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有关孝道的说说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有关孝道的说说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有关孝道的说说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qq空间说说。
有关孝道的说说
长相思·琅琊八景之孝·河凝冰
孝河流,
孝心修,
祥卧寒冰把鲤求。
长悌散母仇。
思悠悠,
古千秋,
传颂神州无止休。
水中模自留。
有关孝道的qq说说
1、《游子吟》【唐e68a84e8a2ad7a6431333361326261】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为人子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从.
尽孝道关键是孝顺,孝顺既要孝又要顺,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满足父母的意愿
与孝道有关的诗词有: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古诗译文:
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古诗译文:
将母亲带到商洛邗沟,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431366265但是家还是留在了太平州白紵。
但是就在十五月圆那天晚上,母亲听到外面杜鹃枝头上在啼叫的声音,就想起远在异乡的儿子,虽然母子二人一人在北,一人在南,相隔数千里,但是母亲依旧深深挂念关心着自己心爱的儿子。
扩展资料:
弘扬孝道的必要性: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
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
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至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人民网-大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百度百科-孝道文化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清楚三国时期的范围。三国时期是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开始计算。以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最终结束。那么这之间60年的时间,就属于三国时期。而要说这段时间感人的故事,就首先说道二十四孝中属于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毕竟这些故事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
“怀桔遗亲”的故事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首先讲“怀桔遗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陆绩。陆绩为陆康的儿子,而陆康就是被孙策攻打,气的病逝的庐江太守。而陆康这个庐江太守就是被袁术封的,就是故事另一个配角是袁术的原因。
陆绩六岁的时候,随父亲陆康到九江去拜见袁术。宴会上,袁术用好久好肉招待他们父子二人。当然餐桌上少不了水果。橘子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历史,恰好当时正是盛产橘子的季节和地域。于是,袁术在桌上放了橘子。
宴会期间,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吃喝过了,陆康自然要带着陆绩告别。临别时,这两个橘子很不凑巧地掉了下来。袁术看到后,略带玩笑地说陆绩在人家家里做客,走还要偷拿东西,很不厚道。
陆绩人小鬼大,向袁术解释,这两个橘子是给家里母亲带的,她喜欢吃橘子。袁术听到陆绩说得很十分惊奇,感叹陆绩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孝顺皆是出于天性,六岁的孩子都懂得孝顺母亲,孝心感人。
“哭竹生笋”的故事
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
“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江夏人孟宗,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的养大。小时候的孟宗虽贫穷,可在母亲的关怀下过得还算快乐。不幸的有一天,孟宗的母亲病倒了。小孟宗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心急如焚。
后来,母亲被大夫诊断只要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治好她。当时正值冬季,根本就找不到竹笋。小孟宗无计可施,只有每日看着母亲日渐消沉。一日,忧愁的小孟宗跑到了竹林,趴在竹子上痛苦。
奇迹发生了,小孟宗的哭声感动了身边的竹子,地上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高兴极了,小心地摘取了竹笋,快速跑回家里,用竹笋熬汤。而他的母亲喝了笋汤之后,果然没过多久就痊愈了。这则故事充满着神话色彩,颇为荒诞。不过这个故事表达的孝道是值得推崇的,孝心感人。
总结
关于孝道的故事还有很多,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人的故事很多,孝道值得推崇。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提倡孝道、尊敬老人,弘扬孝文化。
参考文献:
《楚国先贤传》
《三国志》
【文/说槽点,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谢谢!】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于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1326261。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儿童和老人难以独自生存孝道是一种维系家族的保障,它规定了儿女对于父母的义务,给父母提供了保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抚养孩子,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辛苦白费。现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福利也完善了,孤儿院、敬老院,退休金等福利机构与福利制度可以部分的代替父母和子女的工作。即使不考虑这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父母抚养子女要做的事情也比以前少多了。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每年都要给我织毛衣,做棉衣。现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琳琅满目,几百块买回的衣服款式、质量都胜过她手工做的,她也起码十年没织过毛衣了。再说说现在的老人,大部分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退休之后发展发展兴趣爱好,带带孙子孙女,晚上跳跳广场舞,不时再参加个驴友团。比起古代,不知自由多少倍,幸福多少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发展缓慢,生活方式往往几十年如一日,老人对于社会的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有价值。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不用老人,往往中年人都难以紧跟时代潮流。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和子女的意见分歧往往非常大,而老年人的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价值变得非常有限。还有,刚才也提到了社会分工,在古代,很多行业的知识、文化和技术都是以父子相传的方式来延续的,而现在随着社会分工,子承父业已经没有必要了。所以嘛,在现代社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需要像古代那样牢不可破,父母也不适合对子女的人生大包大揽。新时代的父母子女关系更推崇平等和沟通,在交流与陪伴中结成自然而然的亲情,而不需要所谓孝道这种社会律令来推动。当然,沟通是双向的,父母要去理解孩子们,孩子们也要去理解父母的苦心。就算双方的意见不同,无法调和,只要理解了对方的苦心,总是不会伤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