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说说他日泪和丛菊,想要了解说说他日泪和丛菊的相关说说,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说说他日泪和丛菊的qq空间说说,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说说他日泪和丛菊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说说他日泪和丛菊
qq说说他日泪和丛菊
【释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来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出处】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自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zd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赏析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丛菊两百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意思是: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度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zd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专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属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时令到了,菊花便开了。梦中归乡,而我却依然没有回去。菊抄花一直是淡然的,袭可是你的怒放没有借给我一丝淡然。我更深深的现在故乡的梦幻中。那里你开的闲适,好像睡在摇篮里百的金娃娃,也似度隐者微笑的容颜。你是大地上最骄傲的孩子,黄的炙烈、张扬,而偏偏与世无争。可是现实的问风吹去了你的懒懒地摇曳,你答在狂摆,一如我,想要挣脱一切,回到我梦向往的地方。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卷二《绝句》已介绍。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便于五月携家离开成都东下,经嘉州、戎州、泸州、渝州,在云安住了一段时间,于永泰二年(766)夏初移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十一月改年号为大历,从“丛菊两开”来看,《秋兴八首》当作于大历二年(767),因为大历三年(768)正月中旬,杜甫就已经出峡东下了。前人将这组诗系于大历元年恐不确。
《秋兴八首》(其一)为组诗中的第一首,正如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称:“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首联扣题,起句写明时间已经进入秋天,“玉露”即白露,早晨草木上有露水是秋天的特征。枫树的叶子比较大,容易招风,枫叶到了秋天会变成红色或黄色,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是秋天的标志。枫树是落叶乔木,枫叶变色以后也就开始凋零了。
次句写地点,《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萧森”,萧瑟阴森。这两句写景,但是句中有“凋伤”与“萧森”两词,可见景中也蕴涵着诗人悲伤的情感。
颔联承上继续写巫山巫峡的秋景。三句写巫峡波浪滔天,四句写风云在巫山上涌动。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甸的话说:“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隐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明末金圣叹《杜诗解》卷三分析道:“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塞上”,即夔州,此泛指巫山。
颈联转写自己的心情。五句写诗人在夔州已经两次见到菊花开放了,感昔伤今,再次流下伤心的眼泪。“他日泪”也就是昔日泪,清人黄生《杜工部诗说》卷八分析道:“花如他日,泪亦如他日,非开花也,开泪而已。”杜甫在《春望》诗中曾说过:“感时花溅泪。”六句是写诗人将回乡的希望寄托在一叶孤舟上,但是这叶孤舟长期系在夔州岸边未能东下,其故乡难回的无奈与痛苦之情是不难理解的。
尾联继续抒发羁旅之思。七句写到处都在制作过冬的新衣,末句写白帝城中也传来清洗旧衣服的捣衣声。言外之意,作为客子,杜甫一家却没有条件赶制新衣、清洗旧衣。则他希望和家人一道到自己的故乡过上温暖安定的家庭生活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砧”,捣衣石,此指捣衣时所发出的声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清王嗣奭《杜臆》卷八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还提到:“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可见组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细读组诗的第一首诗对我们领会组诗是非常重要的。
诗词分析大家叶嘉莹先生著有《秋兴八首集说》,书里收录了历代文人对秋兴八首的注解53家,不同版本70种,加上叶先生自己的理解,十分详尽。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阅读。这里我引用叶先生在她的《叶嘉莹说杜甫诗》里面对这一句的详细解释:
“...什么叫‘丛菊两开他日泪’呢?‘他’在中国的文言文中要念作‘托’的音。‘菊花’当然大家都知道,它是在秋天开放的。这首诗写得真是好,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他是在写‘秋兴’,这里边有‘秋’也有‘兴’,当他写‘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时就有了感发,现在写到‘两开’的‘丛菊’,他又回头呼应了一下‘秋’,就是他的诗里边随时有一种呼应。就好像人身体里循环流动的血脉一样,整个是活的生命,而不是死在那里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的生命很坚强,秋天的也低里常可以看到一丛丛开放的野菊花,巫山也有这样的‘丛菊’。那么‘两开’和‘他日泪’又怎样理解呢?‘两开’就是开了两次,怎么样开了两次?
我们知道,杜甫垂老的时候写过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他不是要‘便下襄阳向洛阳’吗?他要从成都、从三峡到湖南湖北这两省。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你要从长江顺着汉水上去,从襄阳然后转陆路就可以回到洛阳了。杜甫一心想要回到北方去,回到洛阳,因为从洛阳就可以转去长安,回到他所日日怀念的首都,这是他行程的计划。当他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了江上的漂泊,以‘老病’的残年坐上了那一条‘孤舟’。他是在写‘秋兴’这组诗的前一年春天上的‘孤舟’,到那年的秋天,在历程中看到了菊花的开放;现在又是一年的秋天,菊花又开了,他两次看到菊花,所以是‘两开’:本来以为登上船就可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很快回到北方、回到长安了。可是,有一年过去了,又看到菊花的开放,因为旅途的不安定,我现在依然被阻滞而羁留在途中,依旧在长江三峡中漂流--‘两开’之间代表的是时间的流逝。
‘他日泪’的‘他日’在文言文中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说将来,一是说过去。在这里杜甫是说:去年看到菊花开的时候我曾经留下泪来,今年看到菊花开我又流下泪来,流下像从前一样的漂泊思乡之泪。‘他日泪’的‘泪’一定是人的泪,从意思上来说是如此的。可是这句诗还可以给我们另一个possibility(可能性)的联想。如果从文法上看,按照一般的文法,‘泪’是动词的object(宾语),比如说‘开门’,‘开’是一个动词,‘门’是受动的宾语;再比如‘丛菊两开’,‘开’是一个动词,‘泪’是宾语,‘开’的是‘泪’。这样说就给你一种很丰富的联想了。也就是说:他看到满山的花朵都变成了满山的泪点。我们知道,菊花黄色与白色的居多。前面讲我自己的诗,说是‘空蒙青翠有还无’,你可以想象,在青翠的山间,黄白相间的一个个小圆点儿是非常鲜明的。我们说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还不是说他真的看到菊花落下泪来,而是说他看到山上黄黄白白的点点菊花后有一种像泪点的联想。杜甫不必然有、但可能有这种联想。他被安禄山的军队带到沦陷中的长安时写过一首有名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忘了我实在何时何地开什么会议的时候,有几位美国的教授研究中国诗歌的翻译,其中一位说:‘感时花溅泪’,这句可能性太多了。是因为‘感时’,花上溅落了我的泪点呢,还是花的落如同是泪点的溅落呢?所以,中国诗歌往往用很短的篇幅暗示出多种的可能性。‘丛菊两开他日泪’,既可以是说我看到菊花第二次开放,想到时光的流逝以及我流泪的长久;也可以是说我看到菊花就有一种泪点的联想。杜甫诗很妙的一点就是他在写实的同时有象喻的意味:他在情感上给你一种解释,在文法上还给你一种解释。...”
叶先生讲得深入浅出,详细且广博,深入却易懂,实在是中国古诗词分析的大家。
丛菊两开:自从离开成都已过了两个秋天,故云“两开”。他 曰:往曰,指多年来的艰苦岁月。