常适合公司早期阶段的发展,再往后看,希望迈瑞能更积极的去做些开疆拓土教育市场的工作。
其次,为什么说不看5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医疗器械行业强者恒强的效应很明显:器械的产品属性有点类似精密制造的范畴,对于已经成型的产品和使用场景,研发人员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创新,更多的工作是不断打磨质量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基于这个逻辑,行业龙头在产品上的经验和优势是不断累积的,不会轻易被后来者赶超,而在同样重要(可能更重要)的销售渠道上龙头更是拥有压倒性优势。综合来看,一家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核心在于其建立的优秀的研发和销售管理体系,体系的优势能够让公司在往后的发展中持续进化,因此我会从已经证明了自身能力的细分领域老大或者老二中去寻找潜在的十倍股。从A股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来看,可以将50亿作为一个门槛,50亿以下市值的器械公司要么不是龙头,要么是低端产品领域的龙头。
以下是本人对具体公司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选股要素一:细分赛道龙头
在扫描细分赛道龙头时,目光优先瞄准市场空间大、进口占比高(国产替代空间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领域,毕竟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所拥有的成长空间和护城河更富有想象力。而实际上,医疗器械的前几大细分领域(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骨科、心脑血管介入、微创外科等)基本都符合上述条件,我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罗列在了下面的表中(表二)。
当然像眼科、口腔等赛道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美股在口腔和眼科领域各自出了一只十倍股(爱齐、库珀医疗),但因为本人还未做深入调研,暂时不做讨论。
在以上列出的细分赛道龙头当中,我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于单个领域的公司,另一类则是已经跨了多个领域的公司。第一类公司属于典型的成长股,比如体外诊断的安图生物、万孚生物,骨科的大博医疗、凯利泰、爱康医疗、春立医疗,血管介入的心脉医疗,微创外科的南微医学,血液净化的健帆生物(未列在表中),这些公司依靠市场的红利叠加自身的优秀,过去几年都有着非常强劲的业绩表现,市值屡创新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企业凭借现有业务的增长能成为十倍股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在优质公司稀缺的A股市场,这些细分龙头的估值和溢价都到了极高的位置,放眼未来,其中部分标的可能还有有2-3倍的成长空间;但若要增长10倍,也就意味着至少千亿市值(目前的市值大都在150亿以上),单凭现有业务领域的增长很难做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算:一千亿市值假设给到40倍的市盈率,对应25亿的净利润,按非常理想的25%净利率算,对应的营收也要在100亿左右,而国内医疗器械单个赛道的市场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亿,一家公司实现50%市场占有率的概率可想而知。因此器械单条赛道的天花板明显,企业若要突破规模上限,必需实现跨赛道扩张或全球化扩张。
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两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差不多各自有500亿,会不会在这两个领域可以单独产生千亿市值的巨头?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都是非常宽的行业,涵盖多条赛道,若要成为千亿市值,必然也涉及跨赛道扩张。
在体外诊断领域,细分赛道尤其多,玩家也多如牛毛,光A股的体外诊断公司数量就占到整个器械板块的近三分之一,大家各有各的金刚钻,自己的领地不会轻易被攻占,所以一家公司想要吃掉整个体外诊断市场20%的份额(实现100亿营收)谈何容易。上市公司老板们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比如POCT龙头万孚生物,近几年的战略布局扩张意图明显,在不断扩充POCT品类(血气、凝血、分子诊断)的同时也想分得一旁闪闪发亮的化学发光赛道(200亿规模)一杯羹,问题是化学发光的格局基本已定,迈瑞、安图、新产业牢牢把持第一梯队,后面还有迈克、亚辉龙、普门、星童等玩家紧追不舍,这局怎么破?跨界扩张不易,还有全球化这条路,万孚靠美国市场起家,看上去很早就开始全球化,但我认为这离真正的全球化还差的远,万孚在海外卖的是毒品和妊娠检测试剂,均属低端产品,即使是全球市场也很容易触到上限。在我看来,仅靠低成本廉价优势去实现高值产品的全球化是不可持续的(敷料、手套等低值产品可以依靠成本和规模实现全球化),最关键的还是得把技术做到顶尖,通过质量过硬的高端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树立品牌形象,此乃核心竞争力所在,这方面迈瑞就是很好的榜样。
接来下谈谈医学影像,包括超声、DR、MRI、CT还有核医学设备(PET、SPECT)等赛道。超声是其中发展最好的赛道,上市公司就有迈瑞、开立、祥生三家。DR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国内已经是红海一片;而MRI和CT两类大放设备则面临相同的处境,低端市场(永磁及1.5T以下超导MRI、16排及以下CT)已成红海,国产厂家竞争激烈,中高端市场仍是以GPS为代表的进口品牌所主导。这里面涉及两家上市公司:万东和东软。虽然分别贵为DR和CT的国产龙头,且覆盖了主要的大放设备(DR、MRI、CT)赛道,市场空间看上去是足够大,但我并不是很看好这两家公司的成长性。万东曾经受制于国企体制发展缓慢,在鱼跃(2015年)入主之后逐渐摆脱了老迈的体制,发展进入快车道(布局万里云、联合并购意大利百胜进入超声领域),但其核心业务DR竞争壁垒较低,而其他业务版块如MRI和CT的实力都不出彩,百胜的超声业务未来的成长性有限,唯独DSA算是最有潜力的一块业务(国产拿证的也就万东、TCL医疗、乐普三家),当然因为和进口DSA的差距太大,短期主要攻低端市场。整体来看,万东是可以持续关注的一家企业,但目前给人的感觉欠缺一点爆发力。再说说东软,实际上东软的体系非常复杂,上市公司主体是东软集团,而东软医疗只是其中一个子公司,集团计划是要将东软医疗单独拆分上市的,19年东软医疗完成股改并引入百度等股东。东软的看家本领是CT,因为早期和飞利浦合资,有了一定的技术积淀,而MRI和DR都比较一般。若要有所期待的话,我们只能等未来东软医疗单独上市之后是否有更好的发展。事实上,目前在大放领域最有巨头影子的是未上市的联影,凭借各种高举高打,联影在2017年估值就高达300多亿,虽然很多人诟病公司的发展借助了非市场化的力量,但最终我们还是以成败论英雄,在重资金、高门槛、应收占比高的大影像领域想要突围,也许就是要不走寻常路。
以上提到国内这些细分赛道的龙头想要实现千亿市值必须要跨界扩张或全球化扩张的逻辑,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美股那8支十倍器械股,清一色都是专注于某条赛道,显然这些公司是通过全球化这条路径实现了千亿市值。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全球化,背后的核心在于:他们做的都是真正开创性的产品,是某条新赛道的开荒者,技术和专利处于绝对领先,全球化是顺理成章。而遗憾的是,我们在A股市场找不到这样的公司,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对于国内的器械公司来说,现阶段最高效的发展路径就是复制进口产品、分食国产替代的蛋糕,而若要诞生中国的创新器械独角兽还需时日。说到这里,在香港上市的启明医疗倒是有希望成为中国的爱德华兹冲击千亿市值,之所以看好启明的原因在于介入瓣膜行业在全球也是等到21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给了国内企业极佳的学习时机(国外企业摸索了近十年好不容易把瓣膜介入治疗给打通了,此时还在雏形的国内企业正好可以吸收现成的成果并少走很多弯路),导致了在介入瓣膜领域国内企业和世界顶尖的技术代差小,具备全球化竞争的潜力。启明医疗作为中国最早吃螃蟹的介入瓣膜龙头,同时又享受了国内市场一片空白没有进口产品压制的巨大红利,真的是天时地利,若是还能把“人和”做好,将有很大机会胜出。
选股要素二:跨赛道能力
以上讨论了专注单个领域的细分龙头成长为十倍股所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原创性、技术代差较大,依靠单个赛道主导全球市场的路径不太适合国内器械企业,因此我更倾向于从跨赛道扩张的路径上寻找千亿市值的公司。这就轮到了表中所提及的第二类龙头,比如迈瑞、威高、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还有未列入表中的新华医疗、蓝帆医疗等。跨赛道扩张意味着需要走出原有舒适区进入到自己并不熟路的领域,无论是通过并购还是通过引入新团队新技术,都是对公司综合能力的巨大考验,从历史样本来看,大部分公司的多元化并购都以失败告终,而真正能够跨赛道扩张成功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在我看来,这种跨赛道能力将极大拓宽企业的护城河。
在这第二类龙头中,迈瑞、乐普和威高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优秀的扩张进化和管理能力,相应股价也得到了市场的有效反馈。迈瑞和乐普由于起始市值较高,显然不在十倍股之列;威高市值也不低,加上核心的大输液业务属于低值耗材,给不了高PE,所以十倍股希望亦不大。蓝帆靠手套起家,近些年努力想跨到高值耗材领域,大举并购柏盛算是挺成功的一步,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高值产品的基因,公司未来的进化感觉像是少了灵魂,未来需要继续观察吧。而营收100亿的新华医疗若不解决国企的管理体制问题,始终不在我考量之列。
最后,来说说我认为最有成长潜力的两家公司:微创和开立。
首先是微创,100多亿市值的微创医疗当仁不让成为十倍股最具潜力和人气股:心脑血管介入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冠脉支架、心脉的外周支架、心通的介入瓣膜、神通的脑血管介入等都是第一梯队,顺便还成了行业的黄埔军校),波澜壮阔的跨海并购实现了骨科和心律管理两个大赛道的布局,使得微创成为了对标美敦力的最佳样板。虽然因为并购业务整合的不顺导致了市场对其能力的质疑和负面情绪的积累,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喜欢微创,这样的票实在具有吸引力。于我而言,常总的格局足够大,早早的就开始跨赛道扩张和全球扩张的征程,这在国内器械行业里是没有先例的。当然全球性的跨界收购也带来了无比巨大的考验,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打磨、消化、吸收,未来大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的表现决定了公司的市值能否直冲千亿行列,对此我保持谨慎的乐观,也秉持彼得林奇说的一句话:如果公司的前景非常美好,那么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再投资仍然会得到很高的回报。为什么不能暂时不投资、等到公司有了良好的收益记录可以确信其未来发展很好时再买入它的股票呢?当公司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后,仍然可以从这只股票上赚到10倍的回报,当你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有所怀疑时,看一段时间再做投资决定也不迟。
最后说说开立医疗,这是我在研究完内窥镜行业之后渐渐喜欢上的公司,我认为这是一家有骨气的公司。开立目前主要就是两个业务板块:超声和内镜(体外诊断业务处于培育阶段,还不成气候)。超声是起家的业务,两个创始人从老牌国企汕头超声出来,十多年时间把超声做到了国内老二,其能力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虽然19年超声业务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优秀的公司是可以不断调整并进化的,这样的困难公司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而内窥镜是公司继超声领域后横向扩展的第一个细分领域,这是一个技术壁垒尤其高的领域,软性内镜目前全球市场被日系三家垄断(其中奥林巴斯占了近70%市场份额),可以说非常难做,迈瑞曾经想进入该领域但最终选择了放弃,而开立偏往虎山行!经过持续多年投入,公司已经推出了高端内镜产品,处于国产领先地位,虽然在很多细节和功能上和日本内镜仍有差距,但开立内镜扎扎实实不断进步的表现让我感觉到公司走在了正确的路径上,只要敢于继续走下去,最终赶超奥林巴斯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十分乐于见到公司19年在内镜市场端的投入,因为只有在研发和市场端的持续加大投入,未来才有可能挑战奥林巴斯的霸主地位。
对于开立的成长空间,我的期待是成为五倍股,若在内镜行业全面开花,冲击千亿市值也不是没有可能。关于内镜行业,我会专门写一篇研究报告,包括软镜、硬镜加上配套的内镜下治疗器具,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足够大,奥林巴斯凭借内镜产品系列的全面布局和全球化扩张撑起了千亿市值,开立这几年的布局也很清晰,收购威尔逊布局内镜下治疗器具,同时推出高清硬镜产品布局硬镜领域。哦差点忘了提,开立还有两款重磅的在研产品超声内镜(已经拿到CE)和血管内超声,这两个在国内完全是属于新兴赛道,和开立在拼研发进度的都是初创公司。我想说的是,这两产品简直就是为开立量身定做,超声和内镜技术的结合,这不正好是开立现成的核心技术嘛,人家奥林巴斯、宾得开发超声内镜还得找超声企业合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内镜领域国产替代的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10年或许是一个节点,我们旁观者唯一要做的是戒骄戒躁,能够伴随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者:研值PLUS_PRO-777链接:https://xueqiu.com/9394060510/146425135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南京华宝电子厂好点。
工作节奏不是很快,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厂里的工作任务是生产制造手机、耳机、电话手表等,都是小型的电子厂品,应该不会费什么体力。一个进过华宝的人说,不仅工资待遇好,而且厂里的工作氛围也不错,不会说工作的时候一点儿不让说笑,同事之间也很好相处。
南京华宝小时工的工资待遇很好,26元/小时,合同期60天,含餐补,住宿免费水电均摊,然后工作大多是坐班,不需要坐厂车,离得比较近,还不扣社保,商业保险是60元/月,每个月10号发工资,在职补差价,综合薪资6500-7500元。
扩展资料:南京华宝进了三次,幸运的是第一次进了品检部门,就是检查产品,没什么难度,第二次的时候分配到了流水线上,第三次是二厂的制造部门,但是每次干的时间都不长,一般都是高价小时工,最长的一次做了有半年的时间,每次离职之后,再次进厂还想去这个厂,对这个厂的印象非常好。
南京华宝,感觉这个厂比其他厂都要好,可见该厂在工友们的心里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23039价是很高的了。华宝的宿舍不止一个,有新的有老的,清水苑和人才公寓,住在清水苑的工友表示,房间挺大挺好的,很亮堂,如果是一起进厂的好朋友,想住在一个宿舍里边,要看运气,因为厂里都是随机分配的,不过也有可能会分到一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